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275146
羅仕龍
蔚藍文化
2023年9月17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6267275146
  • 叢書系列:蔚藍文學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5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蔚藍文學


  • 藝術設計 > 戲劇 > 戲劇總論











      粉墨登場,可能是親近戲劇最直接的途徑,但不是愛上戲劇唯一一條路。

      日常生活裡處處是「戲」。假設戲如人生,認真過日子不就好了,大費周章作戲是哪招?

      有人大嘆人生如戲,難道此生一切都是假?

      戲劇是什麼,到底?

      青春的舞台,戲劇的課堂,《16歲的戲劇課》,羅仕龍開講:戲劇教我的事。



      戲劇的兩項重要元素,一是語文素養,一是團隊精神。且不管日後是否就讀戲劇科系,也不管將來會不會從事專業戲劇演出,但語文素養和團隊精神卻是國高中生學習歷程裡,極需要培養的兩項基本能力。而這兩項能力的養成,都與戲劇教育有密切關聯。



      就語文素養來說,戲劇主要是由對話所構成的文體,而每句對話都反映了說話者的身份、動機、性格等,同時也呼應說話當下的外在環境與客觀條件。如果語文學習的目標之一是為了培養適切的表達能力,那麼戲劇絕對是最有效的文體。另一方面,由於戲劇展現角色之間的互動,所以當我們閱讀劇本的同時,也是在訓練自己仔細觀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言談舉止所流露的訊息。戲劇是練習語文表達的工具,也是讓我們通過語言學習觀察世界的方式。



      就團隊精神來說,一個戲劇作品的完成需要各個環節的配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做事方法也有差異,如何讓團隊裡的每個成員互相協調,既能彰顯各自才能,又能共同完成一件有整體感的成品,這都有賴相互溝通與彼此理解的藝術。戲劇涉及文字、表演、聲音、視覺、設計等各種條件的搭配,是最好的團隊合作經驗,也是讓人收穫滿滿的一堂課。


     





    我的戲劇課,開箱



    前言 青春的舞台,戲劇的課堂



    第一章 戲劇:行動和參與的過程

    第二章 戲劇是語言的藝術

    第三章 有限的舞台,無限的空間

    第四章 從演員到角色

    第五章 導演是現代劇場的靈魂

    第六章 希臘戲劇:民主的公眾論壇

    第七章 環球的莎士比亞

    第八章 面對最真的現實:娜拉關門離家

    第九章 真實到虛構的界線:劇場的敘事與抒情

    第十章 永遠的等待:果陀是否真的存在?

    第十一章 從歌劇到音樂劇:

    第十二章 古典總也不老

    第十三章 西方與東方的相遇

    第十四章 戲劇、儀式感與宗教

    第十五章 無時無刻不在表演

    第十六章 迎向後人類時代的戲劇?



    尾聲 戲劇教我的事

    附錄





    ?





    前言



    青春的舞台,戲劇的課堂




      高中時我在國文課第一次讀到《紅樓夢》。劉姥姥進大觀園的趣事,還有各種各樣的人情世故,都在作者曹雪芹的字裡行間躍動。只不過,要一整班高中男生專注在賈府的萬紫千紅裡,國文老師或許有點使不上力,又或許是老師覺得有趣的故事不妨可以用更有趣的方式來呈現,於是讓我們全班照著課文裡的對話,依樣畫葫蘆搬演劉姥姥進大觀園。說是「演」,其實是非常簡單的念念對話,搭配一些簡單的動作,有點像是今天常見的「讀劇」。



      也是在我念高中的時候,公民老師要我們分組錄製廣播劇,題材不拘,時間也不需要太長,但是從劇本、配樂到演出,都要同學們自己一手包辦。我們的錄音設備很普通,老師也不要求我們做到特別專業,大抵是要我們發揮分工合作精神,動手練習把一齣廣播劇作品做出來。



      學校課堂時間之外,我的地理老師因為喜歡戲曲,想方設法成立了國劇社,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京劇。班上幾位同學還在新竹演藝廳的公演裡跑龍套,印象中都是官府當差的衙役,劇情是什麼則完全記不得了。當時我有另外的社團要忙,雖然沒加入練習行列,但仍然當個熱情支持的觀眾去看同學們演出。



      這些都是我在高中時最直接跟戲劇有關的藝術體驗,跟一般想像中的「戲劇課」有些差異。我既沒有真的背台詞、換穿戲服,也沒站到舞台上粉墨登場。不過,如今回想起來,這些跟學校教育有關的經驗倒是點出戲劇的兩項重要元素,一是語文素養,一是團隊精神。且不管日後是否就讀戲劇科系,也不管將來會不會從事專業戲劇演出,但語文素養和團隊精神卻是國高中生學習歷程裡,極需要培養的兩項基本能力。而這兩項能力的養成,都與戲劇教育有密切關聯。



      就語文素養來說,戲劇主要是由對話所構成的文體,而每句對話都反映了說話者的身份、動機、性格等,同時也呼應說話當下的外在環境與客觀條件。如果語文學習的目標之一是為了培養適切的表達能力,那麼戲劇絕對是最有效的文體。另一方面,由於戲劇展現角色之間的互動,所以當我們閱讀劇本的同時,也是在訓練自己仔細觀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言談舉止所流露的訊息。戲劇是練習語文表達的工具,也是讓我們通過語言學習觀察世界的方式。



      就團隊精神來說,一個戲劇作品的完成需要各個環節的配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做事方法也有差異,如何讓團隊裡的每個成員互相協調,既能彰顯各自才能,又能共同完成一件有整體感的成品,這都有賴相互溝通與彼此理解的藝術。戲劇涉及文字、表演、聲音、視覺、設計等各種條件的搭配,是最好的團隊合作經驗,也是讓人收穫滿滿的一堂課。



      戲劇在教育場域的重要性,在西方國家特別明顯。這或許跟希臘羅馬以來的文學與哲學傳統有關,但也同時反映出戲劇教育總能與時俱進。我在巴黎求學與工作期間,常在劇院看見高中老師帶班來觀賞演出,也曾在地鐵裡看見高中生討論語文課本裡的戲劇作品。觀賞戲劇演出可以增加藝術美感體驗,而閱讀戲劇作品則又和語文能力的建立環環相扣。每年法國高中畢業會考的語文科考題,都少不了戲劇作品。是什麼原因讓歐洲的中學教育如此看重戲劇?戲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們可以用什麼方式看戲劇,又可以怎麼樣進一步瞭解戲劇?



      於是有了《十六歲的戲劇課》這本書。書中所寫是我自己在戲劇系所唸書、在大學教戲劇課許多年來的一些心得。內容大致區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份談戲劇的形式與美感概念;第二部分從戲劇發展歷史的角度,來談各個時代不同的戲劇名作;第三部分則是談到戲劇與人類社會文明的各種連結。如果你沒有接觸過戲劇,希望這本書可以是個開始。如果你喜歡戲劇,在學校也學過戲劇,相信這本書可以與你有些對話。



      讓我們一起走進戲劇的世界!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