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不識茶滋味

不識茶滋味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686032
Julia Lee
博思智庫
2023年8月02日
167.00  元
HK$ 141.95  






ISBN:9786269686032
  • 叢書系列:Fika
  • 規格:線裝 / 176頁 / 18 x 24.5 x 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Fika


  • 飲食 > 咖啡/茶 >











    回倒 茶.初.心──

    任時光流淌著人情茶香,停在最美一刻。



      本書為資深茶人、茶文化工作者──Julia Lee老師的第一本茶書,希望透過本書傳遞一個愛茶人的單純喜悅,一種從內心出發的關照;不談華麗喧鬧的茶會,沒有高不可攀的茶具,只有在一口口的茶湯裡引領你去發現、去感受──「茶」所帶來的一切美好。



      ──茶香x茶人x茶說,以純粹心事茶,留待人生回甘──

      茶不只豐富了生活,也為生命帶來更多的美好與喜悅!



      〈茶席如畫〉

      主人以恭敬、誠懇的心佈置茶席,這一席一方便是茶主人所傳遞的心意,是「席」,也是「惜」。

      茶席可以華麗,也可以簡樸,無論何種風格的茶席,都代表著茶主人的品味與心意。



      〈茶席之花〉

      茶席之花,宜簡不宜繁,幾枝素簡小花,一點流動的線條,一抹綠意,即可照見蓬勃的生氣。茶席之花要注意一個小技巧,所選用的茶花最好不要有香氣,如香水百合、梔子花、玉蘭花,或者是玫瑰、夜來香,等這些香氣過於濃郁的花會搶了茶湯之香。



      〈《紅樓夢》與茶〉

      曹雪芹把自己的情思與茶境相融,茶在《紅樓夢》也有很多形象鮮明的描述。

      《紅樓夢》是一部集中國茶文化之精髓的文學大作,所以後世才說:「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



      〈茶人的覺知〉

      在茶事的進行中,藉由「反覆」及「細節」的訓練,可以不斷提升感官的敏銳度、身體的覺察力,更能從感知的細微中品味出茶湯的變化、茶事進行的節奏、以及茶主人對於茶事的誠意與態度。



      〈茶人的修煉〉

      一個茶人如果能恪守一份素樸的真誠,再加上一顆純淨的心,安住在自己的「結界」,便可以面對茶、詮釋茶。

      茶人在茶席的「結界」裡,需要透過念念分明的心,練手、練味、練心,都是茶人修習的基本功。



    本書特色



      ◎資深茶人、茶文化工作者Julia Lee老師的首本茶書。

      ◎不談華麗喧鬧的茶會,沒有高不可攀的茶具,只有傳遞愛茶人的單純喜悅。

      ◎透過一口口茶湯,引領你去發現、去感受「茶」所帶來的一切美好。



    品味推薦.學員習茶感言



      ?在茶湯中關照真正的自己x洪秀真


      Julia老師學識豐富,唯美淡雅,巧妙的引導著大家學習的方向,識茶、辨茶,味嗅覺的開發與記憶、美學的鑑賞與培養。



      ?開啟對茶文化更深層的理解與體悟x黃憶申

      在Julia老師的引導下,使我對於茶的認知與學習又再更上一層樓。細細品味茶文化美好的深刻內涵,在習茶、行茶中,學習更多生活美學與人生哲學,以滋養自我的靈魂。



      ?喝的是茶,品的卻是生活x陳婉琪

      美妙的機緣,引領我來到未央茶書院,跟著博學多聞的Julia老師,和各個不同領域的優秀同學們一同學習、成長,連同我的家人、孩子也一同習茶,一同見識了許多關於茶的美好人事物。



      ?因茶而受益,因茶而美好!x謝貴美

      自從跟隨老師習茶後,老師的教導,除了行茶儀軌、茶知識、茶歷史、茶科學、茶道美學、生活美學,生命哲學等,都是老師的教導重點,也是茶人養成的基本功!



      ?為自己泡一杯安頓身心的好茶x何素青

      有幸在友人的引介下認識Julia老師,跟著老師習茶,讓我更學會在屬於自己的的一席茶天地裡,為自己泡一杯安頓身心的茶,也讓我在忙碌的工作之虞,有一塊屬於自己內心的桃花源!



      ?令人大開眼界的一席茶x黃若婷

      藉由行茶過程讓我得以專注、沈靜,每一款茶隨著發酵與烘焙程度的不同,需以不同的方式對待,泡茶、習茶讓我的心「更加安定」、「更加專注」,我喜歡並享受茶泡茶的時光。

    ?


