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快樂花錢,存錢不苦,更能致富的金錢法則:擺脫匱乏心態,不讓預算控制你的人生,學會離夢想目標更近的金錢事,成為金錢的主人。

快樂花錢,存錢不苦,更能致富的金錢法則:擺脫匱乏心態,不讓預算控制你的人生,學會離夢想目標更近的金錢事,成為金錢的主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384060
妮可.維多利亞
謝慈
方言文化
2023年12月01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6267384060
  • 叢書系列:智富人生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3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智富人生


  • 商業理財 > 成功法 > 致富











    學校沒教、父母不懂,讓你白走了多年的冤枉路。

    十堂財富思維教練課,

    瞭解有錢人20歲前就懂的金錢法則,走上致富捷徑。



      不懂理財的人,如滾輪上的倉鼠苦追錢無法停歇

      學校培養一般人,一般人背負債務,愈來愈不快樂,做著自己厭惡的工作,但卻別無選擇,因為債務讓他們如倉鼠一般,要在賺錢的滾輪上不停地跑著好還債。學校教我們主動進入那個滾輪,背負龐大債務,成為消費者,永遠不要脫離。因為唯有積欠金錢,今天就把明天的錢花光時,我們才不得不持續工作。



      世界是如此的現況,那你呢?也是身陷錢債的人嗎?從小到大你都看著父母為金錢所苦,每個月都透支,永遠沒有餘裕。或許會認為消費債務很正常、很自然。深深陷入「錢是用來存的,不是用來花的」。更曾聽過長輩說「有錢人都是混蛋」,內化了「有錢是壞事」的觀點。長大後的你,覺得依靠訂定預算,努力奉行省吃儉用,苦自己的心志,餓自己的體膚,東比西省能夠存錢出頭天,但總是會功虧一簣,錢總是花的比想像多。

    過去你可能會認為:



      •投資好危險,存錢才是最安全的保障。

      •縮減支出是痛苦的事,但為了存錢也沒辦法。

      •花時間精打細算,即使是一包衛生紙也不能買貴。

      •有閒錢就拿去投資,用投資收益來支付負債。



      然而,這些看似有道理的建議,其實早就對現代人不管用了!據統計,美國20多歲的人平均負債23,872美元(約新台幣72萬元),這數字在30多歲時飆升至62,658美元(約新台幣188萬元)。



      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你怎樣都想不透。是時候拋棄那些讓你前進不了,甚至拉你入泥沼的負面金錢信念,重新鍛造金錢心態了。



      社會和陳舊傳統妨礙你致富,但理財其實很簡單

      我們知道要存更多錢,花少一點,投資多一點,努力償清債務,別在購物網站買廢物,但我們卻做不到。訂定預算只是表面功夫,不能解決我們對金錢消極被動的真正原因,甚至預算可能才是你破產的原因。



      不必盲目追隨社會和傳統後,良好個人理財的法則一點也不難,但卻和社會和學校灌輸給我們的很不一樣。只要學會理財七大金錢法則,不需要放棄所有喜愛的東西,或是用預算來畫地自限,就能得到不可思議的成功果實。



      這本書將教導你,如何學會管理自己的財務,

      不需要受到預算限制,並且成為金錢的主人!

      現在,你應該活用七大金錢法則:

      1. 生活費低於你的收入;

      2. 投資未來的自己;

      3. 只買能帶來正向之力的事物;

      4. 及早投資,提高頻率;

      5. 防患未然;

      6. 把金錢投入最有效益的地方;

      7. 為什麼要付更多錢?



    本書特色



      ◆拋棄舊理財思維,掌握「新時代理財觀」。

      ◆躲開財富自由路上的陷阱迷思,鍛造致富的金錢心態。

      ◆從儲蓄、債務處理、買車買房,到投資各種金錢事,手把手教學,輕鬆入門。

      ◆迷惑眾生的理財問題QA,幫助讀者突破錢事困惑,帶來金生致富。

      ◆教導正確的金錢意義與理財行為,賺大錢就會是擅長理財的副作用。

      ◆融會貫通金融成功的七大金錢法則。



    專業推薦



      雨果|暢銷書《ETF存股》系列作者

      許繼元 Mr.Market 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慢活夫妻George & Dewi|暢銷書《慢富》作者

    ?


