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中醫純情派:名醫杜李威參透人情的診療心法,思索辨證不息,醫病更重醫心(限量作者親簽版)

中醫純情派:名醫杜李威參透人情的診療心法,思索辨證不息,醫病更重醫心(限量作者親簽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991120625017
杜李威
大塊文化
2023年6月28日
140.00  元
HK$ 140  






ISBN:9991120625017
  • 叢書系列:CARE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5 x 21 x 2.0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CARE


  • 醫療保健 > 中醫醫學 > 總論/典籍









    醫界好友推薦





    第一章 ?一切要從「貨物崇拜科學」說起

    有一個故事是這麼說的……�經絡、穴位,真的還是假的?�索性我們就不談科學了�巫師、麻瓜、神經病?



    第二章 ?針灸奇譚

    骨度分寸黃金比例�「飛經走氣」的啟蒙�力不從心,螳臂當車�不會針灸的中醫師�科學研究的盲點



    第三章 ?三個忘不掉的女人

    初戀�床上最合的�花最多錢卻得不到的�處方附件



    第四章 新冠肺炎疫後的反思

    體質寒熱的迷思�火上加油或雪上加霜�清冠一號抗疫戰�處方附件



    第五章 ?五臟六腑養生與補腎

    傳統中醫的臟腑觀�五臟所主,七情內傷�從五臟六腑看養生概念�調補到底是在補什麼?�中醫典籍從沒說過「腎虧」�你所不知道的神奇膏方�養生膏方實例分享�武俠小說裡面的神祕大補丸�同是心律不整,辨證大不相同�大巧不工,補養方的極致�處方附件



    第六章 ?中醫可以治療什麼疾病?

    人血饅頭與國王滴露�預防醫學的謬誤�從梅毒看醫學發展史�藥中之王阿斯匹靈�中藥科學化的困境�日本漢方醫學的借鏡�視網膜疾病的治療經驗與啟示�中藥治療的原理是什麼?�五行八卦與鞏膜炎的關聯�中醫到底行不行?�巫術是怎麼練成的?�西學為體,中學為用�黑玉斷續膏重現江湖�中醫分科的問題�萬山不許一溪奔�處方附件



    第七章 ?漫談中西醫合作經驗

    自我行銷從來不是重點�建立信任感並不容易�切香腸治療法�神來一筆的另類觀點�治療失敗的經驗�不完全流產的中醫治療�處方附件



    第八章 開業十年回顧

    文化的傳承與流失�中醫養成需要韌性也要任性�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第九章 ?閒話把脈

    心中了了指下難明�把脈和你想的不一樣�從失眠案例看脈學應用�一個失眠各自表述�不怕你學,怕你不學�掛線切脈傳說的由來�把脈驗孕這檔子事�處方附件



    第十章 ?從一張處方略窺朱氏家學堂奧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功夫其實就是時間�惆悵東欄一株雪



    終章 ?追憶昨日的年少輕狂

    臨床實戰經驗分享:寫於二?一?年

    ?









      中醫這門學科很有意思,印象中很貼近我們生活,你總是會聽到身邊的親友分享各種民間偏方,好比月經結束要喝四物湯,冬天到了要吃當歸鴨、藥燉排骨。但是談到中醫醫療,似乎又距離我們很遙遠,就算是單純感冒、肚子痛,大多數的民眾不會想到要去看中醫。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形容中醫,我會說:「中醫很像經濟學。」我們這麼說吧,美國的經濟到底是好還是不好?這個問題,問一百個人會得到一百種答案, 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即使某個人宣稱當前的經濟情勢大好,他還是能夠指出金融市場上正面臨哪些危機。解決經濟問題的方法,永遠沒有標準答案,再怎麼試圖挽救困局,似乎也看不到盡頭。生了什麼疾病、該怎麼處置?看似健康的身體,卻有哪些小毛病?一個人經常感到疲勞、亞健康的狀態該怎麼保養?討論中醫,就很像是在討論經濟學。



      前幾年美國次貸風暴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的骨牌效應。問題發生的時候該怎麼解決?有人說,應該量化寬鬆發行貨幣、減稅救經濟;也有人說,應該加徵富人稅、擴大投資公共建設;還有人認為,應該限縮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甚至回歸金本位制。不同的經濟學家提出不同的解方,每每讓我這樣的外行人看得滿頭霧水。如果單純用數字來分析問題,每一個學派提出的論點都非常理性,但不同學派對於自己的立場,卻又宛如宗教信條般地堅持,提出的見解南轅北轍沒有交集。



      很多人或許和我一樣,每天早上打開手機,都會收到各式各樣有關疾病的診療、養生的建議,網路上充斥著「中醫愛好者」的團體,傳達各式各樣的訊息。傳統醫學的流派很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中醫理論。最有趣的是,業餘愛好者評判坊間的中醫師,什麼情況應該用什麼處方治療?誰是經方派大師、誰是中皮西骨的偽中醫?說起話來頭頭是道,各個都比業內人士還要「專業」。這種情況,就像大家都在聊經濟,見解人人不同。就連販夫走卒、大榕樹下泡茶的阿伯也覺得自己很懂經濟學,在他們眼裡,央行總裁、經濟部長彷彿不食人間煙火、禍國殃民的笨蛋。



