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解鎖往事陰影,走出複雜性創傷:精神科醫師以EMDR和SE療法,陪你擺脫創傷,覺察正向自我

解鎖往事陰影,走出複雜性創傷:精神科醫師以EMDR和SE療法,陪你擺脫創傷,覺察正向自我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189072
李政洋
商周出版
2023年12月07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6263189072
  • 叢書系列:遊藝。療心
  • 規格:平裝 / 272頁 / 23 x 17 x 1.7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5歲~65歲
    遊藝。療心


  • 心理勵志 > 心理諮商/治療











    第一部本土複雜性創傷案例解析,本土EMDR、SE理論與實務應用。



    有些人成為我們心裡的力量,有些事成為我們心裡的陰影。

    只有直面過往,創傷才有復元的機會。

    解鎖過去創傷所帶來的影響,不是要用來改變過去確實發生過的事實,

    而是為了接下來能夠有更豐富的人生。



    本書作者是執業十餘年的精神科醫師,是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療法(EMDR)和身體經驗創傷療法(SE)的認證治療師,他常使用這兩種國際實證研究有效的療法與來談者工作。本書除了介紹EMDR和SE兩種療法的理論與工作重點,並談及來談者的治療過程和心理歷程,說明該如何跟自己的內在部分對話與合作,找到安全且可以承受的方法來更新、釋放,逐漸讓願意回到現實生活的內在部分,可以適應現在的生活,享受現在的生活。此外,本書也提示了在何種情況下應該要尋求協助,以及療癒之後要如何繼續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



    書中有五個案例,他們的外在表現可能跟我們,或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親人、朋友、同事的表現相近,比如:明明知道自己男友劈腿、卻無法跟男友分手的年輕女孩;明明有空卻就是不想回家看到家人、跟父母、姊姊關係不好的男性;出現強迫症狀影響到日常生活的女性;心臟手術成功、醫生也說預後沒有問題,卻一直出現慢性疼痛的中年女性;還有怎樣就是沒辦法開始寫碩士論文的研究生……在治療過程中,這些個案的過往記憶以邏輯難以想像的方式連結,他們的內在小孩逐漸披露他們的內心創傷。



    解鎖這些往事,療癒就出現了可能。



    〔專業推薦〕

    臺灣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治療學會理事長 ?鄔佩麗

    台灣身體經驗整合教育協會理事長 ?李舒潔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 ?陳慧敏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林穎

    覓汨心理諮商所所長 ?許乃文

    李政洋身心診所諮商心理師、EMDR國際協會認證治療師 吳立健



    此書除了提供一些如病態自戀型人格等相關的說明來幫助讀者建立心理健康指標外,也為讀者提供如何向專業人員求助的提點,書末會強調社會支持網絡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能用建設性的角度來看待一時無助的自己。凡此種種,都可以體會到李醫師在臨床工作上總是秉持著以人為本的信念。──臺灣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治療學會理事長 ?鄔佩麗



    嚴重創傷改變神經系統,太急著試圖讓個案「回到原狀」,往往讓創傷經驗更加嚴重。治療有時需仰賴與有經驗的治療師一起,在過程中細心播種、灌溉、耕作。很高興看到政洋醫師分享治療的案例與理論,期待這本書能讓創傷的黑暗旅程中帶入一點光明,願受苦者都能經歷療癒的豐盛。──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林穎



    這不是本詞藻華美的心靈雞湯、也沒有所謂灑狗血的激烈橋段;但這是一本當你看懂了來談者治療歷程後、明白了那個「意義化」從身體各處浮上意識面後,而讚嘆生命之美與奧妙的另類雞湯。──覓汨心理諮商所所長 ?許乃文



    書中蘊含很多心理治療的觀念與技術,卻又不會太艱澀的去解釋它們,一般民眾可以很輕鬆的閱讀,專業助人工作者也可以進一步去深究書中所提到的精進技巧。在心理治療書籍中取得了良好的平衡。──李政洋身心診所諮商心理師、EMDR國際協會認證治療師 吳立健


     





    〈推薦專文〉以人為本,找到最佳處遇方法 鄔佩麗

    〈推薦專文〉讓生命流動起來 許乃文

    〈推薦專文〉創傷治療的百科全書 吳立健



    〈作者序〉療癒童年創傷的途徑:EMDR和SE

    〈前言〉診間日常
    來到診間的三種情況�初次見面評估�與其他專業人員的合作與協作�來談者自己的目標最重要





    〈推薦專文〉以人為本,找到最佳處遇方法

    臺灣EMDR學會理事長、頂溪心理諮商所所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鄔佩麗



    本人因李政洋醫師於二○一四年參與臺灣EMDR學會首次舉辦的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治療(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Reprocessing Therapy,簡稱EMDR Therapy)基礎訓練而結識,自此開始,李醫師就一直是我們學會在臺灣推動EMDR 治療的重要人物之一。當李醫師請我為他的著作撰寫推薦文時,一方面驚訝於李醫師在忙於門診業務時,除了積極進修專業訓練之外,尚有餘力將自身的臨床經驗整理成書,另一方面則樂見於臺灣的EMDR治療發展已逐漸成熟,並能夠有新的發想。因此,本人同意為此書撰文推薦,也期待更多助人專業工作者加入EMDR治療的領域,使EMDR治療能夠在臺灣紮根與茁壯。