     





    名家推薦

    前言 不做「負」翁,要當百萬富翁



    PART 1 財富自由路上的阻礙

    CHAPTER 1|老派理財難扛開銷壓力

    CHAPTER 2|預算讓人陷入惡性循環

    CHAPTER 3|用錯方法造就理財失敗



    PART 2 鍛造致富思維

    CHAPTER 4|調整金錢心態,金流會開始轉動

    CHAPTER 5|致富思維,你可以這樣鍛造

    CHAPTER 6|破解陰魂不散的匱乏問題



    PART 3 財富自由的必備行動

    CHAPTER 7|讓伴侶參與你的目標

    CHAPTER 8|儲蓄只是致富的一小步

    CHAPTER 9|正確投資是致富的一大步

    CHAPTER 10|不再墨守陳規,讓改變發生

    名詞對照表

    致謝

    參考資料



    ?





    前言



    不做「負」翁,要當百萬富翁




      在人生的某些階段,你或許會覺得根本不可能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感到安心。對你來說,金錢或許太過複雜。在成長的過程中,金錢總是個被禁止討論的話題,沒辦法和家人或朋友談論。說不定你還相信,數學不好的人不可能擅長理財。



      或許你被自己的心態困住,認為一輩子就是如此了,認為你的過去已經決定你的未來。你或許認為,如果不是生於豪門或嫁入豪門,就會一輩子為錢所苦,因為人生就是這樣。



      或許你積欠像是就學貸款、汽機車貸、信用卡分期貸款或個人信用貸款等五花八門的債務,覺得自己總是拆東牆補西壁。或許你曾經求助,曾經想節省,遵循傳統的建議,但就是沒有效。或許你壓力山大、瀕臨崩潰、走投無路,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



      我也曾經如此。我來自中低收入的家庭,沒有人教過我關於金錢的事,更別提存錢甚至投資了。學校和家裡都沒教個人理財,至少我的經驗是這樣子。但瘋狂的是,即便你不覺得有人教你金錢的事,你還是學了很多,這都來自你看見和經歷過的種種,諸如父母或照顧者的言行舉止,以及你的童年經驗。如果沒有人真正引導你用最好的方式前行,我們的理財就可能出狀況,甚至愈來愈惡化。



      你知道嗎?當我們七歲時,就已經建立起內在的金錢法則,往後的人生都會忠實奉行?假如不花些時間重新學習和更新,那麼二十、三十、四十和五十歲時,關於消費、存錢與債務等各方面的財務決定,仍然會依照同樣的法則?七歲的你或許還相信拿乳牙換金幣的牙仙童話,而那些從小建立起的法則卻被用來進行足以改變人生的重大抉擇。很可怕,對吧?



      十歲時,我意外地學到信用卡是緊急基金來源,而存錢的人跟我們屬於不同的人種。家族中的有錢人是運氣好,而把錢存起來不花掉的人都是鐵公雞。之所以成功,是因為資本豐厚;你的車愈高貴,代表你身價愈高。我看著家中所面對的經濟困難,於是告訴自己:「我未來也會這樣。」我迫切渴望「走運」,就像是所有的有錢人那樣。於是,我做了每個想扭轉人生者都會做的事:讀大學,受教育,找薪水更高的工作,希望享受所有理當隨之而來的財富和成功。



      可惜事與願違,我大學畢業時就背負了4 萬美元(折合新台幣120萬元)的學生貸款─其中大部分都花在衣服和酒精飲料上。我找到的工作也完全和月入斗金搆不上邊。我知道自己不是唯一一個誤以為賺錢可以很容易的人,只要在高等教育機構四年,取得學歷就好,至於主修什麼都沒關係。念書時當然可以背貸款,因為財務上的成功將會隨著畢業接踵而來,到時還錢將變得輕而易舉。好吧,上述這些話全都狗屁不通─因為我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帶著小狗般閃耀的眼神和商學院學位,我進入「舒服」的企業工作,但卻覺得自己在財務管理上和魯莽背負數萬元貸款之前相比,沒有絲毫的進步。



