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大悲事務所

大悲事務所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617456
日青禾櫟
依揚想亮人文事業
2023年10月05日
160.00  元
HK$ 128  






ISBN:9786269617456
  • 叢書系列:城市輕文學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3 x 19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城市輕文學


  • 心理勵志 > 生死醫病











      大悲學苑創辦人釋宗惇:「在末期病人的靈性照顧這件事,病人與家屬很辛苦卻求助無門,社會上也多有滿滿愛心卻苦無使力空間的民眾,這中間我們可以做什麼?也許可以創設一個平台,讓病人與家屬有資源可以求助,讓有心、有力的愛心人士能夠學習與服務。」於是釋宗惇師父成立大悲學苑提供末期病人靈性關懷服務,培訓靈性關懷服務人員。



      此書九個故事的靈感全部來自在大悲學苑擔任志工的親見親聞,帶領讀者到照顧臨終者的現場,看看每個人到終點站前的路途,有的彎曲,有的平順。死亡,很悲傷,但是不只是只有悲傷,也有愛,也有溫馨。



    本書特色



      死亡,所有人都不想面對,卻始終無法避免。



      菜鳥志工的外星視角,不說經文,也沒有艱深的道理,把臨終的恐懼化為善終的喜悅。



      菜鳥志工照顧臨終者的震撼經驗,搭配〈俗女養成記〉片頭插畫家的溫柔詮釋,減輕了死亡議題的沉重。插畫以更高角度的詮釋故事,讓讀者在閱讀的時候不會過於悲情與感傷。



      面對死亡,我們可以有更好的方式。不管你的宗教信仰是什麼。



      死亡,或許不是一個結束。



      死亡,或許是一個轉換,另一段無法想像的經歷的開始。



      本書所傳遞的宗教情操更勝宗教色彩。


     





    02 作者序

    07 我們一直在這條路上走著 釋宗惇�大悲學苑創辦人

    18 面對走出劇場後的真實人生 林靈玉�果陀劇場執行長

    21 圓滿人生的〈臨終三部曲〉 梁永煌�《今周刊》發行人

    28 大悲事務所

    50 師父的口袋裡有很多招

    76 水面下的洋流一刻都沒停過

    117 再給我一點點時間就好

    160 直到我們再見

    196 做自己的太陽

    242 我不要再假裝了

    294 我的命怎麼那麼苦

    325 最終章—Transition只是轉換





    作者序



      死亡太可怕了,我一點也不想要祂靠近我,也不想祂靠近我愛的人和動物家人,我也不想祂靠近像是歌手東尼·班奈特、蒂娜·透娜或是義大利電影作曲家艾尼奧·摩列干尼。



      可是死亡並沒理會我。很奇怪喔,明明世界上有那麼多壞蛋,祂怎麼不早早把他們帶走。



      死亡會怎麼帶我走?什麼時候?



      健康檢查的時候醫生會問家族病史,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壓、失智症,有。心肌梗塞也有。通通都中。喔,癌症也有。



      是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說的「共時性」嗎?他指的是「有意義的巧合」,意思是表面上沒有因果關係的事件之間確有意義的聯繫。接觸「大悲學苑」的時候,那時我剛好時常思考關於死亡的事。就在這個時候「大悲學苑」出現,好像是被上天安排好的事。



      「為什麼要成立大悲學苑?」第一次在學苑二樓跟師父們還有阿長開會,桌上擺著茶跟點心,原來跟出家人開會跟一般人開會一樣,只是議題很不一樣,靈性照顧。



      「死亡是這麼困難的事情,不管在什麼年紀都會發生,大家都不知道要怎麼面對,因為悲傷是那麼巨大。如果可以,我們希望可以做些事情來幫助正在經歷死亡的人跟家屬,看怎麼樣可以拔除他們的痛苦,靈性上的痛苦,讓他們可以走的好一點,這對家屬也會是安慰。」他們回。



      我想到阿長在年輕時曾經在嬰兒病房看到一位父親懷抱著已經沒有呼吸的嬰兒,輕輕地搖晃著,彷彿只是在哄寶寶入睡。我想到德嘉師父從母親身上把管線一個個拔掉的畫面。他們都太清楚失去摯愛的痛跟不捨。



      死亡不是他們可以使上力的事,但是他們知道還可以做很多事做來幫助臨終者跟家屬,幫助他們渡過最困難的階段。



      「為什麼大悲學苑想要出書?」



      「死亡是一定的,所以只要我們還活著就要珍惜,認真的活,不管我們什麼時候走。」他們回。



      所以聽起來這不是一本只是關於死亡的書。裡面好像還要有些什麼,可以讓讀者可以願意去認識死亡多一點,多一點理解靈性的需求。



      接下來我跟著師父、阿長還有志工學長們訪視臨終者。



      我看過師父怎麼在安寧病房讓一個即將在兩周後往生的婦人把心安下來,師父一面請志工照顧病人的先生,一面安排把小女兒從國外接回跟媽媽見最後一面。我看過王浴阿長怎麼陪伴一位母親送走她的小孩,並可以讓這對母子在人生最後一段相處盡量平靜安定,充滿祝福與愛。



      「為什麼有些人走的可以很瀟灑?有些人卻走的這麼辛苦?」我問。



      「怎麼生,怎麼死。」他們回答。



      哎,好像是這樣。我曾經看過一個二十五歲的大男生,用他的方式體貼他的家人和醫療人員,即使在病床上不能自由活動了還在思考著該怎麼留給他們美好的記憶。我也曾經看過一位個性瀟灑的大姊,訪視的那天我還以為仍有時間可以跟她說說話,沒想到踏進病房前醫療團隊說就是這一兩天,於是我們把那天後來的行程全都取消。先把大姊的先生安定好,接著安定住臨終者的心,我們就在那裡陪著她,靜靜地,緩緩地,直到她最後一口呼吸。



      她走的很瀟灑。她被愛包圍著。那個病房很溫暖,有滿滿的祝福。



      她的身體是死了。她讓我看到死亡可以是這樣平靜跟溫暖。



      這幾天剛好看到一部電影《口白人生》,裡面提到「你的人生是喜劇還是悲劇?」。



      我想我兩個都有,至於各佔多少,我現在還沒有答案,如果是90%的黑巧克力,也很好。



      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會在地球上多久,我也不知道我還有多少時間,但是我覺得應該把我看到的跟大家分享。



      我很感謝「大悲學苑」讓我有機會對死亡、靈性照顧有多一點認識。我很感謝曾經讓我訪視過的朋友和他們的家人,謝謝你們讓我參與人生最後的一段。



      記得,愛。



      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愛是最有力量的。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