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會晤河山
倚著機場對岸酒店的露台,看疏落的飛機升降。西天的晚虹向來浪漫,只不過我恍如回到少年時的原點。
小時候家在西環?,課後常到走廊朝北的最盡頭憑欄眺望,看輪船進出維多利亞港。我家稱這得閒無事的「活動」為「睇火船」。那些貨輪何來何往,我沒有太多想像;小學常識科說香港是個轉口港,那麼,眼前就是轉口港的風光。小六畢業,兄長負笈海外,乘三程飛機東去,印象最深刻是他在登機樓梯頂上轉過身來向客運大樓天台上我們一家揮手道別,此別八年。升上中學,仍常「睇火船」,只是貨船悄然改運貨櫃;大型貨櫃輪不會取道堅尼地城與青洲之間的淺窄航道,而把輪上貨物轉到岸上的躉船也愈來愈少。對岸九龍群山的南坡則愈見繁忙,飛機沿著大帽、筆架,獅子等峰的山腰滑向啟德機場,一架接一架,這城與世界的聯繫日益頻密了。遙望天際餘暉,心念也翱翔遠去,特別是西方的國度;那些年的世界歷史課令我特別嚮往歐洲。
到三十八歲,我才首次踏足歐洲,但很感恩,此後二十多年不斷有機會歐遊,租輛汽車,便一家遊歷列國。
直至2020年,一切戢然而止。
2018年,我出版了《河山人會》,一年後擬執筆再寫,以存養歐遊的感知;但世局劇變接踵而至,變得令人不知所措,也令我懷疑繼續寫消閒文字的價值。直至驀然記起憑欄遠眺的那片天地和當年認知異國的渴慕,使我重拾了寫作的動力。且歐遊經歷仍常豐富我心,重看列國的資料,總讓我延續遊歷之樂。如是者,反復於神遊與奮筆之間,與史地及人文痕跡會晤,完成這本《河山人晤》。
願本書十篇遊記如斗室的西牖,帶我們飛越萬水千山,悠然遠去。
靳達強
2022年8月,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