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我只是個研究生:清華物理的4018個日子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458165
張素以
釀出版
2023年7月07日
100.00 元
HK$ 8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4458165
叢書系列:
釀生活
規格:平裝 / 248頁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釀生活
分
類
心理勵志
>
勵志故事/散文
>
真實人生故事
同
類
書
推
薦
真心追夢:黃政傑回憶錄
人生順利需要設計,偶爾也要靠演技:黃小柔女人柔性覺醒的20堂課(限量親簽版)
帶著愛與療癒的香氣行者:一個芳療照護師,以香草給予14個傷痛心靈
人生順利需要設計,偶爾也要靠演技:黃小柔女人柔性覺醒的20堂課
微笑天使
內
容
簡
介
物理系的課本=天書
物理系的作業=天題
但,物理系的學生≠天才
「每一位物理系的教授都是天才中的天才,所以很容易高估學生的能力;我們則是戒慎恐懼,竭盡所能地努力不被老師發現自己腦殘。」
清華物理博士張素以,用輕鬆幽默的筆調,寫就42篇清華物理人從大學、碩班到博班的校園日常,而同儕之間互虧又互助的循環,則成為挫折與辛酸之外最暖心的青春色彩!
回想當初在人生最具可塑性的美好年紀,被純粹的自然知識吸引,義無反顧地進了物理系。歷經大師級的課堂醍醐灌頂,以及各種作業、考試、實驗等砲火洗禮,開啟人生新關卡。還有搬氮氣鋼瓶、做黑手的日子。
「每天搞得這麼累到底是為了什麼?」研究生們所期盼的,就是能讓所有小小的研究資料一點一滴累積下來,成就一個豐碩的果實──不只是研究生,也是每個理工魂的縮影。
本書特色
★清華物理博士笑中帶淚的42篇校園日常手札
★新竹光復路上的4018個日子,揮灑辛酸又暖心的青春色彩
各界推薦
王道維(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阮維鑫(新竹市阮皮膚科診所院長)
梅賢豪(台積電研發工程師)
?
目
錄
推薦序�阮維鑫
推薦序�梅賢豪
理工人生路線參考圖
▼楔子
4018個日子
天書天題與天才
姜是老的辣
奇葩和怪咖
水果乾防曬事件
▼輯一 師道
小五郎的豐功偉業
沒有省籍情結的教授
上課如上戰場
活菩薩普渡眾生
這樣,然後這樣
▼輯二 物理人
物理人的思維
不能說的祕密
第一次
氣味之謎
愛有差等
▼輯三 困惑
比零分更糟的分數
外文課之我的美麗與哀愁
阿毛,我真不懂你啊!
幸福留給你
實驗室的小動物
▼輯四 邏輯
指導教授,忠告者也
其實你不懂我的不懂
乖寶寶也會使壞
「浪曼」有錯嗎?
哪裡聰明?
▼輯五 難題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
乾脆讓奴才死了吧!
轉捩點
不合理的投資報酬率
光明頂論「賤」
▼輯六 挑戰
當天才老師遇到笨學生
孺子可教也
當我們無法同在一起
「重」要的實驗
何不食肉糜?
▼輯七 幽谷
老師任重而道遠
徒勞只因程咬金
難眠灰髮生
吾因何故多能鄙事?
▼尾聲
緣定今生
下次不敢了!
此中有真意
序
推薦序
阮維鑫(新竹市阮皮膚科診所院長)
外地人來新竹遊覽,清華大學是必到景點。從白色優雅的正門牌樓旁進入校園,經過綠油油的大草坪、松鼠跳上跳下的林蔭大道、停滿腳踏車的小徑和湖畔,往山上走,就是冬天開滿梅花的梅園了。
在梅園和大草坪中間的半山腰上,還有一棟著名的建築物,千萬不能錯過──它就是台北一○一大樓的建築師李祖原大師所設計的清華物理系館。清華物理系館的外觀是灰色系的,隨著時光流轉,爬滿了藤蔓,四邊有眾多的角樓、斜坡和樑柱包覆。
有些遊客盛讚大建築師的設計作品,古樸、大器又開闊,恰似物理一門,樸實無華,既基礎又重要。又有些頑皮的學生,取笑這是翻倒爬不起來、四腳朝天的烏龜,恰似物理系的學生,要掙扎很久才能研究清楚。
無論是哪種,外人看著物理館的外觀,總感難窺堂奧、「霧裡」看花,不知道裡面的學生在搞些什麼玩意兒。本書由作者張素以小姐根據自己在清華物理系唸學士、碩士及博士的經驗,以幽默風趣的口吻改寫而成,可以給大家一個一窺堂奧的機會。
其中我覺得寫得最精彩有趣的是〈小五郎的豐功偉業〉的幾個章節,充滿了青春活力及美好的師生情感。最令人不捨的是,古墓派教授的課程,給了素以莫大的課業壓力,還好之後她又重拾學習的熱忱。
本書適合好奇清華大學在做些什麼的一般民眾閱讀,也適合想了解大學生和研究生的生活的學生或學生家長閱讀。是一本情感豐沛,內容精彩的好書。請享用!