     





    前言 ▎與茶結緣,開啟茶香歲月

    讀書、習茶、教茶、分享茶、插花,成為了我的日常。

    任憑生命角色不斷地轉換與更迭,生活不斷地流轉與遷徙,唯有「茶」始終陪在身邊,也因為有茶的陪伴,讓我在生命的每個階段,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以從容自在地為人處世。



    輯 I ▎尋幽探訪,茶的前世今生

    文人雅士因飲茶而文思泉湧,修道之人以茶來參禪悟道,平民百姓因飲茶而安身立命。

    「茶」是樂譜,有節奏、有深度、有高亢、有起落,可以婉約、可以奔放,遇到好的樂手(茶人),可以奏出美妙雋永的樂章。



    01 為自己泡一杯茶

    02 無苦無澀不成茶

    03 茶的源起:從藥用變成國飲

    04 愛茶人

    05 茶的前世今生



    輯 II ▎茶人與茶器的相遇

    「這是十七世紀愛爾蘭人的茶箱。」我在異國的骨董店,應著內心的召喚推門走了進去,遠遠望見一只精美的胡桃木箱子,在昏暗的櫥窗內閃著光。

    茶人與茶器的相遇,也許是冥冥中的約定,關於茶器與茶人的相識、相知、相惜,就從這裡開始……。



    01 打開茶箱塵封的往事

    02 茶器茶具14品

    煮水壺──自在隨心的煮水

    茶壺──為自己泡一杯最喜歡的茶

    壺承──高、低、深、淺皆相宜

    蓋碗──實用的沖茶利器

    勻杯──均勻茶湯的器皿

    茶杯──觀其色、聞其香、品其味

    水方──席面上的優雅

    席巾──設下一方潔凈

    潔方──茶席上畫龍點睛之美

    茶罐──優雅從容地隨身

    茶則──輕鬆自若地取茶

    茶匙──身量雖小卻不可少

    匙置──安閒自若地枕著

    蓋置──畫龍點睛的深刻內涵



    輯III ▎水為茶之母,飲茶的流變

    人們喜歡以茶為禮,是因為它的高雅與不俗,同時提醒我們,把心慢下來,好好地擇水、煮水、選茶,再為自己悠緩地沏上一杯茶,細細品味。

    如果能在匆忙生活找個片刻,安靜地喝一杯茶,除了身體可得茶益,更能在精神上收得靜穩與安適。



    01 真源無味,真水無香

    02 煮水見功夫

    03 選茶如選伴侶

    04 飲茶的歷史流變

    05 烏龍茶的製作工藝

    06 認識烏龍茶

    07 飲茶之益



    輯IV ▎一期一會,好茶未央

    茶席的設置,在有限的空間創造出無限的美感。

    佈置茶席時就像作一幅畫,茶桌是畫布,茶主人用自己的心意與美學素養在茶席上盡情展現。華麗的茶席可以是茶主人豐富的品味與鑑賞力;簡樸的茶席更是茶主人素樸的休養、簡單卻不失用心的誠意。



    01 行茶印心,茶的儀式感

    02 茶席如畫

    03 與君一席茶

    04 茶席之花

    05 茶道與茶藝



    輯V ▎應緣我是別茶人

    自古詩人多茶客,茶不僅明心見性,茶的古樸、淡雅、自然、平和,令人再三玩味。

    文學世界裡的陸羽、白居易、蘇東坡、陸游各個都是為愛茶、鑑茶與識水的達人,甚至曹雪芹的《紅樓夢》都可看作一部茶的近代史,中國精緻茶藝的登峰造極代表之作!



    01 文學與茶

    02 茶痴陸游

    03 《紅樓夢》與茶

    04 品茶的意境

    05 攝影展有感



    輯VI ▎茶人的日常修煉

    行茶中所有的儀軌都只是型式,「茶湯」才是茶道藝術的成果,如何讓茶湯成為最美的一道風景,泡一杯感動人心的茶,是茶人畢生的修煉。

    在茶湯裡照見自己,在茶席的「結界」裡,以念念分明的心事茶,透過習茶來完成心的活動,洗滌身心,也是一種「茶禪」!



