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黑錢:從慈善煙幕、空殼公司、採購暗盤、到商場禮數,自由市場是企業行賄的溫床?(二版)

黑錢:從慈善煙幕、空殼公司、採購暗盤、到商場禮數,自由市場是企業行賄的溫床?(二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660100
大衛.蒙特羅
辛亞蓓
一起來出版
2023年6月28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6269660100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金融











    「我們實現目標的手段,決定了往後我們生存的世界型態。」

    ──Charles Percy,前美國參議員



      ★愈自由、愈貪腐。本書揭露知名企業檯面下的獲 利 引 擎

      ★必看族群:監管職、事業投資人、散戶、納稅人等



      在輸贏之前,早已沒有公平可言

      行賄、貪汙、交易暗盤層出不窮,甚至融入了公、私部門各領域的內規,而法制永遠落後於手段的變形。若要破解這些惡意行為,使回扣文化停止擴散,比起立法或加強監管,我們更應探討市場與體制具備了什麼誘因。



      得獎記者大衛.蒙特羅穿越四大洲,與警察和情報官員、被定罪的罪犯、企業高管、以及腐敗問題專家訪談,全面了解賄賂的惡果及實質影響。



      當守法的成本>違法的代價

      從本書納入的11個貪腐案件你將發現,對政權、企業而言,按照規則行事的成本,通常遠高於行賄的代價。你將了解從個人、群體、到國家,他們如何為了保住職位、增加收入、做成生意、壟斷、鞏固地位……選擇慢性自殺。



      比起檢視程序,了解誘因才能解決問題──

      世界經濟強權╳500強企業,市面上最完整的貪汙結構圖


      ?跨國企業為了瓜分中國市場,坦承向官員行賄的比例高達35%。

      ?美國總統公開認同貪腐的必要性:「今天,任何國家進到那些地方,都要入境隨俗。」

      ?日本最強中間人告訴洛克希德公司:「如果不行賄,就別想在日本做生意。」

      ?勞斯萊斯的營收在1987至2016年幾乎成長了三十倍。它的決勝策略,是透過至少8位藏鏡人,買通各國政府高官。

      ?史上第一家跨國企業「東印度公司」快速主宰世界的祕密:賄賂。

      ?西門子曾經一舉聘請2,700位「顧問」,是一支名符其實的行賄大軍。美國司法部調查發現,西門子在全球十多個國家中,至少有4,283筆賄款,總金額將近140,000,000美元。

      ?一位希臘前官員表示,「企業行賄」確實是讓希臘陷入危機的主要原因。



      誘因對了,人們才會做對的事

      藉由本書,你將了解納稅人的錢,如何不成比例地被放入少數人的口袋,並排擠必要預算的空間;還有,公共建設、軍火採購、醫療健保……等領域的模範企業,如何達到「大到不能倒」的地位。



      「大腦可以為血肉之軀制定法律,但火熱的性子會躍過冰冷的法令。」──《威尼斯商人》



    誠實推薦



      Manny Li,科技與商業分析電子報《曼報》創辦人

      大衛.法蘭斯(David France),奧斯卡提名導演

      羅威爾.褒曼(Lowell Bergman),普立茲獎得主



      ?「必看《黑錢》!這本書獨一無二、具啟發性又精練,直接拆穿賄賂的真實過程,以及誰將為此買單。」──羅威爾.褒曼(Lowell Bergman),普立茲獎得主



      ?「正如蒙特羅所寫,回扣是種「從事商業的成本」。但在本書的最後,你會發現這個成本──無論它能成就什麼──的代價實在太高了。」──《彭博》(Bloomberg)



      ?「蒙特羅用豐富洞察力以及清晰筆法探討企業賄賂的影響……即便是對此議題熟悉的讀者,也會對蒙特羅的深遠研究感到震驚。」──《出版商周刊》(Publishers Weekly)



      ?「蒙特羅最讓人信服之處,在於他將某些世界知名品牌的骯髒幕後人士與他們所催化的國際衝突做連結……這個「賄賂」的可怕窗口形塑了我們生活的世界,而許多重要企業與腐敗政黨都參與其中。」──《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回扣包含了一切:暗殺陰謀、毒販、祕密特工、妓女、骯髒的酋長、王子、州長和總統。但這些驚悚故事,都寫在這本深入報導的書,關於國際公司那些無人不知的瀆職行為。大衛•蒙特羅巧妙地打開了企業藏的最深的祕密:賄賂的腐敗及其普遍性。」──大衛.法蘭斯(David France),奧斯卡提名導演



      ?「這本書吻合時勢,詳細介紹了腐敗醜聞及其運作方式。歷史悠久,作者在將大量信息納入全文並上下通貫,非常出色。寫出這些事如何發生,涉及到誰,影響又是什麼。相當有見地,強烈推薦。」──讀者1



      ?「如果你在尋找一本好書,那就看這本吧!充滿了有趣的故事、緊湊的情節和出色的筆法。我會送一本給每個認識的人當聖誕節禮物。」──讀者2

      

      ?「本書生動描述了歐美企業在海外市場上所用的大規模賄賂手段。通過代理商、空殼公司、銀行與銷售代表向世界各地轉移資金的系統。最重要的是,蒙特羅強調了可能影響到我們所有人的意外後果,包括超級病菌的出現,醫療費用的上升,部落衝突,政府的動盪甚至恐怖主義的資助。這本書對於理解今日世界大局至關重要。」──讀者3



      ?「《黑錢》針對橫跨各大洲的企業賄賂,細細描繪出其中發人省思的案例。精湛的寫作和引人入勝的調查。強烈推薦!」──讀者4



      ?「蒙特羅探討了貪腐如何破壞全球政府,損害當地人民。這一點值得讚賞,因為美國現在有一位對這些問題漠不關心的總統。與環保問題相似,我們需要持續小心監督商業行為,以限制貪腐的政客、企業最終造成的損失。」──讀者5


     





    【第一章】利益衝突

    1.前言

    「企業行賄」並非只是商業、或政治上的專有名詞,

    而是一場歷史悠久、影響力超乎想像的戰爭。

    2.從史上第一家跨國企業開始的「偉大貪腐」

    在無法可管的十八世紀,東印度公司呼風喚雨,成為南亞禍端。

    直到二十世紀,各國是否能在《海外反腐敗法》與《經合組織公約》的監管下不重蹈覆轍?

