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一袋米要扛幾樓

一袋米要扛幾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538948
洪萬達
時報出版
2023年7月04日
150.00  元
HK$ 120  






ISBN:9786263538948
  • 叢書系列:新人間
  • 規格:精裝 / 224頁 / 13 x 19 x 3.1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新人間


  • 文學小說 > > 華文現代詩











      ★話題詩集,裸背線裝,彩圖內頁,精緻裝幀值得收藏

      ★《火影忍者》動漫迷因哏入詩 奪文學大獎引起熱議



      「感受痛苦吧!痛??感??」(Itami o kanjiro)

      「詩壇培因」洪萬達,以一招神羅天征,終於喚醒在現代詩中沉睡已久的人們



      榮獲第六屆周夢蝶詩獎首獎肯定的這部詩集,書中同名詩作〈一袋米要扛幾樓〉也是2022年洪萬達獲得第24屆臺北文學獎現代詩首獎的作品,詩題取自日本知名動漫《火影忍者》中反派角色「培因」的空耳台詞:「痛??感??」(Itami o kanjiro),原文意思是「感受痛苦吧」。



      得獎後引起網路熱議,詩作發布單小時點閱數突破十萬。作者洪萬達現身PTT,親自回應並發表自己對這首詩的一些看法:「一袋米要扛幾樓?不過就是延異的薛西佛斯(希臘神話中被懲罰的人)。哪一天才能讓世界感受到痛楚?培因引爆世界的同時是給自己的使命解脫」、「一袋米要扛幾樓,一個搞笑數學家說57樓,一個攀爬的過程,以及這樣一個空洞,生命的空洞,台北的空洞。我們就生活在痛楚之中,什麼時候幸福猶末可知。」



      整本詩集以三幕劇「亮相、衝突、懸念出盡」的概念,將詩作重新歸類,分作四輯:

      輯一 剪票口:以多首亮眼的少作登場,是一個少年剛踏上寫詩的開始。也如同觀眾前往看戲時,率先領取的節目介紹:一切正在醞釀,觀眾可以隨時持票�詩入場。



      輯二 無人申告:黑布簾升起,少年的內裏充斥著竟是成人世界的各種衝突,驚悚、死亡、不倫等悲劇元素的詩作一字排開,輪番上演,台上台下世界一分為二,觀眾只是「觀」,少年的痛苦肆意宣洩,卻無從解決。



      輯三 普普座位:種種「之街」光影變幻,景物自行延伸,建築高聳羅列,觀眾突然發現至此已深陷少年製造的異空間,你的我的座位幾無差異。不能逃脫,只能沉浸其中。詩作風格也由此進入穩定成長,高速變化,少年歷經英雄試煉,終於獲得獎賞,與台中慶綺相識,啟動劇本的最高潮。



      輯四 三幕劇《台中慶綺》:利用本輯定名「三幕劇」,再一次為前三輯的定名給出提示,而劇目《台中慶綺》本身包含〈手語〉、〈一袋米要扛幾樓〉、〈費朗明高獨舞〉也依序呼應三幕劇需求,以慶綺登場,在台北歷經磨難,最終領悟一個人生活的美麗舞步,為整本詩集的結尾作出一次驚人的「痛苦的昇華」。



      風格級的作品,使我想起卓爾不群的青年羅、青年楊、青年七等生。──唐捐



      綜觀整本詩集,也如同一部戲劇,快緩起伏,在輯四迎來高潮。輯一較多短句與複沓技巧,相較之下更易解讀。輯二走入詩人內心,反省並實驗新的詩觀。輯三詩行伸長,「之街」連作,亦開始展現串連意圖。終至輯四為集大成,果斷放棄台灣詩人常用且擅用的意象、譬喻、抒情,以角色與劇情安排取勝,或是台灣文學史上重要的突破。──ㄩㄐ(詩人)