    01 茶日常

    02 一杯茶參透人生

    03 茶湯中見情意

    04 女孩席方

    05 藍色蓋碗

    06 茶人的覺知

    07 茶人的修煉



    結語 ▎淡定從容,感受由茶內化的安定力量

    附錄 ▎未央茶書院 學員習茶感言





    前言



    與茶結緣,開啟茶香歲月




      一個十歲小女孩,每天從新北市走上五公里的路途到台北上學。在某個炎熱的夏日裡,她偶然看到馬路旁放置免費「奉茶」,在那個沒有珍珠奶茶和各式飲品的年代裡,一個鋁製茶壺倒出一杯甘美的茶水,順著喉嚨,沁入心脾,舌尖只留下茶水的清甜餘味,女孩內心充滿感動,從此愛上了「茶」。



      從此每天的上學途中,小女孩多了一份等待,放學後也多了一份盼望,在炎炎夏日,內心想著等會走到茶亭,就能喝上一口茶,令溽暑不再難耐,一切都變得美好而值得。



      因一位不知名善心人士的「奉茶」,小女孩與茶結下一生不解之緣。



      有些茶,每次品飲,皆能散發不同的風情,如初相逢般讓人驚喜。



      有些茶,讓你跌入時間長河,往事一幕幕想起。



      有些茶,讓你想起最初的自己是如何被打動,讓茶走進生命,成為生活裡的無可取代。有茶的一方,即是心的歸宿。



      茶香世家,打小養成的雅好



      故事中的小女孩是我,十歲那年,無意間在上學途中喝到一杯路旁免費的「奉茶」,那一刻令我愛上了「茶」,這可能是身處滿街手搖飲的現代人無法理解的事情。



      七○年代初台灣處於一個經濟正在起飛的時代,當時民風善良純樸,父親更是鄰里出了名的熱情好客,只要有人上門,他總會說:「去叫姊姊來泡茶!」當時十二歲的我便開始持壺侍茶。



      對「茶」,我總有自己的理解和對待。感覺我和它像是老早就相識,並相互理解,我總是知道怎麼把茶泡得好喝,什麼時候該高溫、什麼時候該降溫,就像母親知道如何把飯菜烹調得美味一樣,它就是那麼自然的一件事,於我。



      懵懂的年紀、懵懂的泡茶、喝茶,沒有特別的想法,只是單純從內心喜歡,茶湯裡注滿的是少女的純凈與無染。



      二十歲那年,我在「紫藤廬」茶館,買下夢寐以求的第一把壺,一把耐熱玻璃煮水壺,下面配了一個鍛造鏤雕的酒精爐座,在八○年代初可是非常時尚且文雅的物件。



      當時,去茶館喝茶是件時髦又文青的事,尤其對一個二十歲的女學生來說更是奢華,卻是我省吃節用的生活中最大的快樂。



      看著玻璃壺內沸騰的水滾跳,但我年輕的心卻感覺很沉靜、很美好,我只是安靜的泡茶、喝茶,沒有太多感覺,只是單純直心的愛茶。



      談戀愛約會、朋友聊天聚會,我都喜歡到茶館,猶如現在年輕人去咖啡館一樣。



      儘管當時茶道再如何盛行,像我這般喜歡泡茶、喝茶的年輕人也算是個異數──夏日午後的雷雨聲中,總會看見一個逃到茶館的女孩;冬日大考後的週末,茶館裡也會有我的身影。



      與茶相繫,為生活平添雅趣



      短短地十多年裡,因茶而結識了許多茶友,透過茶敘、雅集、談茶、聊藝文、分享茶,為生活平添不少的雅趣。



      看似無為的與茶為伍的歲月,磨練出我驚人的五感六覺,同時也嚐遍了全台無數的好茶,青春的歲月就在追茶與讀書的時光中,匆匆流逝。



      畢業後投入工作,日日帶著一把紫砂壺上班的我,曾引起同事們的好奇,我的日本主管更是天天期待喝我的茶。泡茶、喝茶讓我在職場上廣結善緣,茶與我之間又更靠近了一點。



      結婚後,夫家位於北投「耕讀園」茶館附近,九○年代初新興茶館如雨後春筍般在台灣每個城市開設,彼時正是台灣茶文化的全盛時期。



      下班後和朋友小聚、吃飯、喝茶,總會約在茶館,假日休閒生活也在茶館,因此再度與茶無縫接軌,這也許是我和茶的宿緣,不管時空如何轉換,命運的一條紅線總將我和茶繫在一起。



      四十歲,因對子女教育的理念,我毅然決定放棄努力經營多年的事業,和夫婿帶著小孩移居海外。



      在異國他鄉舉目無親,一住就是十多年,雖然家人都在一起,但是那種說不清楚的「鄉愁」,也只有離鄉的人才能體會。



      陪伴我異鄉生活的唯一確幸,還是「茶」。每每有朋友回國,總是不忘託人帶茶,當然不可少的還有自己家鄉味的泡麵,這兩樣東西,是撫平鄉愁泛濫時的唯一慰藉。



      一個春日早晨,我在院子裡除草時,遇到鄰居的Smith太太,我開口詢問送給她的茶禮時,她回答:「茶很苦!」她得加了些許糖才比較好入口,後來我再追問,才知她竟然將茶放進微波爐裡煮。