    3.海珊的黑錢箱

    聯合國一場史上最大的人道主義活動,同時也是數百億美元的搖錢樹。

    諷刺的是,這些善款最後可能落入恐怖分子的手中。

    ?

    【第二章】回扣系統

    4.藥品市場在中國

    在中國,當醫生是種恥辱。一面是政府的低薪,一面是大藥廠的加菜金──

    許多人放棄了道德理想,寧願當個快樂的傻子。

    5.幕後中間人

    為了提高「競爭力」,跨國大企業不只要自我精進,還需要中間人的協助。

    從業務代表到政治領袖,他們有個共通點:讓黑錢如入無人之境。

    6.奈及利亞億萬船屋

    政治家如何透過律師團隊、法規漏洞,以及一層層空殼公司打造出複雜迷宮,

    在世界各地置產,卻讓調查人員與國家未來陷入迷霧?

    ?

    【第三章】國際衝擊

    7.歐債危機起源:萬能的「米扎」

    對歐洲各國銀行、軍火商而言,所謂的「紓困」就是個巨大摸彩箱,

    他們荷包滿滿,卻一步一步,帶領整個歐元區走向大規模債務危機。

    8.孟加拉聖戰之火

    幾個中間人、一項國家通訊計畫加上一位電信部長,點燃了一起謀殺案,

    最終引爆孟加拉長達十多年的暴力輪迴。

    9.行騙者的證詞

    由於執行上的層層限制,檢方為了起訴行賄的個人,必須透過多方蒐證。

    而在「閃光彈」的幫助下,美國政府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個人起訴。

    ?

    【第四章】亡羊補牢


    10.從回扣到回饋

    賄賂帶來的利潤,往往大過起訴與罰款的風險,因此似乎注定會發生。

    但在難以將損害量化的狀況下,受到社會損害的國家是否能得到補償?

    11.企業與政府的新標準

    企業成功的要素為何?國家政策的價值如何定義?

    為了確保更美好的政治、商業、人民生活前景,我們必須將焦點放在哪裡?





    前言



      ﹝節錄﹞



      企業為何訴諸賄賂?顯而易見的原因,就是為了比競爭對手占更大優勢。但非法款項也會買回一些幻想,以為公司價值、市占率會在短期內膨脹。這種行為從不顧慮會傷害到公司本身:員工士氣低迷、獲利率下降,並可能遭判數億美元的罰款或刑責──更何況隨貪汙與詐騙而來的壞名聲。這些企業竊取公帑也不遺餘力,因為大多數賄賂案件涉及公有資金(集約化發展、基礎設施專案),如道路、水壩、國防系統、或礦物與石油的開採。企業用賄賂贏得這類合約,而為了回收成本,與外國官員共謀抬價,有時高達數千萬甚至數億美元。在企業與官員雙贏的同時,留給納稅人的,是沉重負擔。



      企業賄賂涉及巨額資金:世界銀行估計每年約有一兆美元,這有可能是最高金額,但有些人認為,應該以每年全球公共採購支出(四兆美元)的百分之十計算。然而賄賂不只是金錢問題,而幾乎與權力密不可分。「實付金額」是暗中勾結系統之中的體現,在大多數現代歷史中,企業不斷與各國的高官合作。「賄賂不只是一種做生意的方式,還顯示出一個更深層的故事:收賄的官員其實在出售祖國的自然資源。他們基本上就是在摧毀國家。企業就是共犯。」二○一六年從聯邦調查局(FBI)《海外反腐敗法》調查小組退休的溫(Michael Won)如此描述。



      企業賄賂並非行為失常。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惠普(Hewlett-Packard)、美國鋁業(Alcoa,簡稱美鋁)、哈里伯頓(Halliburton)、雪弗蘭(Chevron)、輝瑞(Pfizer)和嬌生(Johnson & Johnson)等幾家美國最負盛名的企業(僅條列出少數)為了規避起訴,都曾繳納巨額罰款。目前還有更多企業正在接受刑事調查,尤其是沃爾瑪(Walmart)。支付回扣的企業並未遭到剝削或勒索。對歐美的許多企業來說,賄賂是積極的核心策略,也是成熟而具高度組織化的流程,且經常得到首席執行長的批准。自二十一世紀初,世界銀行針對回扣問題,持續對全球十三萬五千家公司的業主進行調查。世界銀行不要求業主直接報告公司的貪汙情形(這可能導致少報),而是詢問「為了政府合約,同行是否會行賄」。根據這些業主對產業的了解,發現將近百分之三十的企業都為了生意支付回扣。



      企業賄賂的對象往往是國家元首,而不只是低層官員,如稅務員或海關關員──雖然這種賄賂看似猖獗。近期了結的案件,包括歐美企業涉嫌賄賂歷任奈及利亞總統,以及巴拿馬、哥斯大黎加、阿根廷與哈薩克的前總統,以上僅舉數例。在這些案件的詳細紀錄中,有數十位政府高層(國會議員、副總統、石油部長與國防部長)也收取回扣。大型跨國企業還付款給希臘、奈及利亞與貝南等國家的政黨,從而有效操縱這些國家的選舉。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