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楊牧的涉事,疑神及其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112729
張期達
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6月29日
143.00 元
HK$ 114.4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7112729
叢書系列:
經典文苑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3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經典文苑
分
類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同
類
書
推
薦
打GAME闖關玩古文:Login古人世界,Carry語文知識,以遊戲模式解鎖學習新成就!
你不懂其實很有哏的節氣:從小寒到冬至,古典詩詞中的時間美學
域外華人的多音交響: 2022「東南亞社會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論集
殷墟甲骨斷代綜述
中國當代文學史編寫史1949-2019
內
容
簡
介
本書的學術價值分為四點。第一,脈絡地討論楊牧與胡楚卿、覃子豪、徐復觀、聶華苓、陳世驤、陳少聰等人的相關性,通過詩文互證,推進楊牧的生平研究。第二,重讀楊牧《年輪》、《疑神》兩部散文集,通過「虛構敘事」、「斷簡新編」等概念,標舉楊牧散文的新格局。第三,聚焦楊牧詩的主題象徵群,解譯楊牧的神秘詩學與終極關懷。第四,根據楊牧對五四文學的編選及《失去的樂土》一書,討論楊牧編輯與創作的有機結合。
本書特色
重讀《年輪》、《疑神》、《失去的樂土》,
趨近戰後臺灣文學的花果飄零,
也趨近楊牧的虛構敘事與神秘詩學。? ?
?
目
錄
自? 序
緒 論
一、研究動機
二、文獻探討
三、命題架構
第一章 楊牧的師承關係與文學交友圈
一、臺灣求學時期(1946-1963)與外省族群
二、美國留學時期(1964-1971)與留美華人圈
三、返臺講學時期(1975-1976)與「楊派」的誕生
第二章 楊牧的散文實驗與浮士德精神
一、《年輪》與周作人
二、《疑神》的浮士德精神
三、楊牧散文的「虛構敘事」
第三章 楊牧的神秘詩學與終極關懷
一、詩的神秘經驗
二、楊牧詩的美學特徵
三、《海岸七疊》與《禁忌的遊戲》的主題辯證
四、《時光命題》與《涉事》的象徵演繹
五、《一首詩的完成》
第四章 楊牧的文藝復興與五四精神
一、「編者楊牧」與洪範書店
二、編選豐子愷
三、編選許地山
四、召喚五四文學
五、《失去的樂土》
結? 論
參考書目
後記:耳語數星星 ?
?
序
自序
本書是我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增補修訂完成的。增補的部分,主要依據我近年幾篇論文,包含〈楊牧與周作人〉、〈楊牧散文的「虛構敘事」與「斷簡新編」〉、〈楊牧的五四精神與散文技藝〉。修訂的部分,在章節架構做了調整,章節標題做了簡化,部分章節文字從頭修潤。
本書在目前楊牧研究中具有一定的獨特性,觸及學界比較少處理的研究面向。本書的研究面向可以分為四點。第一,關於楊牧的生平研究,本書通過詩文互證,脈絡地討論楊牧與胡楚卿、覃子豪、徐復觀、聶華苓、陳世驤、陳少聰的相關性,另及楊牧在臺灣文壇的影響。第二,關於楊牧的散文研究,本書重讀楊牧《年輪》、《疑神》兩部散文集,通過「虛構敘事」、「斷簡新編」標舉楊牧散文的新格局,另及楊牧與周作人的相關性。第三,關於楊牧的詩歌研究,本書通過楊牧詩的主題象徵群,凸顯楊牧的神秘詩學。第四,關於楊牧的編輯研究,本書通過楊牧編選五四文學及楊牧舊作新編的《失去的樂土》,討論楊牧編輯與創作的相關性。這四個研究面向,對於推進楊牧研究是具有相當意義與價值的。然而敝帚自珍,論證不成熟與謬誤的地方,也請方家不吝批評指正。
本書的撰寫過程受益於中央大學康來新老師的細心指導,與中央大學李瑞騰老師、臺灣大學劉正忠老師、東華大學賴芳伶老師、曾珍珍老師的口試意見。部分內容發表過程,受益於東華大學吳冠宏老師、賴芳伶老師、張寶云老師的講評意見。本書的出版,得到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科研啟動基金的資助,題目為「臺灣詩人楊牧的『五四精神』」,以及閩南師範大學陳建安老師、元華文創主編李欣芳女士的協助。家人更是我堅實的後盾:父親張忠民、母親施寶鳳、弟弟張期翔,我的妻子李明倫、兩個小寶貝:張宸寧、張李和靖。謹在此一併致謝。
特別感謝的是廈門大學蘇新春老師。學者的成長與發展,有賴一個健全穩定的學術環境。感謝蘇老師一路上對我的提攜與照顧,我才能在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盡教師的本分,敢於做學者的夢。
2015年東華大學舉辦「楊牧研究國際研討會」,我帶著研究楊牧《疑神》的一篇論文到場發表。茶敘時間,楊牧老師走出會場,我上前準備自我介紹,盈盈師母一側小聲提醒是研究《疑神》的學生。楊牧老師看著我,笑說:「你是對的。」雖然我沒問論文對在哪裡?但得到原作者的肯定,在我這樣一個學術晚輩自然是倍受鼓舞的。我將始終懷抱著這分雀躍。 ?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