譯者序
我與《社會學概論:見樹也見林的社會學思維》(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這本教科書的結緣始於2015年。當年2月荷蘭Utrecht大學社會學系的Frank van Tubergen教授,也就是這本書的作者,受邀到政大社會系開授歷時一週的「社會網絡、階層化、宗教和族群工作坊」。我想當時參與工作坊的人,應該都相當折服於Frank這位年輕但已頗有學術成就的社會學者,能清楚地結合理論推導及經驗研究驗證,以分析社會學的角度剖析他談到的各個社會現象。
在閒談中,Frank提到他正在寫一本介紹社會學的教科書。當時就提到〈序言〉中說的,他覺得大家常用來介紹社會學的教科書有點過時,大多沒能納入近期社會學的重要洞見及研究發現。我對這點是頗有同感。我長期教授大學部的社會學導論或通識課,也覺得教科書談的社會學知識與社會學界正在從事的理論或經驗性研究,好像是在不同時空。例如,一般社會學教科書常會介紹社會學1980年代以來主要的理論觀點(如功能論、衝突論、符號互動論),但這些廣泛的理論觀點,如何結合現下學界做研究時實際所用的理論或觀點,並無清楚交代。此外,通常教科書也會探討各種社會現象或議題。此類編寫雖可點出社會學可用來探究包羅萬象的議題,但對於這些探究是否有共通的主題、如何在這些探討中看出個人與社會具體連結(也就是如何見樹也見林)等等的說明及理解,就力有未逮了。雖然老師可補充相關教材,但終究有限。對我來說,特別具挑戰性的是如何在有限(往往只有一學期)的教學時間裡,讓學生了解為何社會學是一門科學,而不只是許多概念及觀點的學習而已。
所以,當Frank問我是否有興趣看他已經寫的部分書稿時,我自是很好奇他究竟會寫出怎麼不一樣的教科書,所以就欣然同意了。他初期的書稿,已經大致建立了現在這本書的架構。主要是以文化、社會關係與不平等的主題及相關的次主題,以及連結宏觀及微觀多層次的架構,來貫穿全書對各種社會現象或議題的討論。我覺得本書一項有趣的特色,是書中提出了不少有趣的提問,配合前述架構,引導讀者學習像社會學家般的思考。我相信Frank必然同意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Claudia Goldin將自己比喻為「偵探」,有重要問題要問,然後盡力從事實與數據中,追尋深藏的答案。我覺得這本教科書不僅可用在大學部,也可作為研究生從事社會學研究的指引,甚至是高中社會領域探究及實作活動的參考。
最後,我要感謝一開始和我一起努力翻譯的博士生團隊。更要感謝雙葉書廊願意讓我們翻譯這本教科書,並在過去兩年來提供細心及耐心的校對與編輯服務。本書也提供PPT供教學參考。翻譯要達到信達雅的理想是很困難的,所以如果還有任何不足之處,歡迎讀者指正。
關秉寅
2023年10月於政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