      兩年前,我發表了生平第一本著作《中醫到底行不行?》。在我原先的想像裡,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有一天會寫書成為作家。雖然說,我從開始接觸中醫直到自己開業,已經超過二十年寒暑,但是我始終認為自己仍在學習的階段,技術還沒有成熟,不夠格發表任何意見。轉念一想,如果再等二十年,到了我七十歲的時候,難道我就成熟了嗎?到了那個年歲,我是不是還有精神體力可以寫書,也是未知之數。



      基於這樣的念頭,我硬著頭皮寫了一本書,目的是為兩年前的自己留下人生記錄。我曾經想過,假使過了一百年,世界上還留存拙著少數的殘本,未來的人們如果想要知道二?二一年,中醫在當代社會的發展狀況,或許可以藉由拙著看到部分的縮影,我也就不枉此生了。



      回顧前作,我當時用了半本書的篇幅,向社會大眾解釋傳統中醫的概念,分辨醫療、藥膳、民俗偏方之間的差異;後半本書,則是舉「中醫婦科」的案例, 試圖在中西醫之間的診斷與治療上找到交集。兩年後的今天,正逢我開業滿十年的日子。這一次,我決定改變寫作的風格,用輕鬆活潑的筆調,向讀者朋友們介紹我所認識的傳統醫學樣貌。



      〈一切要從「貨物崇拜科學」說起〉簡單提到經絡、穴位的概念;〈針灸奇譚〉、〈閒話把脈〉揭開臨床診療神祕的面紗;〈五臟六腑養生與補腎〉除了說明預防醫學的概念,同時也介紹亞健康狀態的保養方式;〈中醫可以治療什麼疾病?〉從醫學史的發展聊到中西醫整合醫療。其他像是我學習中醫的過程、執業的感想、和西醫合作的經驗,以及新冠肺炎疫後的反思,則是散見在各個章節。



      醫療是一門藝術,雖然有一貫的邏輯,卻不像在解數學習題。我們或許可以把人體看成一部精密的機械,但是臨床診療的工作,絕不會將病痛當作機械故障來處理。這本書除了講解醫理,我希望能跟讀者分享中醫的文化。



      ★ ★ ★ ★ ★ ★ ★ ★ ★



      幾年前有一天晚上,我和一位朋友約在居酒屋見面。酒過三巡之後,我突然問起朋友:「你認識你太太嗎?」朋友聽到我的提問,沉默了許久,最後吐出一句話:「我認真思考之後發現,我其實沒有很認識我太太耶。」我笑著對朋友說:「對,你有沒有發現,我剛剛用的問句是『認識』,而不是『了解』,果然跟我猜的一樣,你一定很愛你的太太。即使你們結婚很多年了,她永遠像謎樣的女子,讓你傾心不已。」



      我最早讀的是理工科,跑來學中醫是半路出家。選擇臨床工作作為終身職志,是我這輩子少數自己做主的決定。從前在中國醫藥學院念書時,我的學業成績非但不出色,甚至每個學期都坐穩全班最後一名(有關學生時代的故事,我寫在本書最終章〈追憶昨日的年少輕狂〉)。同學們對我的印象是,從來沒有看過程度那麼差的學生,恐怕連當一個最平庸的中醫師也是不可望的奢求。如果你問我,喜不喜歡中醫?我會告訴你,不愛的話我不會走這麼遠,而且還一直走下去。至於你問我的醫術如何?那就只能交給病患和讀者來評價了。



      中醫對我而言像是婚姻關係,我這輩子就只會這門技藝,它帶給我所有的一切。雖然知道它所有的缺點,絲毫不減損我對它的愛意。即使是我臨床熟悉的領域,每天面對病患永遠會有新的驚奇,就如同我的內人,她的一舉一動總是耐人尋味。對待伴侶,愛她就好了,我們誰又真的認識誰呢?至於說了不了解,我們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讀這個世界不是嗎?我只知道,愛錯了就會變成怨偶,千萬不要用錯誤的方式表達你的情感。



      二?二三年一月二十日那天,起床吃完早餐後,我開始為過去一年的工作做個總結。當我聽到吉田拓郎與中島美雪合唱〈給我一個永遠的謊言〉(永遠????????),心裡突然有一股悸動,想要寫一本書來表達我心中的熱情。當下我決定將書名訂為《中醫純情派》,隱喻我此生和傳統中醫的牽絆,並且採用犬子Walter在他十一歲時的漫畫人物作為封面圖像。接下來七週的時間,我完成了十萬餘字的書稿。



      中島美雪是我最欣賞的藝術家之一,她的作品四十多年來歷久不衰。如果你問時下年輕人,為什麼喜歡中島美雪?大家會說,她的詞曲能夠觸動人心,好像說的是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投射自己的意念,在中島美雪的歌聲中寄託自己的情懷。有人說〈給我一個永遠的謊言〉是一首送給舊情人的歌;也有人認為,歌詞的內容,是在悼念逝去的左翼青年夢想。



      我從來不敢認為自己很懂中醫,每當我成長一步,解決掉一個疑惑,馬上面對十個未解的難題。對我而言,臨床診務並非了無新意的例行公事,無時無刻我都在沉思,不斷地質疑、不停地思索,永遠懷抱赤子之心經歷人生的一切。若要細說我的中醫純情,借用《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在大石牌坊上看到一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僅能以〈給我一個永遠的謊言〉這首歌表達我執業多年的感受。醫之所以為「道」,道的真義又是如何? 即便是謊言,追尋一輩子,也算是真心了。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