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說明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陳元朋
在林富士先生的學術生命史裡,與檳榔的相關研究,最早是在「中國中古時期的檳榔文化:以西元一至十二世紀的文獻為主的初步考察」(2010-2013),以及「近代中國的檳榔文化:以地方志材料為主的探討(1200-1950 AD)」(2013-2016)這兩個跨季度的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中展現其初步成果的。不過,若就動機之發韌而言,時間或許更早,應該是在千禧年的前後,先生便已然對檳榔產生興趣。是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醫療史與禮俗宗教史研究正方興未艾,而在我們共同研讀古代醫學與宗教文本的場合裡,檳榔留住了先生的目光。在我猶新的記憶裡,也是在這個時間點上的一個炎熱午後,在史語所的休息室中,怹興奮但含蓄地探詢我吃檳榔的身體感,並斬釘截鐵地表示自己日前曾經目擊我在工作場域外嚼食檳榔的實況。
像林富士先生這樣關切庶民生活方方面面的史家,當代日常總能引發知識探索上的興味,並從而衍生出相涉的歷史脈絡。事實也是如此。在兩次國科會計畫成果發表之外,先生又先後撰成〈試論影響食品安全的文化因素:以嚼食檳榔為例〉,(《中國飲食文化》,2014)、《紅唇與黑齒:檳榔文化特展展覽手冊》(2014)。〈檳榔入華考〉(《歷史月刊》186期,2017)、〈檳榔與佛教:以漢文文獻為主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8卷3期,2017)、〈中國隋唐五代時期的檳榔文化〉(《新史學》29卷2期,2018)、〈瘟疫、社會恐慌與藥物流行〉 (《文史知識》,2013)等文發表﹔並且初步完成了宋遼金、元、明與韓國檳榔文化的史料?集與部分章節。在此,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先生對於檳榔的歷史研究,不獨是貫時性的,亦且還是跨領域的,怹顯然有意藉檳榔以溝通古今,藉檳榔以闡述當代日常習慣的多元形成歷史。
原本該與童乩、祝由一併成為富士先生學思主體的檳榔,卻在2018年面臨坎坷。這一年,先生先是遭逢喪偶之痛,接著又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而在心靈與身體的雙重打擊下,有關檳榔的研討計畫遂致頓挫。然而,先生誠君子,自強不息終究還是怹的本色。於是,儘管在歷時三年的艱辛治療過程裡,怹仍然勉力完成了「檳榔的履歷」這個寫作計畫,並以「檳榔的原鄉」、「檳榔的流動」、「從自用到分享」、「從藥物到毒品」等章節安排完善了有關「檳榔文化史」的原初構想。2021年,林富士先生終於離苦得樂。不過,雖然直至逝世,他有關檳榔的專書還尚未竟功,但歷史記載中原本零落的檳榔身影卻已然藉怹之手而婆娑成林。林先生留給學界的,不僅是檳榔的生命史,更是一種研究態度與範式。
我這輩研究醫療史、宗教史與生活史的學人,在各自的研學生涯裡大概都受過林富士先生的啟發與提攜。職是之故,先生離世之後,我輩乃有集結先生檳榔研究成果的念頭。由於先生在離世前已然留下成熟的構想,專書的編纂乃有遵循的理路。在這部以檳榔為主題的歷史專書中,我們除了將相關已經發表的論文按照先生的章節規劃次第呈現外,還將把若干未定稿件擺放在相關網頁之上以利讀者後續查考運用。我們的共同想法是:延展先生的學思生命,讓他的學術研究得以續為後學指南。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是為本書之出版緣由。
陳元朋 謹識
西元2023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