      作者以生活語言寫日常瑣事,運用簡潔話語,寫人間萬象,從情愛慾望到社會現實、人的困境和掙扎,皆在詩集中以敘事情節展開,間雜黑色幽默、諷喻諧擬、後設語法,展現異於傳統抒情詩作的獨特敘事詩風,別闢蹊徑,具有開創性。

      詩集中又以輯四「三幕劇《台中慶綺》」所收組詩,特別迷人。作者以劇場思維,安排人物角色、場景換置和對話、動作,構成繁複、多彩的戲劇張力和詩思,引領讀者進入他所巧設的情境之中,一反以抒情為宗、意象至上的主流詩學,其創意、其巧構,都新人耳目。

      相對於散文詩的單純敘事、小說詩的情節翻轉,這些組詩或可名為「戲劇詩」,雖非作者首創,卻有著更綿密細緻、更豐富精采,且可以期待的發展空間。──向陽



    ?


     





    推薦序】 百怪千奇萬達風??? ╱唐捐

    【推薦序】即興的暴力與誠實的演員? ╱ㄩㄐ

    ?

    入場需知

    驕傲

    ?

    輯一 剪票口


    最好的時機

    周易

    保固期限

    金剛不壞

    在阿美跟阿明提分手的那個明亮晴朗的下午

    當阿明以為在路上看見阿美的身影

    邀請所有帶錶的人前來

    譬喻

    熱衷

    心想事成

    與愛情無關

    情深似海

    自己的聲音

    阿鵝觀察日記

    慢速抵達

    ?

    輯二 無人申告

    方法論

    事過境遷作為頓悟

    白色

    黑色

    浴室

    前衛

    二月

    自縊

    鬼屋

    變身

    侏儒家族

    借酒裝瘋的即興

    姐妹會的即興

    分別練習

    重逢練習

    ?

    輯三 普普座位


    電影院

    育樂中心

    茶室

    衍生之街

    竊盜之街

    刀光之街

    喃喃之街

    中斷之街

    未來之街

    暴食之街

    論詩詩

    ?

    輯四 三幕劇《台中慶綺》

    手語

    一袋米要扛幾樓

    插曲:幸福

    費朗明高獨舞

    ?





    推薦序



    百怪千奇萬達風

    ◎唐捐




      A



      幸福是由痛苦堆積而成的嗎?爛極轉豔,魔之DNA可以組出聖人。



      用錘子敲開一首詩「詩」,你或將看到許多非詩的渣滓。



      化破敗為神妙談何容易,一旦做到了便格外爽快;前提是先浸到腐敗裡而不被溶解且能把一切化為我味濃濃之湯汁。萬達詩裡有一種崩壞感——「人」的,「世界」的,「詩」的崩壞——可堪做為詩的原料。「臺中慶綺」不知何許人也,只知道她是詩人的另我,三幕劇裡的主演兼說話者。從〈手語〉看來,她的性情是「壞」的,特別是在愛著的時候。「慶綺,這一巴掌,妳不能打下去。」但「老師」在講,她都沒有在聽。全篇充滿任性的私語,還不惜用暴力毀滅張力。接著便是〈一袋米要扛幾樓〉,不知為什麼,老師與「顏ㄇ」有著?合感,都愛訓導著這首詩的說話者。設「陽子」為學生劇場裡的標準版人類,「我」成了一個被校正的對象……。



      先是人格的崩壞,接著才能理解詩格的崩壞。



      一袋米這首詩以用新奇的「今典」廣被討論,但真正令人驚豔的是,詩人支使當代語言的能力。在許多地方,萬達的用語不是詩式的,而是戲劇式的(不以精煉濃密為目標,而是善於切取當代生活中的語言碎片,架構出微型的舞臺效果)。但他其實也善於彈撥弦外之音,譬如這個精采的段落:



