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生死學與應用

生死學與應用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664982
呂應鐘,鈕則誠
五南
2023年10月10日
150.00  元
HK$ 142.5  






ISBN:9786263664982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7 x 23 x 1.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人文社科 > 社會議題 > 老年/生死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影響華人對於生死的片面認知,導致大家不敢與不願面對死亡問題,於是產生對死亡的無知。



      臺灣的「生死學」源自西方的「死亡學」。然而西方的死亡學只是從醫學的角度出發,為了幫助臨終者或是罹患不治之症者以及他們的家屬能夠得到舒緩的照顧,所以不涉及探索生命或死亡的真正意義。



      幸好臺灣的學者有東方傳統文化的薰陶,1999年一批大學教授發起成立中華生死學會,使得「生死學」成為熱門名詞,經過多位學者的多年努力,架構出生死學的內容,大致包括:生死學的引進與研究、生死宗教觀、生死哲學觀、生死倫理學、死亡教育、臨終關懷、悲傷輔導、安寧療護、生命禮儀、殯葬管理、殯葬業發展趨勢等角度作為著述重點,只談論到殯葬處理結束,就是生死學的結束。



      事實上想要真正透徹了解生與死,必須先透過對死亡的探索與研究,參透死亡的神祕面紗方能省思與參悟生命的奧義,「生」與「死」是永恆生命的一體兩面,所以生死學的核心思想應該是「未知死,焉知生」。



      臺灣人對死亡的稱呼最為正確,一稱「往生」,就是「往另一個時空出生」;二稱「歸天」,就是「回歸天上(宇宙時空)」;三稱「作仙」就是「成為另一種生命型態」,這些稱呼都非常正確的表述出死亡的真正意義。因此生死學也必須探索「死後生命」方能圓滿。



      本書除了敘述生死學的基本架構之外,也著重於「死後生命、死後世界」的探討,包括近死經驗、靈魂出體、東西方的死後世界描述、死後世界的哲學反思,更加介紹西方《埃及死經》與東方《西藏度亡經》,能讓讀者從「死」的角度反思「生」的意義,不再恐懼死亡,又能對生死學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作者簡介

    自序:諸法空相

    前言:生與死課題綜探



    第一章 生死學的意涵與價值

    第一節 生死學的意涵

    第二節 死亡的意涵

    第三節 生死學的現代價值



    第二章 生命起源探討與人生的意義

    第一節 生物學的演化論

    第二節 神學的創造論

    第三節 佛學的下凡論

    第四節 高科技的複製論



    第三章 東西方哲學與宗教的生死觀

    第一節 東方哲學的生死觀

    第二節 東方宗教的生死觀

    第三節 西方哲學的生死觀

    第四節 西方宗教的生死觀



    第四章 高齡化社會問題與心靈改革

    第一節 高齡化社會的必然性

    第二節 預立遺囑與計畫死亡

    第三節 高齡化社會的心靈改革



    第五章 患者本位的醫療體制改革課題

    第一節 建立患者本位的醫療新觀

    第二節 患者本位的器官捐贈觀念



    第六章 臨終關懷與精神醫學暨心靈治療

    第一節 臨終關懷的終極意義

    第二節 心靈治療用於臨終關懷的意義



    第七章 安樂死、墮胎的文化學考察

    第一節 安樂死的定義與分類

    第二節 安樂死的文化與法律考察

    第三節 植物人的不同考量

    第四節 墮胎涉及的一些觀點



    第八章 自殺、死刑的深層反思

    第一節 自殺成因與自殺研究

    第二節 自殺行為除罪化的思考

    第三節 死刑論題

    第四節 死刑與人權



    第九章 生命禮儀與殯葬處理

    第一節 生命禮儀與殯葬改革

    第二節 中國古代喪禮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東西方死亡文化認知的差異

    第四節 歷代厚喪薄葬禮儀的變遷

    第五節 不同宗教的殯葬儀式差異

    第六節 不同形式的喪葬

    第七節 探討喪事奢辦的原因

    第八節 殯葬禮儀改革的必要性



    第十章 近死經驗的界定與意義分析

    第一節 近死經驗現象的研究

    第二節 近死經驗與靈魂出體

    第三節 西藏的回陽人

    第四節 近死經驗意義分析



    第十一章 《埃及死經》與《西藏度亡經》

    第一節 《埃及死經》與靈魂不朽

    第二節 《西藏度亡經》與輪迴轉世



    第十二章 神話、宗教與死後世界

    第一節 死後世界的主題考量

    第二節 宗教與科學的看法

    第三節 西方的死後世界

    第四節 東方的死後世界



    第十三章 死亡問題與死後世界的哲學反思

    第一節 死亡問題的哲學反思

    第二節 死後世界的哲學反思

    結語:超越生與死的存在

    跋:從華人應用哲學看華人生死學的過去與未來�鈕則誠教授

    參考文獻



    ?





    自序



      「生死學」乃臺灣教育史上新興學科,發萌於1997年,短短數年間引起相關各界之注目與重視,誠可謂集合二十一世紀時代特色、人類思想變遷、精神生活提升、社會型態開放等諸多因素,方能蔚為時尚風氣。



      由於人工智慧的發展,二十一世紀將成為不同於過往的純粹物質科學的時代,人類思想也將產生重大變遷,人類之價值觀將由追逐物質經濟轉而重視知識與精神經濟,使人類遺忘多年之精神道德文明將重新綻放光彩,因此整體社會型態亦將隨之改變,導向以智慧取勝而非以財富多寡為實力衡量標準之新型態開放社會。因此人類對「生命與死亡」之觀點亦將產生重大提升,致使生死學於二十世紀末成為眾所矚目之學科,其來有自。



      或許有少數學界人士會以二十世紀學術研究最重視之「理論基礎」提出上述論點之質疑,然而,勿忘任何理論之提出必定先有該行為產生,而後藉由觀察、統計、歸納、研究之進程,最後提出理論。因此先進之學術思想必定提出在前、證明在後,愛因斯坦之相對論亦是如此。對於時代轉變趨勢與生死學之萌生關係,亦將如此。



      生死學是一門有識者都可以涉入的開放學科,因為1997年之前的臺灣教育界從未有生死相關之學科,也從未能培養出專研生死學之學者,因此醫護、社會、哲學等相關學術領域之人士都可用自身背景知識對生死學進行研究,並提出看法。



      不過生死學雖為新興學科,然而在未出現此名詞之前,與生命死亡相關的超心理學(parapsychology)、心靈科學、死後世界、宇宙生命等主題亦有相當緊密之關係,因此有研究此類學科之專家也是非常合適之生死學提倡人選。



      作者個人從1980年開始即涉獵超心理學,有多次靈驗經歷,常思考生死學與生死教育的最佳內涵,經過多年任教經驗與思索,於2001年9月出版大學用書《現代生死學》;12月出版專科用書《生死學導論》;2003年2月出版大學用書《超心理生死學》。均與坊間生死學書籍內容略有不同,只求獻給大眾對生命與死亡之認識有個超然之領悟,引導大眾以開放心胸徹底體認生命實相、看待死亡與死後世界之存在,提升個人生活品質以減少社會悲哀事件,尚祈國人能體會作者之用心。



      《心經》言「諸法空相」,國人若能拋開舊有思想桎梏,真正體悟生命存有與死亡真相,則必能對《心經》之「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等語產生共鳴,而知「靈性生命」存有之真實意義。謹以此序提供社會大眾深思之方向。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