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為什麼要學理財的12個理由【親子理財專家「馬哈老師」審訂及編寫聰明理財學習單】

為什麼要學理財的12個理由【親子理財專家「馬哈老師」審訂及編寫聰明理財學習單】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714354
盧垠周
朱惠君
和平國際
2023年7月01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9863714354
  • 叢書系列:玩心繪本
  • 規格:精裝 / 48頁 / 22 x 26 x 1.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3歲~8歲
    玩心繪本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圖畫書 > 知識繪本











    為什麼小朋友需要學理財?

    12個理由讓你從小建立正確的金錢觀!



      本書由親子理財專家「馬哈老師」審訂,並親自編寫給孩子的聰明理財學習單,讓孩子利用零用錢來練習理財並養成儲蓄的習慣。

    ?? ?

      零用錢為什麼總是不用夠?要怎樣才能存錢買想要的東西?生活中的經濟跟理財有什麼關聯?為什麼捐錢也算是一種投資呢?經濟結構的轉變讓新職業誕生?



      小朋友,你可能會覺得經濟和理財離自己很遠,其實,我們的日常生活處處與經濟有關喔!從小開始認識經濟與建立良好的理財習慣,可以讓你知道如何正確存錢、消費與投資,成為聰明的理財小達人!

    ?? ?

      從小建立理財觀念,影響未來社會經濟!



      小朋友雖然不用賺錢,但會收到父母給的零用錢,這是建立正確金錢價值觀的好機會,同時可以慢慢學習妥善運用金錢的方法,懂得正確花錢及存錢,並在過程中理解生產、交換、消費是我們生活中的基本「經濟活動」。孩子除了要對經濟這件事有基本概念外,還要從小知道理財的重要,以及利用零用錢來練習理財這件事,建立良好習慣。



      本書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透過12個重點,搭配幽默有趣的圖片,說明經濟對我們生活及整個社會的影響。在閱讀過程中,孩子會知道「錢」是怎麼來的,明白如何正確運用金錢,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並懂得儲蓄的重要,更進一步了解「通貨膨脹」、「市場經濟」、「基金股票」、「社會企業」、「產業結構」、「貿易協定」等影響社會或全球經濟的概念;書中也提到臺灣經濟的發展過程,以及目前的產業發展。



      從小建立經濟及理財觀念,對於未來的目標、計畫等會有幫助,長大後也會知道該如何正確投資才能讓錢變得更有價值,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經濟,共同往好的方向發展。



      ★12個為什麼要從小學習理財的理由,讓孩子清楚重點概念。

      ★以淺顯但豐富的說明搭配趣味圖片,讓孩子喜愛並容易閱讀。

      ★明白我們每天都在進行經濟活動,經濟與生活息息相關。

      ★學習用零用錢練習理財,記錄收入與支出,清楚自己的花費。

      ★區分「需要」與「想要」,懂得適當的花錢與培養儲蓄的習慣。

      ★對社會經濟與全球經濟狀況有初步概念,有助於增加國際觀。

      ★從小學習正確理財觀念,對於未來的投資理念及規劃有幫助。

      ★書末附馬哈老師「聰明理財學習單」,讓孩子用趣味的方式練習理財!



    作家名人 誠摯推薦



      馬哈|親子理財專家(moneybar�i玩錢網站創辦人)

      郝旭烈|大亞創投執行合夥人

      陳重銘|不敗教主《打造小小巴菲特 贏在起跑點》作者

      郭莉芳|理財教主

      彭遠芬|臺南市教育局創思與教學研發中心專任研究教師

      愛瑞克|《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依姓氏筆劃排序)



      「從小開始接觸理財跟經濟,長大後的你就會過得幸福一點。」──馬哈�親子理財專家(moneybar�i玩錢網站創辦人)



      「從小建立優質財商思維,有助於洞察為人處事、生活職場本質,以及應對智慧;相信這本《為什麼要學理財的12個理由》,會給予孩子在幸福人生追求的道路上,有更美好的判斷與選擇。」──郝旭烈�大亞創投執行合夥人



      「從花錢學理財,讓孩子從花小錢(零用錢)開始領略理財大智慧。」──郭莉芳�理財教主



      「好的金錢觀愈早建立愈好,這是一本極佳的小朋友財商入門書!」──愛瑞克�《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