梅賢豪(台積電研發工程師)
月半文學獎 校友組 散文類首獎
「掰」獎人:梅疫情 校長(字月半)
得 獎者:張素以 校友(物理系)
校長推薦致辭:
在場的,與遠距連線參與的各位校友,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平安。
疫情嚴峻,大家被迫改變生活習慣;但改變不了的,是所有清華人的熱情。在繁重的教學、課業,與工作壓力下,本屆評選委員會特別延攬了眾多校友,針對參選作品討論,還原時空背景史實。清華生活是所有清華人的共同記憶,也是形塑他們未來社會人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許隨著歲月與生活洗禮,這痕跡逐漸淡去,但骨子裡的驕傲與血管中奔淌的熱忱,卻已刻劃在理工立校清華人的DNA中。加之以適當的刺激,曾經的一段青澀的清華生活回憶,哪怕是學習上的挫折不適應、與師長同儕溝通的困難,或是瀕臨被當的難堪,都有可能在幾十年後轉化成一股溫馨的力量,帶領一個人或一群朋友,一起無視所有艱困,共同走過枯燥乏味抗疫的過程。
本屆散文類首獎,評審一致公認「掰」給物理系的張素以校友這部作品《我只是個研究生》,實至名歸。細讀之下,其實可以發現內容「不只是個研究生」,也是很多理工魂的人生縮影:在人生最具可塑性的美好年代,被純粹的自然知識吸引,選讀了清華物理系,經歷大師級的課堂醍醐灌頂,或各種從未見過的作業考試實驗等炮火洗禮,開啟人生新關卡(主要是「卡」);再由身邊同儕互動經驗,開始懷疑人生、自我否定;直到內化成蛻變契機那刻,由內在的困境破繭而出,重新找到學習與研究的熱情,也重新定位自己。最重要的蛻變契機,其實不在於每天要在圖書館坐滿幾小時、要上滿所有助教演習課、要讀完所有教科書與參考書目,或是要強迫自己拿到如何理想的分數。反而,如果能在路上偶遇老師與師母,與師母聊兩句發現老師的另一面;或經由家聚與學長姐閒聊,得知一些本系外系大刀的脾氣;抑或是經由自己的觀察,找出某些老師同儕的特點,進而了解與這些同儕合作的方法;甚至是為了社團活動,犧牲實驗課或演習課;或是為了達到約會的目的,故意藉口繞道去幫學妹補習……這種種「喘息」的過程才是具有魔力的催化劑,開啟堆疊得整齊死板的大腦細胞中部分通道;一個改變,瞬間產生傳導帶,就讓靈光一閃,豁然開朗。
素以文字真摯,才情洋溢,文中時間線來回交疊,以網路世代熟悉的Web特性織網勾勒出自己在清華的生活、學習、觀察與心路歷程;就算是完全沒接觸過清華或理工科系的朋友,讀起來也完全不會吃力。全文連珠炮般的妙語獨白,絕對會像連載漫畫般地讓您等不及讀下一篇;它可以觸動正在水深火熱唸書考試的高中生到研究生脆弱無助的心靈,也可以與目前正在造成前述水深火熱情境的教授們依然年輕的內心產生共鳴。讀者可能不會知道,文中許多被當的角色的寫作原型,現在都是引領一方的學者教授,而且就因為曾經唸過清華物理系,現在每年都被要求要開大學部的普通物理課。
人生無比精彩,認真活在每個當下,總有一日你也會是大師。「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許多人誤會了這句話,以為延攬師資是這句話的主要目的,其實這只對了一部份;讓大師帶領未來的大師,讓整個清華大學充滿不同年代的大師,才是辦教育的目的。「清華大學」只是藉由新竹赤土崎的這片土地,給這個理念一個具象化的空間;「大學」的意念是延伸出去的,是所有校友身體實踐的,只要有心,人人都是大師,處處都是清華大學。
望素以的這部小說,畫龍點睛地讓您體會到這點。
癸卯年夏於新竹
*註1:梅疫情校長為虛構人物,月半文學獎亦為虛構瞎掰獎項。以上構想源自梅貽琦校長及月涵文學獎。
*註2:梅貽琦(一八八九─一九六二),字月涵,中華民國物理學家及教育家,是清華大學(含北京、新竹)歷史上任期最長的校長(一九三一─一九四八,一九五五─一九六二),清華人尊稱為「永遠的校長」。一九六三年,梅校長葬於國立清華大學校園,其墓地名為「梅園」;因音似「沒緣」,被學生列為情侶禁地。清華為興起文學創作風氣,於一九八八年設立月涵文學獎。
*註3:本推薦序撰文者梅賢豪為清華大學物理學士、碩士及博士,現任台積電研發工程師。此人自號月半,為什麼呢?猜猜看!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