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以提問,持續未完的對話
本書是我第七部專著,也是自淡江中文系轉赴北教大語創系任教後首部研究專書。與前作《破格:臺灣現代詩評論集》相較,雖已間隔三年卻仍口罩不離身,思之感慨極深。所幸新冠疫情已告終,世界與個人至此都應該也必須重新安頓。這本《有疑:對話當代文學心靈》繼《台灣新詩史》之後出版,當可視為我對文學閱讀、思考與研究的重新安頓,即終於放下文學史撰寫者的顧慮乃至焦慮,回到一個理想的「文學讀者」位置。寫詩史,需要海量閱讀及博採眾說;寫《有疑》卻可寬宥自己的偏食與挑書,也不用太在意或偽裝成何等客觀中立。所謂「有疑」並非尖刻批判或挑剔滋事,而是理想的文學讀者應具備之基本態度—帶著疑惑之心反覆閱讀,享受思考帶來的喜悅及困頓,繼而能向文本與作者有效提問,持續一場又一場未完的對話。
我本好發議論,唯皆因愛而生。這次能夠藉著書寫契機,跟深愛過的眾多當代文學心靈對話,實屬幸運。依此態度將全書分為三輯,第一輯「文心和詩魂」論楊牧、洛夫、蔡文甫、陳芳明、龔鵬程、劉梓潔,其人其詩其文其編,無一不是我所鍾愛。本輯中七篇「精品細讀共解詩」,原為替二○二○年起陸續出版之《理想的讀本:國文》系列而寫,略經修改與調整體例後收入本書。第二輯「從文學長河到島嶼內外」,涉及年表、年鑑、詩刊、編輯、菲華等文學議題,共同交集則始終都是吾島台灣。第三輯「書與人的對話」,從品評作品到提問作家—?弦、羅智成、陳黎、陳義芝、鴻鴻、蘇紹連、羅任玲、封德屏,無論今日距離是遠是近,他們每一位都是我長期追蹤與持續關注之對象。感謝那些豐美繽紛文學心靈的存在,讓我這樣一個喜好提問的讀者,總是不缺閱讀動力與對話目標。
楊宗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