      我暗暗心痛著:「那可是台灣最上品的高山烏龍茶呀!」



      因為這樣一個可愛的契機,促使我在奧克蘭開啟茶文化教室,想和更多西方朋友、移民家庭、華人朋友,分享屬於台灣特有的「烏龍茶文化」,無心插柳的我,卻因此得到許多意外的迴響與回饋,更多來自海內外各地的華人朋友們,也和我分享了中國各地、各方、各省的特色茶。



      有「茶」的地方,就是心的歸宿



      中國十四億人口各民族、各省份、各地區,各自喝著不一樣的茶、有著不一樣的地方茶俗,讓我看見茶文化的多元性與包容性,更開啟了我更多味蕾的體驗與探索,令我不禁對中華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肅然與景仰。



      我開始深入閱讀茶書,探究、思索、理解茶,品嚐更多不同的茶,用不同的方式泡茶,瞭解更多茶的可能性與差異性與茶的人文、知識、歷史、地理,就這樣再度跌入博大精深的茶世界裡。



      讀書、習茶、教茶,分享茶,製作茶點、插花、烘焙,成為了我的日常。



      因為「茶」而結識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茶友,瞭解了各種民族的飲茶文化與風俗,「茶」也因此更豐富了我的異鄉生活。



      一路走來數十年歲月,歷經求學、戀愛、職場、婚姻、育兒、創業、移民、教茶,成為一名茶道老師,任憑生命角色不斷地轉換與更迭,生活不斷地流轉與遷徙,身邊的朋友來來往往、有聚有散,唯有「茶」始終陪在我身邊,從來沒有被放下過,也因為有茶的陪伴,讓我在生命的每個階段,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以從容自在地為人處世。



      茶香豐富了我的生活,也為我的生命帶來更多的美好與喜悅!



      當我從南半球再度回到故土,放下行囊後,再度來到了「紫藤廬」,光陰荏苒,所有的茶館都變成星巴客和手搖飲料店,只有它,一直都在那裡,數十年不變,像一個等著晚歸孩子的母親(因為茶館已成為市定古蹟了)。



      紫藤花依舊兀自開得燦爛,玻璃壺裡的水也正開心地滾跳著,那依舊泛著草香的榻榻米、老式的玻璃窗、池塘裡快樂戲水的鯉魚,感覺一切都停留在我年輕時,啊!我竟有些恍惚,彷彿時間都定格了。



      回到台灣,雖已年過半百,心中卻有著更多淡定與從容,是歲月換來的世故,還是「茶」長年薰陶下的恬靜。教茶、習茶如故,卸下旅人的漂泊,雙腳踩在自己的土地上,哪怕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角落,有「茶」的地方,就能令人感到心安與幸福。



      年少不識茶滋味,喝茶不必等到不惑年



      藉著這本小書,我想獻給一些喜歡茶,但不太瞭解茶,或是不排斥茶,但又不知道怎麼接近茶的朋友。



      我不用太多艱深的文字或專業的茶知識來談茶、論茶,我想傳遞的只是一個愛茶人的單純喜悅,一種從內心出發的關照,不談華麗喧鬧的茶會,沒有高不可攀的茶具,只有在一口口的茶湯裡,引領你去發現、去感受「茶」所帶來的一切美好。



      也想藉由茶,傳遞生活的愉悅與想望。



      我不想教你泡茶,只純粹地分享與介紹,關於茶與茶道的種種內涵與樂趣。



      透過簡潔的文字,帶領你去親近、探索──茶的真味、茶的美好、茶的日常,也想拋磚引玉邀請讀者一起走入廣闊美好的茶世界,讓生活有更多的機會與茶相遇,同時也期待更多年輕朋友認識茶,瞭解泡茶、喝茶,不是老人的休閒活動,除了珍珠奶茶之外,你還能有另一種選擇。



      茶,無需調味卻自帶甘甜;不必加料卻入口香醇、四季皆宜;可暖心,亦可消暑。



      當你需要思考、需要靜心時,茶,可以是你的良良益友。



      不同的茶品,有不同的內涵來滿足味蕾的無限想像,同時也承載了深遠且雅緻的文化與傳統。世代的更迭,風土人文的變遷,茶,始終存在,從一片樹葉採摘,到細品一杯茶,歷千百年而不衰,小小樹葉,有著大大的內涵,值得細細探索和品味。



      期許這本小書可以引領更多人,讓茶走入你的生命,一起加入愛茶人的行列。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