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的瓷器之路
大約30年前,我赴德旅途中,在科隆大教堂旁的麥森瓷器店中看到充滿中國風味的青花洋蔥及印度之花系列時,簡直愛不釋手,從此開啟了我收藏瓷器之路。回國後無意中讀到郭良蕙女士的「郭良蕙看文物」、「青花青」、「世間多絕色」三本大作,又啟發了我研究中國瓷器的興趣,於是一有空閒就瀏覽中國瓷器全集或到各大博物館欣賞館藏名瓷,才赫然發現麥森早期作品都是模仿中國陶瓷的造型與式樣,其歷久不衰的洋蔥圖案原來是拷貝自元、明青花。我曾特別飛到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欣賞宋朝的汝窯,更曾遠赴土耳其及伊朗只為觀賞元青花,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瓷器展覽室更是我魂牽夢繫的所在。還有拜讀馬未都先生一系列有關中國瓷器大作,也是?發更深入瞭解瓷器的濫觴。
從實物啟蒙
台北楊子思先生是我瓷器的啟蒙老師,承蒙其厚愛,以實物解說什麼是「火石紅」、「棕眼」、「開片」、「窯變」、「堆釉」、「支釘」、「覆燒」、「開光」、「蛤蜊光、「橘皮紋」、「細砂底」、「糊米地」、「金絲鐵線」、「紫口鐵足」、「蚯蚓走泥紋」等基礎專業術語,更從唐三彩開始,教導我宋、元、明、清歷代瓷器的特徵,並慷慨出示他多年珍藏的國寶級精品,不但令我目不暇給,也讓我親手觸摸、賞玩,彌補我在台北故宮只能看不能摸之憾。我還記得第一次摸到宣德細砂胎底,真如馬未都先生所說和小孩屁股一樣的光滑,至今難忘。
瓷器的投資當然以官窯精品為佳,但不是每個投資客都有雄厚的財力,第一次上手就想鎖定明宣德、成化或康熙、雍正、乾隆的官窯,不但操之過急也沒有必要。蓋這種動輒百萬、高處不勝寒的名瓷,一旦買到膺品,絕非花錢買教訓可以釋懷,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先買進二線瓷器如道光、同治、光緒、洪憲的官、民窯精品,或是心儀年代的名瓷碎片把玩、研究,等得心應手、累積美學經驗後,再大膽投資也不遲,沒有事先作功課,最易上當受騙。雖說財力決定個人的收藏檔次,但知識卻決定日後漲價的空間。當今民智已開、資訊發達的時代,試圖「撿漏」事實上已不太可能,即使撿漏也要基於高深的學問,譬如說看到足底有「奉華」或「天」字,平日不讀書,書到用時方恨少,就只能徒呼負負,入寶山而空手回。「奉華」等於是「汝窯」,「天」等於是「明成化」的代名詞,那是數以億萬的財富。收藏瓷器「求真不如求品」,要買品相好、自己喜歡、看了感動、能力所及、合乎本人趣味的官窯或民窯中的精品,不必為年代久不久遠所惑,沒有藝術性的古瓷,即使擁有千年歷史也是枉然。
逛地攤、走竄場,心存用買假貨的價錢去買真品,就不會受騙上當,如果幸運能撿漏也是一種樂趣;即使被誆,也屬小錢。當然貴重的瓷器建議還是要在信譽卓著的拍賣會或古玩商店購買才有保障。有些瓷器雖無款識但器型工整,繪畫精細,可能也是官窯,因為永樂、康熙初期很多官窯都是無款識的,買瓷求美最重要。古瓷有不可再生性,只要是精品且存世量少,日後必定有增值的空間,特別是購買力越來越弱的通貨膨脹時代,君不見乾隆粉彩,1986年初次拍賣時是3萬港幣,1989同樣的東西再度拿出來拍是792萬,2000年三拍是2100萬,20年整整漲了700倍,2022年清乾隆粉彩鏤空瓶,以5160 萬英鎊成交(約台幣19億),價錢越墊越高,不下於房地產投資,且完全沒有維修、房稅的問題。
比投資房地產還好
瓷器初次拿在手上,先看品相好不好、有無藝術價值,如果不喜歡,年代再久都沒有收藏價值。接下來細看有無毛邊、沖口、剝釉、磕缺、修復等瑕疵,然後用手敲彈瓷器,聽其回聲,清脆悅耳表示沒有破損,但也有可能是新倣(仿)。瓷器全美最好,大件精品偶有傷殘,也能接受,但存世量多的古瓷一旦有了瑕疵,收藏意義就不大了,以後即使能脫手也會被殺得血本無歸。
接下來就是看真偽了,真偽主要是看造型、釉色、胎骨、足底與款識,以及掂掂重量對不對。早在清康熙時代就已能成功仿製歷代所有名瓷,而且達到真假莫辨的程度,現今科技進步千百倍於前朝,支釘、橘皮釉、火石紅、棕眼、鐵銹斑等這些古瓷特徵都已能成功仿造,款識也能用高科技掃描拷貝,樣樣幾乎都可作假,古云「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千萬不要拘泥於專家鑑定書中所言,死扣特徵,作假者也可依照書中指示依樣畫葫蘆造假。一般行家放大鏡總不離手,除了觀察釉色氣泡外,同時也檢查是否有作舊、修復痕跡。
總之投資瓷器要多讀、多看、多聽、多問才不致當冤大頭,只求精美、真假,勿拘年代,或許運氣好還可撿個漏呢!
感謝台北故宮博物院開放共享
最後要感謝台北故宮博物院2023年起開始免費?出館藏瓷器圖檔,使筆者三十年玩瓷經驗與心得終能與入門讀者共享,雖然明知這是小眾市場,所幸元氣齋出版社林鈴塙社長繼出版「名畫投資與品味」一書十二年後,再度不計血本推出此明知會虧本的冷門專書,其一生「只出好書,不計盈虧」之執著與信念,對台灣社會與健康教育之貢獻有目共睹,不愧是偉大出版家,實令人敬佩。
?
楊怡祥2023年9月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