    在閱讀李醫師的著作時,本人時時感受到李醫師對助人專業的自我期許與熱情,實在令人佩服不已!也可從文中看得出來,李醫師為了為病人找到最佳的處遇策略,曾做了很多的嘗試。此種為了做到最好,勇往直前的努力與衝勁也可作為後學者的參考與借鏡吧!



    本書除了將EMDR治療與身體經驗創傷療法(SE)兩種理論做了精簡的介紹外,也分享了與其他助人專業工作者合作的歷程。此舉甚為可貴,可供各社會醫療體系人員參考,相信有助於我國在當前相關產業發展上的省思!而EMDR治療的創始人法蘭芯.夏琵珞(Dr. Francine Shapiro)博士當年也是帶著如此的胸襟,廣納各專業人士的意見來建構此理論學說,因此,自一九八七年開始發展此說之後,EMDR治療在世界各地的臨床工作上就一直博受好評!



    李醫師以五位來談者的故事幫助讀者一窺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內涵,其中貫串著李醫師所運用的專業手法。或許李醫師又想要讓讀者能透析每位來談者的內在世界,因此意圖將箇中的精華片段都能展示出來。但是,對於尚未接受相關訓練的讀者來說,其中有時會有令讀者感到困惑的地方。尤其是本書有意整合多種治療學說在同一個故事中,嘗試著將有類似經驗的來談者加以比對,結果反而令人對創傷事件或受創者本身較不容易理出一個全貌以饗讀者,殊甚可惜!



    此書除了提供一些如病態自戀型人格等相關的說明來幫助讀者建立心理健康指標外,也為讀者提供如何向專業人員求助的提點,書末會強調社會支持網絡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能用建設性的角度來看待一時無助的自己。凡此種種,都可以體會到李醫師在臨床工作上總是秉持著以人為本的信念。在此也期待我們所有的助人工作者能夠共同維護著這樣的理念去服務廣大的民眾,使我們的社會更添溫暖的氛圍!



    〈推薦專文〉讓生命流動起來

    覓汨心理治療所創辦人、EMDRIA Approved Consultant�許乃文 臨床心理師



    心理創傷──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創傷療癒──不以事小而不為,不僅以事大而趨之。



    當政洋醫師告訴我,他寫了一本創傷的書想分享,希望我能寫推薦序時,我感到相當地歡欣鼓舞,一方面,身為學習同儕、以及相互在專業上共照個案的夥伴,我知道政洋醫師多麼投入在創傷治療的精進,進而寫出這本書來對自己的治療經驗做出整理;另一方面我也終於看見在中文書籍閱讀市場,能有致力於創傷治療的精神心理專業人員,將這「彷彿大家琅琅上口般瞭解」的創傷(但實而認識有限),用簡潔文字、質樸的真實呈現我們常見的一般創傷樣貌,同時提供當代創傷治療的概念、治療架構、大宗流派、可能需要協同參與治療的配合方式,以及透過來談者的互動內容分享,讓大家有機會一探創傷治療的歷程,實屬不易。



    這不是本詞藻華美的心靈雞湯、也沒有所謂灑狗血的激烈橋段;但這是一本當你看懂了來談者治療歷程後、明白了那個「意義化」從身體各處浮上意識面後,而讚嘆生命之美與奧妙的另類雞湯,大概就是那種,你每天都去吃同一家小吃店、吃了十年後忽然搞懂它美味的湯底原來是加了某個牌子的味精,於是說出「啊!原來就是這個味道、我終於明白啦!」的心情。



    華人的心理創傷,很多時候就像上面的小吃店,看似日常、沒什麼、好似每天都在發生、誰家不是這樣,也因此不易辨識,因為在社會文化的脈絡下,這些「看似正常」的小事不值得一提,也因為重複性的發生,成為了一種「看似習慣」就好的樣貌,但你會發現自己不時可能會有以下的言論,譬如說:「天哪我超丟臉的」(反映出羞愧感)、「我怎麼可以讓別人來照顧我」(反映出自責感、罪惡感)……等等。別忘了,書裡所提及的複雜性創傷,也就是在這些長期的反覆中長出來的,這類小吃店議題的普遍性,便是在臺灣創傷治療中的日常。



