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價87.00元
8			
折優惠:HK$69.6  | 
        
          | 
	          
                |  |  
                | 藝術認證(半年刊)NO.100(2023.06):100期的接力�館刊鍊成術 |  
                | 
 
                    
                      | |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  | 30031293 |  |  
                            |  |   |  | 黃志偉,黃志偉,徐婉禎,蔡沐恩,游承彥,郭冠廷,詹育杰,王欣翮,陳明惠,李立中,蕭鄉唯,高立哲,陳豪毅,蔡士瑋 |  |  
                            |  |   |  | 游承彥,謝宇婷 |  |  
                            |  |   |  | 高雄市立美術館 |  |  
                            |  |   |  | 2023年6月30日 |  |  
                            |  |   |  | 130.00                               元 |  |  
                            |  |   |  | HK$ 130 |  |  
                            |  |  |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ISBN:30031293     叢書系列:期刊規格:平裝                                             / 15.8 x 23.5 x 1.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出版地:台灣 期刊
 |  
                | 
 |  
                | 分 類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文化/藝術  > 藝術欣賞 |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  
                | 內 容
 簡
 介
 | 
 
《藝術認證》自2005創刊以來,作為高美館的館刊從南方觀點出發,關注豐富多樣的藝術議題,從城市的公共藝術政策、高雄藝壇、南島當代藝術到呼應高美館各期特展的深入評析,是目前最堅韌持久的南方藝術雜誌。本期是《藝術認證》的100期,也是《藝術認證》在2021年雜誌大幅改版後的第五期,似乎是個值得回顧與展望的時間點。
 
 
 
 因此,本期規劃了兩個專題,第一個是「100期的接力」,18歲的《藝術認證》在各個時期的編輯團隊細心照料下茁壯成長,「接力」不但是各任編輯群之間的接續努力,也是每一期編輯刊物的接力流程,從發想專題、邀稿、校對、排版、印刷到上架銷售。每一次團隊全力衝刺後,根據累積的經驗進行軌跡與速度的修正,才能及時、精準的交付內容到讀者手上。本專題邀請長期參與《藝術認證》撰稿的黃志偉老師撰文回顧他個人的撰稿經驗,同時回顧《藝術認證》歷年發展、研究高雄藝術雜誌的徐婉禎老師評論繼承南方色彩的《藝術認證》如何展現在地藝評的演化。本專題也特別邀請曾深度參與《藝術認證》編輯的高美館館員曾媚珍、林佳禾、余青勳進行編輯快問快答,分享編輯刊物背後的甘苦趣談。最後編輯部也列出我們私心推薦的《藝術認證》期數,推薦給新讀者上手、老讀者回味。
 
 ?
 
 除了回顧《藝術認證》的來時路,本期第二個專題「館刊鍊成術」則收錄國內外館刊的案例分享,探問館刊的未來。首先由資深雜誌編輯江家華(曾任《PAR表演藝術》客座總編輯)與林怡秀(嘉美館館刊《回歸線》主編)對談,分享對於館舍雜誌如何於親民與學術之間取得平衡。接著邀請國立台灣文學博物館館刊《閱:文學》改版統籌翁浩原與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刊《觀.臺灣》陳涵郁前執行主編,分享雜誌與博物館品牌之間共生加乘的關係,另外也收錄國外案例,由詹育杰剖析法國東京宮當代藝術中心的東京宮雜誌,以及專精博物館數位行銷的王欣翮分享M+、大英博物館與倫敦博物館的數位雜誌模式。從刊物與館舍的定位、與特展的串聯、品牌行銷、編輯實務到數位網站的思維,第一手揭開「館刊」的製作內幕與獨特魅力!
 
 
 
 本期的裝幀設計也特別配合雙專題,除了橫跨封面封底,也有內外封面的巧思。封面書衣依據「100期的接力」將過往《藝術認證》的特色專欄Logo重新編排組合,向過往致敬也賦予新意。拆開書衣後的內封面,則依據「館刊鍊成術」針對國內外館刊的統整介紹,左側圖面是有書稿跟文具的編輯台,延展至右側寬闊的地景,象徵編輯台與世界的連結。
 
 
 |  
                | 
 |  
                | 目 錄
 | 
 
【一百期的接力】?? ?
 
 百分百認證-《藝術認證》18歲100期的回望與展望�黃志偉
 
 藝術評論在高雄 ─《藝術認證》與高雄「藝論」發展之演變�徐婉禎
 
 《藝術認證》100期回顧-編輯部關鍵人物的快問快答�蔡沐恩
 
 編輯部私心推薦:沒讀這些你會後悔!
 
 
 
 【館刊鍊成術】
 
 翻開目錄的瞬間─林怡秀與江家華對談�游承彥
 
 博物館的自媒體力量—陳涵郁X翁浩原談博物館編輯經驗�郭冠廷
 
 不斷蛻變的美術館雜誌:巴黎東京宮當代藝術中心與它的《PALAIS》雜誌�詹育杰
 
 線上館刊的多元可能:大英博物館、倫敦博物館與M+的數位溝通術�王欣翮
 
 
 
 【展演觀察】?? ??? ?
 
 生態女性主義者的關懷:吳瑪?的藝術計畫�陳明惠
 
 臺灣賽鴿與劉生容的鴿子�李立中
 
 
 
 【南島人物】
 
 以樹為布,以海為圖:曾秉芳(Lahok Oding)如何勾勒沒有文字的語言樣本? �高立哲
 
 〈檢體〉凝結的時空:拉夫拉斯.馬帝靈以排灣傳家寶刻畫生命延續�蕭鄉唯
 
 聚會所、獨木舟與編織:台灣原民藝術家的奧特亞羅瓦之行�陳豪毅
 
 
 
 【典藏選粹】
 
 誤差作為安身之所:蔡國傑〈家園〉中的創作經濟學�蔡士瑋
 
 
 
 ?
 
 |  
                | 
 |  
                | 
 |  
                | 書 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