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與慢性疲勞好好相處:長期疲憊的你也能重新找回生活步調

與慢性疲勞好好相處:長期疲憊的你也能重新找回生活步調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206298
傑拉德.科克利,貝弗利.諾普斯
高子晴
晨星
2023年11月12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6263206298
  • 叢書系列:專科一本通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專科一本通


  • 醫療保健 > 醫學/醫療史 > 醫療常識











      老是覺得「怎麼睡都睡不飽」「休息後反而更累」,甚至覺得自己記憶力變差、睡眠品質低落?

      讓這本書帶你認識慢性疲勞症候群!



      疲勞是人類消耗體力與腦力後會有的正常的生理狀態。但是在適當的休息過後,卻遲遲無法復原,甚至狀態低落,嚴重影響到日常活動,那就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慢性疲勞的起因眾說紛紜,也有各式各樣的治療方法,但效果往往因人而異。



      為了與難解的慢性疲勞好好相處,就讓應對慢性疲勞的醫學專家與職能治療師告訴你身體發生了什麼事,你能如何調整與面對,以及該如何與醫師討論:



      ?肌痛性腦脊髓炎�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什麼?

      ?慢性疲勞的起因

      ?如何進行自我管理?

      ?有效的飲食、藥物及營養補充品

      ?與工作、就學之間的平衡

      ?你可以詢問醫師什麼問題?



      掌握與慢性疲勞的相處之道,找回自己的節奏,也讓你的生活重回正軌!



    本書特色



      ◎慢性疲勞的相處入門:長期的疲憊感、總是睡不飽?懷疑自己是慢性疲勞?當疲勞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怎麼休息都無法復原,那很有可能就是罹患了慢性疲勞!從了解慢性疲勞的成因開始,了解其複雜的病因,並掌握與它相處的訣竅。



      ◎從自我管理找回生活節奏:每個人慢性疲勞的程度與症狀不同,因應的方法也要隨之改變,本書除了告訴你目前主要的療法與藥物之外,也會教你如何「配速」,找到最適合活動的時間,管理身體也管理生活。



      ◎疲勞無法分擔,但讓周遭的力量支持你:不論你是患者或是患者的親朋好友,周遭有力的支持對於面對慢性疲勞是一大助力,不過若是方向錯誤,助力反而會成為阻力。作為患者,由於慢性疲勞相對其他疾病,難以用數值量化,有些人可能擔心異樣的眼光,而不願意開口求助;而作為患者的親朋好友,過度的關心反而適得其反,加重患者的壓力。本書也將告訴你,如何打破迷思、掌握平衡,讓患者與家屬之間,找到最適合的支持方法。


     





    前言

    第1章 典型的肌痛性腦脊髓炎/慢性疲勞症候群

    第2章 病毒後疲勞症候群與其他疲勞相關症候群

    第3章 慢性疲勞起因的多種理論

    第4章 自我管理策略

    第5章 可行的治療:藥物與補充劑

    第6章 營養與食物

    第7章 與慢性疲勞一起工作與就學

    第8章 如何給予罹患慢性疲勞的至親最適切的支持

    第9章 該問醫護人員哪些問題

    第10章 轉診至相關專業服務

    第11章 患上慢性疲勞後的生活

    結語:與慢性疲勞好好相處

    延伸閱讀與資源

    致謝





    前言



      疲勞是種十分常見的症狀,你我都會時不時體驗到。不過,那種更加嚴重也持續更久的疲勞,不論是對患者還是其醫師而言都難以定義與解釋。從來沒有任何一位醫學生是為了成為疲勞專科醫生而發憤向學,因為這個專科並不存在─至少目前如此。



      我(傑拉德)最初對慢性疲勞症候群感到好奇大約是在二十年前,當時我剛開始在倫敦作為風濕免疫專科醫師於私人診所執業。我在診所遇見的患者大多都像之前在英國國民保健服務體系(NHS)中任職時看過的患者─基於我是位風濕免疫專科醫師,這些人多為疑似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或乾癬性關節炎等發炎性疾病、發炎性脊椎病變如僵直性脊椎炎、自體免疫性疾病如狼瘡,或代謝性疾病如痛風等患者。



      然而有些私人診所的患者也會轉診到我這裡,這些病人一直持續為了我們現在知道名為肌痛性腦脊髓炎�慢性疲勞症候群(ME/CFS)的狀況進行非常規治療,而通常為他們治療的醫師不是退休就是過世了。



      我接下的第一批患者長年接受一種稱作邁爾斯雞尾酒的定期靜脈輸注,也問我是不是還會繼續開這種雞尾酒給他們。當時我對此一無所知,於是查了一下。結果這是1960年代由巴爾的摩馬里蘭州的約翰.邁爾斯(John Myers)博士發明的輸注液,許多輔助療法的從業者長期將其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包括慢性疲勞、氣喘、偏頭痛、纖維肌痛和慢性鼻竇炎等。那是一種透過靜脈輸注給藥的亮黃色液體,內含各種維生素B如硫胺素(B1)、菸鹼醯胺(B3衍生物)、?哆醇(B6)與羥鈷胺(B12),以及維生素D、鎂與鈣。



