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正義之戰:中日戰爭激發中國新民族主義

正義之戰:中日戰爭激發中國新民族主義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251734
芮納.米德
劉維人,廖珮杏,盧靜
天下文化
2023年10月27日
167.00  元
HK$ 133.6  






ISBN:9789865251734
  • 叢書系列:社會人文
  • 規格:平裝 / 392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9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社會人文


  • 人文社科 > 中國/亞洲研究 > 國際外交/軍事











    想了解臺灣的未來,你必須讀懂中國!

    中國研究專家芮納.米德最新力作,解析中國的二戰史觀。



      一場曾被刻意遺忘的戰爭,建構了強化國際地位最有力的敘事──

      中國領導人曾試圖忽略和二戰有關的集體記憶,但現在他們開始慶祝「抗戰勝利」,不僅運用二戰敘事來形塑民族主義,更用來強化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與主張。



      過往,中國政府限制對日戰爭的公開討論,將其視為一段屈辱的受害經歷,但隨著中國日漸強大,這場戰爭的意義也在改變中。中國不再只是單純的受害者,而是在困境中逆勢而起,加入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守護世界安全的重要盟友。



      中國回憶二戰的方式,對國內政治與國際關係產生重大影響──

      2015年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大閱兵,說是為了紀念二戰在亞洲結束70週年,人們卻強烈感受到這不是在向舊中國告別,而是在見證新中國的崛起。這是中國第一次以全國性的大型活動,公開紀念中國在二戰中的角色。



      此後,中國對抗戰集體記憶的態度,產生了重大轉變,官方的歷史論述衍生許多新觀點。中國重新塑造了中日戰爭的集體記憶,為爭取國際地位建構道德敘事,並增強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



    好評推薦



      英國研究近代中國極重要的歷史學家之一……詳細而有趣地說明中國領導人的戰略如何隨時代而演變,及其如何改變有關二戰歷史的國內外宣傳……《正義之戰》最有趣的地方是去探討中國如何積極重構其最初建構的二戰歷史。──傅好文(Howard W. French),《華爾街日報》



      出色……由世界聞名的漢學家之一……讓讀者和下一屆美國政府能夠為中國下一步的行動做準備。──詹姆士.肯吉(James Kynge),《金融時報》



      及時了解二戰的記憶如何在當代中國過去與今日的概念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彼德.梵科潘(Peter Frankopan),《旁觀者》



      米德引證的範圍之廣令人讚嘆。他關於戰爭、記憶和國際秩序的論點是……創新觀點。──《經濟學人》



      令人著迷……中國史學的極佳指南……米德寫了一本重要的書,應該用來反駁美國對中國的一些粗陋誤解。──麥可.伯利(Michael Burleigh),《文學評論》



      闡明了歷史記憶在現代中國運作中的困難與複雜。──強納森.查特溫(Jonathan Chatwin),《洛杉磯書評》



      一本迷人的書,以比大多數人更深遠的視野審視中國正在發展的民族主義。──《The Wire China》



      說明北京曾經如何淡化這場戰爭的存在,現在卻把它當作宣稱統治合法性和區域霸權的基石。──詹姆斯.帕爾默(James Palmer),《外交政策》



      米德記錄了中國官方關於戰時敘事的變化趨勢……《正義之戰》清楚顯示了,國家論述很少根基於歷史研究,而是根基於外部政治。──保羅.法蘭奇(Paul French),《南華早報》



      對今日中國的了解必須透過它自己的視角來檢視其歷史,包括不斷發展當中的關於二戰的民族敘事。米德探索新的知識領域,確立他做為一名漢學家,在此領域的開創地位,使我們意識到中國對戰時重大事件,與西方截然不同的看法。這本書將撼動西方人關於戰爭史廣為大眾接受的論點,並進一步動搖當前的全球秩序。──陸克文(Kevin Rudd),前澳洲總理,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

    ?


     





    分享出版者的初心



    前 言 中國的戰爭、記憶、民族主義

    二戰與中國在國際秩序中的地位

    記憶迴路

    中日關係



    第一章 熱戰與冷戰:一九三七至一九七八年間的各種衝突

    中國加入二戰的原因與過程

    民族主義之戰

    秩序比自由更重要

    全球新秩序

    冷戰時期

    二戰後歷史詮釋方式存在巨大分歧?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二戰記憶



    第二章 歷史之戰:歷史研究如何影響中國政治

    太平洋兩岸的戰爭史

    胡喬木的矛盾心理

    一九九○年代至二○一○年代的二戰歷史與當代政治

    日期的爭議

    該領域在二○一○年代的狀況

    國共兩黨的政治史與軍事史

    中國戰場的國際史

    抗戰中的暴行、傷亡、大屠殺

    通敵者



    第三章 記憶、懷舊、顛覆:中國公共領域如何看待二戰

    抗日戰爭紀念館

    戰爭紀念館如何描繪全球的二戰

    一九九○年代文學中的抗戰

    嬰兒潮與儒家傳統

    有問題的記憶——禁忌還是遺忘?



    第四章 舊記憶與新媒體:網際網絡與影視作品的抗戰故事

    電視節目界的奧德賽:崔永元

    電影與受害者的力量

    「國粉」現象



    第五章 由重慶到延安:地方記憶與抗戰認同

    哀悼失落之城

    遺忘與追憶

    西南和他方:國民黨區的非官方記憶

    戰爭記憶、內部政治、薄熙來醜聞

    天涯另一方:延安記憶

    饑饉與回憶



    第六章 開羅症候群:二戰與中國當代的國際關係

    冷戰與後冷戰

    開羅會議的第二春

    閱兵:地緣政治大場面

    南海爭議

    正義、道德、外交

    類比日本和納粹德國

    新馬歇爾計畫?



    結 語 漫長的戰後



    謝辭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