      我當時的狀況或許和你們很接近,正在想要邁入婚姻和買房子的年紀,希望有足夠穩定的財力生兒育女─甚至可以在餐廳裡點餐時不看標價。但實際上,我的薪水僅能勉強餬口,帳戶裡一毛錢都沒有,也不知道該如何改變一切。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因為高中教育告訴我的成功地圖,其實帶領我墜入了債務的陷阱。



      我學到關於金錢、成功和財富的那些「規則」,其實都沒有實際的幫助。我還以為問題是出在自己賺得還不夠多。我以為大企業工作已經是金飯碗,但或許我還需要再往上爬。然而,當我看著身邊頭銜比我高的人,他們的處境似乎和我差不多。或許有些人已經結婚、有房子、有小孩,但經濟狀況也沒有變得比較穩定或有保障。反而,他們的壓力很大,為了要維持「夢想中的生活」,所背負的貸款或債務可能愈滾愈大。



      因此,我對自己說:好的,妮可,你這麼喜歡數據,那就來研究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吧。我想要了解,假如大家都遵循著公認的理想道路,那為什麼在財務上還是如此艱困窘迫呢?



      我發現了以下驚人的統計數字:

      ● 79%的人訂定預算,卻無法遵守1;

      ● 54%的人是月光族2;

      ● 80%的美國人負債3;

      ● 40%的美國人負擔不起4百美元(約新台幣1萬2,000元)以上的意外支出4;

      ● 64%的美國人沒有足夠的退休金5。



      其中最令我驚豔的數據,是美國人的快樂程度在降低:



      ● 二○一二年,回答「不太快樂」的人比一九九○年代多了50%,而到了二○一六至二○一七年,成人和青少年的快樂程度比二○○○年代更低6。



      我身邊的每個人,似乎都乖乖地走在他們聽到應當如此前行的路上,然而傳統的建議已經沒有幫助了。傳統的建議要我們:



      ● 辦理就學貸款上大學,因為就學貸款是「好的債務」,是對未來的投資。



      如今,平均每一位美國學生畢業時,會背負3 萬8,792美元(約新台幣116萬元)的債務,達到歷史新高7,未來還可能更高。可能有人會曲解這個建議,好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辦理20 萬美元(約新台幣600萬元)的學貸,畢業後找到年薪4 萬美元(約新台幣120萬元)的工作。他們可能會離鄉背井到學費高昂的大學,找到投資報酬率低的主修,在求學過程中多次轉換跑道。也有些人期盼有高收入,但實際上的工作前景卻很低迷,那些美好願景都是被學校巧妙的廣告策略所誤導─例如「成為名作家」或「名人廚師」聽起來很吸引人,但這些工作的真實起薪卻僅在毫無收入和時薪15美元(約新台幣450元)之間。另一方面,大學的費用卻高得嚇人,從數萬到數十萬美元都有可能。



      社會普遍強調受教育的重要性,認為甚至不需要思考教育方面的投資報酬率。然而,真的可能回本嗎?若是能,那會需要多久?在這個問題上,彷彿每個人都失去邏輯判斷的能力,只因為這些「原則」在文化中根深柢固。有人會不看成本和報酬率,就判斷某項投資很值得嗎?社會強調應該盡力擠進最頂尖的名校,而不是做那些對我們理想生活有幫助的事。這代表要思考成本和資金來源─而不是閉著眼睛縱身一跳。重要的是,必須思考選擇受教育時,犧牲的是什麼,因為凡事都有代價。當我們接受某件事物時,就是拒絕了其他事物。