      出於好奇,我那時想找出該治療對慢性疲勞症候群有效的證據看看。我有分子免疫遺傳學的博士學位,當時還主持著一個全國性醫療指引的編寫團隊,致力於明訂出敗血性關節炎(一種危及性命的細菌性關節感染)的最佳療法,因此我對這個奠基於系統性回顧科學文獻的實證醫學世界再熟悉不過了。在研究邁爾斯的輸注液時,我發現儘管有不少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都表示自己有服用維生素補充劑,也相信它們有效,卻完全沒有任何臨床試驗的證據顯示邁爾斯輸注液對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有效。事實上,那時已經有多篇發表的系統性回顧得出的結論表示,除非患者經證實有維生素缺乏的問題,否則維生素對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療效並沒有優於安慰劑。實際上,目前也沒有任何針對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療法得到批准。能見到患者當然是件好事,但我確信這種療法既無效也並非毫無風險,也就不會提供給他們了。



      我從這些早年經驗中得出幾個結論。首先,慢性疲勞這種可能導致失能的疾病卻沒有任何有效治療方式,這無法反映目前醫學研究與實務的全貌。再來,當常規醫學無能為力時,慢性疲勞症候群等失能疾病的患者也不會放棄嘗試改善身體狀況,他們會轉而尋求替代醫學的支持。不幸的是,當他們尋求這類協助時,會受到輕信偏方、資訊未即時更新的人擺布,或是更糟糕的對象─只是想利用他們的脆弱來牟利的人。我遇到過一些患者花了數千英鎊在臭氧療法等偏方治療或VEGA機器(一種1970年代研發出的電針設備,已有眾多研究顯示其沒有治療效果)等偽處方。第三,看來有些私人執業的醫生也參與了這個或許有利可圖的產業,我只能說這十分為人所不齒。我自己並不想走這條路。順帶一提,邁爾斯輸注液現今受到一些名流與富人推崇,因為這能幫他們從宿醉中醒酒、減緩皺紋生長或作為一般提神劑。甚至有公司將邁爾斯雞尾酒作為一種維持免疫系統健康、「重振精力」和「讓健康煥然一新」的方式進行行銷,每次輸注要花費250英鎊。



      我發現有不小比例的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從英國國民保健服務體系中得到的協助很少,或甚至根本得不到協助,從而轉往私人診所尋求解方。因此,我想試著做點能幫上忙的事,而且是基於即時更新的最佳實證,而非僅僅只是提供患者基本需求的服務。於是,在2007年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ICE)發布指南的同時─該指南為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推薦的有效療法僅有認知行為治療與漸進式運動─我在倫敦開設了疲勞門診,與跨領域團隊合作,專為有這類需求的人提供治療。



      從那時至今,2007年的NICE指南及其支持的療法受到大量批評。在我看來,有些批評理所應當,有些則不是它們所應得(我們將於後文進一步探究各個療法的細節)。修訂版的NICE指南於2021年發布,明確指出所有目前可用的治療方式都無法治癒慢性疲勞,除此之外並沒有提供任何新選擇或替代用的療法取代過去推薦的療法。在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患者社群中,有些人認為這次修訂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他們相信這會掀起生物醫學研究的浪潮,不久就能推出有效的新療法。也有人提出質疑,如果無法確保可見的未來內會出現任何有效的新療法,放棄那些雖然僅能幫助部份患者,但幫不了所有人的方法,真的代表進步嗎?



      無論如何,對慢性疲勞症候群經驗豐富、充滿善意的醫師還是能幫上患者的忙,患者可以在他們這裡得到信任、感覺自己被理解,並獲得一些可以用於控制疲勞對工作、學業與個人或社交生活影響的實際建議。先不論那些慢性疲勞症候群本身及其治療方式帶來的爭議,我認為能看到人們在患有慢性疲勞的同時也能好好生活,在專業上就非常值得。對於這種有時很難處理的病症,我覺得我從患者那裡學到的事和我希望他們從我試著提供協助的經驗中學到的一樣多。



      我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貝弗利.諾普斯



      當傑拉德初次邀我合著本書時,我滿心憂慮。倒不是怕自己寫不出來、無話可說,而是怕引起注目。這是在本領域執業的臨床醫師普遍會有的感受。



      又過了幾天,我發現這對我來說或許是個好好講述慢性疲勞症候群與相關領域內容、對此做出貢獻的好機會,也能接觸到比工作中親眼所見的患者更廣泛的受眾,還可以將一些經過仔細思量後提出的實用建議提供給社會大眾。



      我作為ME/CFS 的相關症狀的專職治療人員超過十五年了。這些年來,我為數百人看過診、廣泛閱讀文獻、參加會議與培訓活動、帶領培訓課程、向同業學習─還有最重要的是,向每一位治療過的患者學習。



      我所有醫療措施都是基於上述來源中得到的最佳實證。每個療程都獨一無二,制定時不僅會以每位病人的價值觀與目標為基礎,也會考量他們的生活背景。不過,我希望可以從中選出一些讀者能運用在生活中的共同課題,列於本書之中。我試著在文內加入許多患者方的說法:就像我的想法應該傳出去一樣,也應該讓大家聽聽他們的聲音。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