    沒有客觀的創傷,只有主觀的創傷。



    看到這兒,或許你想問「如果我連小吃店議題都解決不了、是不是我抗壓性不足?」那我會建議你好好地瞭解,創傷是怎麼產生的。心理學中有個概念稱為「心智化」(mentalization),簡單地說,意思是「理解、消化」自我、他人、世界這些內外在關係的心理歷程,但如何理解、如何消化?從創傷治療的觀點,仰賴的是個體的內外在資源,而資源的多寡,與你的經驗、年齡、背景、脈絡、思考有絕對的正相關,換句話說,即便是小吃店議題,但若你能彙整進大腦訊息處理歷程的資源不夠,比方說:年紀很小、或是身邊也沒有人可以幫忙,不過是吃碗麵五十元的事,你就是確確實實連五十元都付不出來,那請問,這跟抗壓性不足有關係嗎?可惜的是,資源的多寡在每個人身上變異量都相當大、是極為主觀的事,而當心智化歷程卡住無法繼續,創傷也就隨之出現,跟著一起卡在當下的時間點。



    匯入資源、鬆動、解開卡關點,重啟心智化的歷程,讓生命流動起來,是創傷療癒的精髓,它可能一層又一層、一關又一關。



    推薦給每一位想探索生命經驗在身上留下足跡意義的你。



    〈推薦專文〉創傷治療的百科全書

    《解離女孩》作者、健心見心理主持人、諮商心理師�吳立健



    終於等到李政洋醫生的這本書,幾個月前知道他在撰寫創傷治療相關書籍就讓我非常期待。我認識政洋已經十多年了,我們因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EMDR)治療法而結緣,當初是在鄔佩麗教授的EMDR討論會中認識。記得當時常常只有我們兩個人在與鄔教授討論EMDR如何幫助案主。那時政洋還在馬偕精神科執業,對於他已經學習過辯證行為治療(DBT)又進一步學習EMDR讓我印象深刻。隨著認識他越久,越被他對於創傷治療的熱情所感動。這十多年來,除了獲得EMDR與身體經驗創傷療法(SE)治療師的認證之外,他從沒有停下腳步的跟著國內外不同創傷領域的大師,持續精進。也基於此,才能成就這本創傷治療的百科全書。書中蘊含很多心理治療的觀念與技術,卻又不會太艱澀的去解釋它們,一般民眾可以很輕鬆的閱讀,專業助人工作者也可以進一步去深究書中所提到的精進技巧。在心理治療書籍中取得了良好的平衡。



    這本書用了五個角色小愛、阿光、豆豆、雪姨、麥麥,為我們介紹了創傷治療的大致輪廓。讓我們知道從看似輕微的無法分手、不想回家、完美主義,到精神疾病的強迫症、甚至是找不出生理因素的慢性疼痛,這些困擾可能都跟創傷有關。政洋利用這五個人,帶我們揭開創傷的神秘面紗,讓我們了解原來創傷對我們的影響無遠弗屆。一般人可能會認為無法分手的小愛是愛情鬼遮眼,不肯認清事實。然而事實是什麼?小愛的事實又是什麼?如果沒有用細膩的心,去看見小愛的各個部分,我們無法輕易理解小愛為何無法分手。無法理解案主的治療,只會帶來更多的偏見與傷害。政洋筆下的第一個案例選擇小愛,可能就是想要告訴我們要往底下看、往深處看。表面上是無法分手,內心的深淵是缺愛、缺乏陪伴的創傷。



    「心理的痛苦就是記憶的痛苦」,這是澳洲EMDR訓練師Siggy教我們EMDR時說的一句話。而記憶的痛苦容易帶來創傷,我看見政洋在書中做了很多記憶處理來減緩創傷所帶來的影響,但如果更仔細閱讀書裡的內容,就會發現除了記憶處理技術部分,更可以看見政洋的溫暖與同理。細心、緩慢地與案主各個部分合作,溫柔不批判去看見各部分的害怕、需要以及為了保護案主所出現的各種激烈行為。各部分的出現都有他的理由與重要的工作,為了保護案主所衍生的各種個性、行為,這些都被政洋看在眼裡,透過理解而轉化他們的防衛,繼而產生合作。可以看見這就是政洋對案主的溫柔。



    我很喜歡書裡一個觀念,創傷治療就像是與案主一起進行的公路旅行。我們治療師只是副駕駛,沿途提供地圖路線與必要的協助,主要開車的還是駕駛自己。治療的旅途怎麼開,沿途會看見什麼風景,主要還是掌握在駕駛身上。希望每個因創傷而受傷的人,都可以找到旅途的終點,也期望這本書可以成為受傷的人身上必要的資源,幫助他們往終點前進。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