      讀大學有著顯而易見的負面影響:千禧世代中,有77%反映財務上的焦慮已經影響生活其他層面。從和許多女性的訪談中,我發現影響範圍從心理與生理健康到人際關係都有8。



      大家的壓力更大,覺得自己處境岌岌可危,走投無路。雪上加霜的是薪資凍漲、房價高升。很顯然,高等教育已經難以讓人翻身,傳統的智慧反而讓我們陷入自己最想逃避的生活。有個笑話是這樣的:我為了找工作去念書,現在又得為了付學費去找工作。



      ● 畢業時買車來誇耀自己的成功。你值得慰勞自己一下。



      新車的平均售價是4萬1,000美元(約新台幣123萬元),再加上融資成本9的利息跟其他項目等,嗯,是一筆不小的錢。現在,我們就從最基本的事實開始:把錢花在車子上是最糟的。我不在乎會計課程把車子歸類為資產,車子實際上就是負擔。你每個月都得在車子上花錢,而新車入港後的五年內,價值就會降低四到五成10。這代表你在畢業時花3萬美元(約新台幣90萬元)購買的車,五年內價值只剩下1萬5,000美元(約新台幣45萬元)。更甚者,畢業生在領第一筆薪水錢,除了學貸之外,又背上一筆車貸。「你值得對自己好一點」成了人們「自我照護」的藉口。事實上,照顧好自己的財務才是愛自己的終極表現。



      ● 結婚,舉辦夢想中的豪華婚禮─對自己好一點,你值得的!



      超過28%的美國人會為了婚禮而負債─而且不只是幾千美元而已。婚禮的平均花費近年快速飆升,突破3萬美元(約新台幣90萬元)。讀到這裡,你或許會想:沒關係的,妮可,28%的人負債也不算多。但我們得記得,生命中的所有選擇都有機會成本。假如這些夫妻決定把3萬多美元花在這裡,就不能用在儲蓄、支付貸款和投資等其他地方。最荒謬的是,大部分的新人都會廣邀賓客,以至於在婚禮當天,光是忙著和每個人道謝交談就焦頭爛額了,根本無法好好享受。



      更慘的是,選擇為婚禮負債的新人,往往也比較容易考慮離婚這個選項─將近一半的新婚夫妻都表示,曾經因為金錢方面的問題而考慮離婚11。



      這點出了一個像是「雞生蛋或蛋生雞」的迴圈問題:是婚禮債務的壓力讓47%的新人想要分開,還是因為他們缺乏財務規劃能力和教育,所以一開始才會選擇為了婚禮負債─這是否意味著未來的婚姻中會出現更多金錢問題?無論答案為何,我們都得認真思考,真的要讓「夢想中的日子」摧毀你「夢想中的人生」嗎?



      ● 買下夢想中的房子,房屋貸款預審核准多少,就花多少。



      美國的平均房價是34 萬4 千美元(約新台幣1,032萬元)12,在過去十年不斷升高,時至今日未見大幅下滑。我曾擔任房屋仲介六年,當時常常看見年輕的夫妻把預算繃到最緊,只為了買下夢想中的房子。銀行發出的房屋貸款預審核准多少,他們就花多少,卻沒有仔細計算這些數字,並思考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當銀行進行預審時,雖然會考量許多因素,但其中絕對不會包含你的理想生活。他們不在乎你將來能不能負擔得起托嬰費用,不會問你想不想旅行,或是社交生活豐富與否─親愛的,要知道社交生活通常是很花錢的。而這些天真爛漫、充滿夢想的年輕人,有時不假思索地便把預審核准額花到上限─只因為銀行說他們負擔得起。



      ● 為了和周邊的人比排場,「先購物,後支付」。



      許多人說,「先購物,後支付」的概念有著神奇的魔力,能將我們從被迫延遲享受的痛苦中拯救出來。我們可以擁有自己想要的一切,而無須先付出努力。我們可以先取貨,幾個月或幾年後再慢慢還錢,但這要再加上利息。平均來說,美國每個家庭都積欠超過6,000美元(約新台幣18萬元)的信用卡債務13。