      甚至我聽出顏ㄇ的弦外之音,春天之後我們便不再同一堂課。

      一袋米要扛幾樓?天道培因炸出了一個大空洞,一袋米要扛五十七樓

      我們就生活在空洞之中。我埋首寫字,顏ㄇ大喇喇地靠過來

      閱畢,又無聲地坐回去



      這些看似直白的話語,奇妙地富於暗示性。火影忍者只佔去一行半,動漫梗那麼輕易而自然地被收納進來,為我所用(賦予強大的抒情性能)。詩人毫不留戀地回到敘述主軸,以若干小動作作結,留下豐富的餘味。敘述者的「心情」,基於舞臺法則而被刻意抑制;但我們解讀那些小動作,仍可聽到暗處傳來崩塌的聲音。



      萬達善用典,前詩嫻熟地交織了經典名劇與動漫,林宇軒已有人詳論,不覆述。他同時也善於設喻,這整組詩根本上是用劇場隱喻校園裡的生活,特別是「慶綺」與「顏ㄇ」(還有「吳」)之間詭異的情仇。——其實三幕劇裡,最令人錯愕的是,萬達居然唐突地「襲取」我們的偶像夏宇的名諱。我把它理解為詩人刻意製作的一種惡趣味,寶變為石的自我調侃,一個市井化的卑賤版的詩后。



      另一方面,萬達也把詩后開啟的話題、詩法、隱喻拿來「接著演」。(夏宇基於自身經驗,早期詩作特多劇場相關的描寫與隱喻。)在我讀來,插曲〈幸福〉是一首以劇場為背景的敘事詩,話題焦點仍然是日常生活以及人際之間隱微的拉扯推離。它同樣交織了戲劇與人生,但比前面那首詩更加瑣碎,風格較輕盈鬆散,但也容納更多在枝枝節節(這便是我說的渣滓)——對故事而言沒有太多的意義,但卻構成情緒的血肉。



      至於〈費朗明高獨舞〉,再次戲弄了老師、顏ㄇ、陽子,說的是自己與世寡合的情懷。你看他任性恣意地說下去,一首詩裡用了多少不同的形式,卻能協力營造一種氛圍,富於臆度揣想的空間。這是「有散文的詩」,風格級的作品,使我想起卓爾不群的青年羅、青年楊、青年七等生。



      B



      風格級的作品,從屬於「我的」風格,不好單獨評?其結構、句法與隱喻是否完美。常須擺在「我的」詩集裡才能充分彰顯其意義,看出其詩學走向。(當然,只有已形成獨特風格的詩人,才值得這樣談。)風格級的作品,定位著一位詩人的名號……。



      事實上,我已經讀到一種萬達風,而詩人似乎極有自覺。在輯三的〈論詩詩〉裡,他從「台中慶綺出現在我的生命」談起,其中一層意思應該是指夏宇的啟發。有個神妙的象徵化的「女人」在與他對話,引導他思考詩與生活的課題。詩人宣稱「不想再使用譬喻了」,而且好像說到做到:



      :直到研究所做期末報告

      我才知道古代的龍蛇同為一源(她挑了眉)

      原來這一點,李澤厚的《美的歷程》有嚴謹的說明

      對岸甚至將此書列為初中生優良讀本

      人家十三歲就知道的東西

      我已經二十五歲,生命比人家整整大了一輪



      講好聽一點,這叫隱喻退位,轉喻佔優勢;但如借大詩哲、小詩咖共用的責備人的術語,就叫散文化了。依照詩學倫理家(不是理論家)的看法,詩之崩壞,莫甚於此。我不知道,是否有讀者和我一樣解識這裡刻意說幹話的趣味,這也就是我前面說過的戲劇式的語言。雖或違反一般美的原則,但嘲諷調侃之力,卻是耐人尋味的。



      這首詩號稱「論詩詩」,多少表露了自己的詩觀與詩法。但在實踐上,詩人其實是「多層次」或者說是在「演變中」。第三輯前面幾首詩,包含〈衍生之街〉在內,在形式上都比較勻稱,詩行亦較富麗。我把它們視為詩人打底之作,自從他遇到�變成「台中慶綺」,破格變體漸多,那種鋪敘的(或轉喻的)筆法日漸成熟,也就形成那些萬達風的怪詩。



