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我們已經不會說貓或狗「好可愛了」。
「讓狗狗學會坐下、握手,模樣很可愛就會被領養。」
這些話,我一直到當志工後才真正了解……
「讓狗狗學會坐下、握手,模樣很可愛就會被領養。」
這些話,我一直到當志工後才真正了解……
台北文學獎年金類•金鼎獎文學圖書獎•打狗鳳邑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得主
馬尼尼為 挑戰自我紀實報導新作
兩年間親自採訪、記錄、成為志工,寫下收容所裡的員工、志工、動物們的真實處境
你知道嗎?
□ 台灣一間收容所裡有1000隻貓狗。
□ 收容所的動物被關在籠子裡,每個籠子裡住了4∼8隻狗/貓。
□ 在收容所裡,狗一週出來一次已經很好命,貓更完全沒有所謂的出籠放風。
□ 台灣所有收容所幾乎都在「垃圾山、資源回收廠、水肥場」旁邊。
□ 收容所裡的貓狗每天吃一樣的、不在市面上販售、成分不知真假的飼料。
□ 這裡的貓狗跟家貓家狗不一樣,牠們「受過傷」,需要更多耐心與愛心……
「這一年來,我關注動物議題、讀了很多動保書。因為讀了書,我心裡很清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意思是,面對他者的苦難,不要視而不見、不要旁觀,至於能做什麼、做到了什麼,就量力而為。我把這些東西寫出來有用嗎?有用嗎?我問過自己千百萬次。」──馬尼尼為
最稱職的愛貓人,最誠實的書寫者──馬尼尼為
實際採訪收容所志工8人(年資2~13年)、工作人員4人(年資0~9年),田野訪談共29次。
馬來西亞出生的作家馬尼尼為,在台北居住二十年。她說,每次讓她返鄉後再回來台灣的動力,就是貓。她是最稱職的愛貓人,或者俗氣點說是貓奴。正因此,透過她愛動物的眼,她對台灣動物心生一股好奇:台灣人很愛養貓狗,為什麼?台北的街上幾乎看不見貓狗,牠們去哪裡了?原來是去了收容所!那麼,收容所裡又是怎樣的景象呢?動物在裡面的一天是如何過的……
因為愛貓,馬尼尼為開啟了這段台灣動物收容所的探訪之旅。
從草擬計畫、申請國家補助、親自進入收容所採訪志工及工作人員、實際領養貓狗,到最後直接加入志工的行列……她看了無數動物之死、官僚體系的腐化、人們對動物的傷害、棄養的殘忍、法規的侷限等等,她決定將這些真實事件寫出來,為不會說話的動物發聲。
「這是一本用生命換來的書──這樣講也許有點超過,但卻是我做了這麼多書,第一次感覺到難。這本書不是坐在家裡就會生出來的。我沒去算,也許在外面的時間多過在桌子前面對的時間。生命,指的是時間與汗水。這生命不光是我的,更是所有寫進去的志工的生命。我不想用『改變了我的人生』這種話,但我確實因為做這本書,從零、到溢出一百的心理與身體經驗。
「有時我看著一屋子的書,和那些活著的動物相比,有人再問我寫詩的事、沒有靈感的事,我就會想說,去領養、去照顧一隻動物吧,不要再想自己的事……鄭重誠摯感謝所有匿名接受採訪的志工及工作人員。 以及在他們背後支援、支持的人類和寵物。」──馬尼尼為
這本書中,她集結自己在台灣收容所的經歷、訪談、觀察、親身體驗,以文字與逾150張畫作完整呈現。期望更多人能看見動物在收容所裡的真實狀況,致力改變,讓台灣的貓狗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 ?本書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灣書寫專案」補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