      當上述目標都完成,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平均就會累積2萬3,872美元(約新台幣72萬元)的債務,而在三十幾歲時會攀升到6萬2,658美元(約新台幣188萬元)14。最可怕的是,我們並不知道任何有效支付的辦法:在一九八○年代與一九九○年代出生的千禧世代中,據估計有五分之一的人到過世前都無法償清債務15。



      更糟的是,不會有人告訴你,最適合開始累積財富的年齡是二十幾歲。二十幾歲時,你有時間的優勢,只需要較少的財務支出,也就是比較少實際上的金錢,就能累積較多的財富,因為你有更多的成長時間。



      然而,當你向別人求助時,他們只會安慰你,這是個很單純的數字問題,你只要把預算列清楚就好。彷彿預算是一切問題的神奇解藥。他們會說,把數字加總起來就對了;假如沒有,那肯定是你算錯了。他們沒跟你說的是,調查顯示,嘗試擬定預算的人有79%以失敗告終16。因此,假如普遍認為預算是唯一解決金錢問題的方法,但失敗率卻很高,那麼我們可以說註定一輩子面對嚴重的財務問題了。



      來看看我們現在的位置:年輕、成功以及深陷債務的坑,而傳統的指引都已經失靈無效了。這會讓我們的內在思考出現混亂,使許多人陷入青年危機。相信我,我也曾經歷過。當二十出頭的我意識到這樣的困境時,馬上就湧現了「我是誰?我在那?我在做什麼?這一切到底有何意義?」的茫然無措。假如我所受到的人生和金錢教育只能帶來我不想要的生活,那麼就應該親自重寫規則了。



      我相信一定有更好的方法。我知道有人辦到了我追求的,但怎麼做到的?我鼓起勇氣,一肩扛起全部的責任。我努力學習關於金錢、個人理財、房地產和投資的一切。



      運用這些新的知識,我得以:

      ● 在十八個月內還清4萬美元貸款;

      ● 現金支付我的婚禮開銷;

      ● 二十五歲時存款達到10萬美元;

      ● 買下夢想中的房子;

      ● 經濟狀況夠穩定,可以養兒育女;

      ● 在三十歲前創造50 萬美元的資產淨值;

      ● 三十歲時讓資產淨值超過100 萬美元。



      假如我繼續遵循傳統的道路,聽從社會主流的建議,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這就是為什麼我寫這本書。



      我知道自己的成就看起來像是個例外,但只要學會了金錢的法則,過程其實會比你想像來得簡單許多。這些法則都來自我個人金融旅程的經歷和體會。我們父母那個年代的法則已經不再適用,時代不同了,如果不願意敞開心胸,尋找新的方法,就只會陷入債務危機,愈來愈痛苦而已。



      想要擅長理財,累積財富:

      ● 不需要數學很好;

      ● 不需要含著金湯匙出生;

      ● 不需要六位數美元的年薪。



      只要遵從簡單的幾個步驟、原理和法則,就能不需要對預算斤斤計較、放棄自己愛好的一切、處處受到限制。你可以。



      請記住以下這句話:「投資不只是有錢人的遊戲,而是致富和追求經濟保障的方法。」



      因此,來談談本書的承諾吧!如果好好閱讀,認真遵循我列出的程序,我承諾你將學會管理自己的財務,不需要受到預算限制,並且成為金錢的主人。不需要受到限制,不需要放棄所愛的一切,也不會有過時無效的建議。



      你需要這本書─不是因為我希望你掏錢買書,而是因為書裡的法則改變了我的人生,我也親眼見證許多人生因而改變。如今,你的人生也有了這樣的機會。假如我們希望有所不同,就得先改變做事的方式。遵循傳統一般的建議,就只能得到傳統平庸的人生,成為欠了債、不快樂、討厭工作的一般人。你不需要這樣。第一步就是了解到,還有別的可能性。我會引導你的。



      準備好了嗎?出發吧!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