      這一輯後面的五首詩,試驗了各種樣式的分行斷句:有時形銷骨立,冷得只剩下客觀的指引;有時繁弦急管,各種聲音堆積在一個段落。〈刀光之街〉跳到一部電影裡說話,融合了口語、舊詩詞與佛經。〈喃喃之街〉注入更多的身世之感,華辭一脫殆盡,直白而有力,已預告了輯四的境界。〈中斷之街〉大膽地融入所謂散文成份,雖然我讀得出來,裡面夾藏著?弦等名家的句子。〈未來之街〉試用了鏡頭語言,〈暴食之街〉則有不少括號句。



      相對於輯四的風格勃發,或許輯三稍紛雜些。無論如何,萬達絕非不識用典與譬喻之道,只是時而趨近,時而遠離。我所謂「萬達風」,亦非(如〈論詩詩〉說的)薄於用典,拒絕譬喻。(慶綺不知何許人也,只知道她是一種典故,一套隱喻。)重點或不在沾與不沾,厚或薄,而在典故隱喻的態度、類型與方法。而我們的萬達,顯然有些獨到之術。



      C



      普通得獎體,已經不容易滿足某些講究新意的評審。但出怪招的作品,在評選會議裡又容易得到愛恨兩極的評價。——故以上這兩種在高階文學獎裡,常常得到中間的名次,或直接落選。因而那首「一袋米」的怪詩,是很幸運。大家知道,在我唐某人的術語字典裡,怪詩就是傑作。



      走筆至此,夜漸漸深了,雨滴打在我的窗檯,發出無頭緒無意義亦無休止的鼓點,中間居然還有一兩聲輕雷。一個月前,我在異國旅次中唐突答應寫這篇序,倒不全然是因為那「一袋米」,而是卷中一首叫做〈侏儒家族〉的怪詩。我最初與它遭遇於某個文學獎,真是句句驚奇,全身是刀。



      這是個家庭寓言,雖然晦澀,卻有脈絡可解。詩分八段,僅摘錄最後一段:



      讓我活著跟沒活著沒有什麼區別。哥哥。故事裏

      你稱我為侏儒丁嗎?別再讓我頂著親情的臭皮囊。

      窗外只剩下滴血的天空,勞動的成果又再一次為我們綻放:

      給侏儒甲一隻口哨,使整個家庭在他口中

      終於成為一行隊伍。給侏儒乙所有的侏儒,告訴她

      終於妳不必再勞動了。哥哥,我給你拿來所有的空椅子

      我們為什麼不坐下?



      由於詩已走到末尾,這裡所提到的所有物事,都已在前面七段有所開展,而在這裡做了巧妙的集合。依照我的讀法,甲者爸也,支配一切,乙者媽也,操勞一生。而丙與丁,哥與弟,寫者與被寫者之間,關係曖昧,或如台中慶綺與萬達之難分難捨也。詩意是由詩句構成的,但詩句卻可以走脫詩意的束縛,展現自己無窮的魅力。這首詩為痛苦的人而作,卻形成「完整的寓言」,我猶愛這末段的寓闡釋於祈使句式的能耐。



      「哥哥,替我取一個不會被關心的名字吧,讓我強過那些有名有主的痛苦。」在前一段裡,被書寫的侏儒丁說。我想,哥哥答應弟弟了,不只稱他為丁,亦稱自己為丙,彷彿無關痛癢的代碼。其實,每一首詩都在為感覺與記憶編碼(比方說用火影梗來給身上的痛苦做個記號)。有名豈生住,無名亦壞空。魯公說得好,寫鬼物正像人間,用今典一如舊典。——夜色如敵增援,不好戀戰,姑且說些禪話,望左後方一小徑草草逸去。



      (五月十九日于龍淵刀割泥室)



      本文作者

      唐捐,詩人。現任台大中系教授、系主任。曾獲梁實秋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台北市文學獎等。著有詩集《網友唐損印象記》、《金臂勾》、《無血的大戮》等六種,詩選《誰??家??吐??????》(及川茜譯),散文集《世界病時我亦病》等兩種。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