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本書的前身是1997年由王文秀、田秀蘭、廖鳳池共同撰寫的《兒童輔導原理》,出版後頗獲好評,先後於1998年出了第二版、2011年出了第三版(2022年出版第九刷)。這二十多年來,國內的輔導生態以及與學校輔導工作相關的法規和制度均有極大轉變,因此本書以舊有的章節為基礎,重新調整作者陣容,依據學校輔導工作的現況、最新的相關法規與未來趨勢更新內容,並將書名改為《兒童輔導原理:從理論到實務》,以饗讀者。
近十多年來,國內的政治、經濟、社會與教育等方面均有極大變化,而影響教育與兒童輔導工作者最大的部分,應是家庭和婚姻結構改變、少子化現象,及其趨勢所帶來的衝擊。雙生涯家庭的夫妻雙方都忙於經營事業或是謀生而無暇管教子女、隔代教養或是新住民子女的家庭也漸漸成為常態,再加上不同教育理念與法令規範的介入而禁止體罰,教師動輒怕被家長提告,而變得不知如何管教學生,因此有愈來愈多老師感慨學生一年比一年更難管教。
學校的輔導與諮商工作旨在透過預防的概念,協助學生經由初級預防、次級預防與三級治療的介入,以便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學習尊重他人、學習如何有效學習,以及規劃自己的生涯。家庭教育是兒童人格養成與良好習慣培養的基石,學校輔導工作則是讓學生各方面適應與發展更加順利的重要環節,這些均有賴從事輔導工作者具備充足的知能,方能妥善規劃與推動。
兒童有其發展潛力,然而受限於認知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與社交技巧未臻成熟,以及情緒管理、問題解決能力、挫折容忍力均待培養;再者,兒童在法律上屬於「未成年」,無法行使諸多權利,生活上亦需成人的照顧與教導,因此與兒童有關之輔導或教育工作者,更應竭盡心力為兒童營造適合成長與發展之環境。本書之目的即在協助兒童輔導工作者、教師及家長,強化其對於兒童的了解與提供必要的協助。
本書內容已大幅改寫,除了相關法規、制度、心理測驗與統計數字均更新之外,諸多章節均統整最新之理論架構、研究發現,以及作者本身之實務經驗。全書共分成十四章,在緒論之後,首先介紹輔導行政、兒童輔導工作者與專業倫理,其次分別介紹與兒童輔導有關的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兒童諮商的歷程與技術、遊戲治療、團體輔導與班級經營、心理測驗、個案研究、諮詢服務,之後再介紹較常見的特殊議題,包括出現攻擊行為、遭受性侵害和目睹家庭暴力的兒童,以及特殊處境的兒童,包含隔代教養、新住民和受安置兒童之輔導,最後介紹兒童輔導工作之評鑑。相信讀者閱讀完本書之後,對於兒童輔導工作必有全面性的了解,對於如何進行兒童輔導工作也必有更深刻的體認。
本書能夠完成,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副總經理溫柔而堅持的提醒與陪伴,以及編輯團隊的協助。整本書篇幅甚多,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尚祈讀者不吝指正,以供修改為荷。
王文秀、田秀蘭、王櫻芬、刑志彬 謹識
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