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三十七道品講記(大字版)

三十七道品講記(大字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345078
聖嚴法師
2023年11月08日
113.00  元
HK$ 96.05  






ISBN:9786267345078
  • 叢書系列:家中寶
  • 規格:平裝 / 284頁 / 19 x 26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家中寶


  • 宗教命理 > 佛教 > 佛教經典/解說











    通往覺悟之路的地圖

    能夠修成三十七道品,就能得解脫而證涅槃



      佛陀鼓勵我們依此修習,以建立清淨的梵行,

      並久遠流傳,讓大眾得到安樂與幸福。

      那些努力不懈地追求正法與戒律的人,

      將超越生死流轉,止息一切痛苦。



      這是成佛道路上的三十七種資糧、佛法的基礎修行方法。共分七個階段,依次為: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以及八正道。「道品」又稱「菩提分」、「覺支」,皆為追求智慧之意。《自誓三昧經》云:「三十七品具足佛事。」若能依此三十七法,循序修習有成,即可獲得解脫。



      原則上,三十七道品屬於聲聞法,但從大乘佛法的立場來看,它則是成佛的菩薩法。由於是次第法而非頓悟法門,自古以來少有禪師講解三十七道品。聖嚴法師在本書中嘗試將此次第法門,做為頓悟法門的基礎,以及修行的著手處,希望能利益更多不同根器的學佛者。



      「古來傳統的禪師們是很少講三十七道品的,因為這是次第法,而非頓悟法門。我則試著把次第法門當成頓悟法門的基礎,能頓則頓,不能當機開悟的人,就從三十七道品來著手修行練習,之後再用頓悟的禪法,與三十七道品接軌,那就很容易得力了。」 ——聖嚴法師

    ?


     





    編者序



    壹、四念處講記

    修四念處的究竟目標——智慧

    身念處

    受念處

    心念處

    法念處

    大乘觀空的方法



    貳、四正勤講記

    前言

    四正勤是三十七道品的內容之一

    一、小乘的四念處觀

    二、大乘的四念處觀

    四正勤的異名

    善法與惡法

    一、十善法與十不善法

    二、心的善與不善

    三、以善止惡即是修行

    四正勤的內容

    一、五蓋

    二、五種善根

    修行四正勤在大小乘的重要性

    精進的種類

    佛教基本三經皆重視精進行

    一、《八大人覺經》

    二、《四十二章經》

    三、《佛遺教經》

    結論



    參、四如意足講記

    四如意足是四種定境

    修證次第中的四如意足

    四如意足的內容

    一、欲如意足

    二、精進如意足

    三、心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

    四如意足即是四種三摩地

    一、欲三摩地

    二、勤三摩地

    三、心三摩地

    四、觀三摩地

    四如意足即是四神足

    四如意足為何稱為四神足

    四神足不是神足通



    肆、五根五力講記

    前言

    何謂五根及五力?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五根?

    一、信根增長

    二、精進根增長

    三、念根增長

    四、定根增長

    五、慧根增長

    五力的功用

    五根五力的經證及論證

    一、《雜阿含經》卷二十六第六四七經

    二、《增壹阿含經》卷四十二〈結禁品〉第四十六第八經

    三、《俱舍論頌疏論本》卷二十五

    四、《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七

    五、《大智度論》卷十九

    問答



    伍、七覺支講記

    三十七道品第六科

    何謂七覺支?

    一、七覺支的名稱

    二、七個項目

    七覺支的意義

    一、念覺支

    二、擇法覺支

    三、精進覺支

    四、喜覺支

    五、除覺支

    六、定覺支

    七、捨覺支

    《阿含經》中的七覺支修持及其功用

    一、先行修持

    二、七覺支的修習

    三、修持七覺支的功德

    大乘經論中的七覺支

    一、《維摩經》卷中〈問疾品〉

    二、龍樹《大智度論》卷十九

    三、天台智顗的《法界次第初門》卷中



    陸、八正道講記

    何謂八正道?

    八正道的地位

    八正道是捨苦樂二邊的中道行

    八正道的定義

    八正道的內容

    一、正見

    二、正志

    三、正語

    四、正業

    五、正命

    六、正方便

    七、正念

    八、正定

    八正道與三增上學

    八正道與四聖諦

    八正道與十二因緣

    八正道是三乘共法

    八正道即為大乘佛法

    出離三界的八正道



    附錄

    英文版《菩提之道——三十七道品》編者序



    ?





    編者序



      三十七道品,是通往覺悟之路的地圖,是七個基礎的佛法修行階段。在法鼓文化的各類出版品中,雖不乏聖嚴法師對各階段的討論與開示,卻尚無一部完整涵括所有七個階段的著作。法鼓文化推出本書的目的,即是希望整合法師對於「三十七道品」的開示內容,讓讀者能一次獲得完整的相關法教。



      本書除了〈四念處講記〉之外,其他內容分別出自「隨身經典」系列的《四正勤講記》、《四如意足講記》、《五根五力講記》、《七覺支講記》、《八正道講記》等五本小書,予以重新整併而來。〈四念處講記〉則是第一次以中文呈現,內容翻譯自香巴拉出版社(Shambhala Publications)於二○一○年出版的聖嚴法師英文著作《菩提之道—三十七道品》(Things Pertaining to Bodhi: The Thirty-seven Aids to Enlightenment)中的「四念處」篇章。該英文版與本中文版取材自同一來源,整理自法師於一九九九至二○○三年間在美國東初禪寺開示的中、英文記錄稿。本書的中文字皆經過重新校對,經典出處的標示方式亦經過重新統一。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特別將英文版中的〈編者序〉一文收錄於書後。此篇序文除了詳細說明三十七道品的源由、出處以及在覺悟中的角色之外,也特別探討修禪者與三十七道品的關係。經常指導大眾禪修的聖嚴法師,在本書中以獨特的觀點,解釋了三十七道品的次第漸修法門與禪宗頓悟法門的調和問題。法師表示,禪雖講頓悟,亦涵蓋漸修,此三十七道品可做為頓悟法門的基礎,甚至利益不能頓悟見性之修行者。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但終歸一解脫味。無論是解經或指導禪修,聖嚴法師總能顧慮現代人忙碌的生活方式,以最切合時代的語言和實例,從無邊的經藏大海中,瓢取那最純粹的解脫味與讀者分享。然而修行亦如飲水,冷暖自知,期盼讀者能親自品嘗、用心體會,領略那妙不可言的法味。(法鼓文化編輯部)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