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跨越陸海空的醫者:童綜合醫院守護中台灣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551831
吳秀樺,林惠君
天下文化
2023年6月20日
167.00 元
HK$ 133.6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3551831
叢書系列:
社會人文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x 1.2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社會人文
分
類
醫療保健
>
醫學/醫療史
>
傳記/醫療史
同
類
書
推
薦
手術的發明 (上下冊套書):從蒙昧到啟蒙的外科手術發展史,以及當今的植入物革命
診療室裡的傷痕:25個人生檔案的修復練習
診療室的真實故事套書(診療室裡的傷痕+診療室的人生練習)
九九歸真:上善若水
杏林筆記3:行醫路上的人生尋思
內
容
簡
介
以海天為背景? 以病人為中心
童綜合醫院 突破地域藩籬 搶救生命無國界
一間沒有財團奧援的地方區域私人醫院,
在周遭醫學中心環伺的情形下,
如何扭轉弱勢變成優勢,
成為海線處理急重症的首選醫院,
並且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童綜合醫院以醫者仁心為本,
不僅在陸面照護中台灣民眾的身心,
範圍還延伸至空中與海上救護,
讓醫療服務立體化,
更從疾病治療者,變成健康照護者。
?
■童醫師,是溫暖的代名詞
昔日海線因地點偏僻且醫療資源不足,讓童瑞欽興起照護在地鄉親的想法,於住家開始經營診所,規模隨著醫療名聲同步擴張,逐漸蛻變成現今的童綜合醫院,五十年來始終照護著中台灣民眾的健康。
?
■擁有堅強急重症實力
海線地區因為道路筆直、工廠林立,早年意外與工安事故頻傳,搶救生命分秒必爭,多選擇首送童綜合醫院急救,因而累積重症治療力與急症應變力,能夠應付各種緊急狀況,不會將病人拒於門外。
?
■成立空中醫療轉送品牌
童綜合醫院思維前瞻,成立全台唯一的國際救援品牌「FORMOSA SOS」,服務對象遍及全世界,跨國救援,領先亞洲。
?
■馳援外海緊急醫療需求
醫院鄰近台中港,當台中外海離岸風電施工人員、航行在中部外海的國際船隻,一有緊急醫療需求,空勤總隊載運病人的直升機總是優先選擇送往童綜合醫院,展現緊急救護能力。
?
■照護社區民眾健康
童綜合醫院不僅是疾病治療者,更成為健康生活提供者,長期關懷社區進行衛教,建構綿密社區安全網,成立基金會與德水園,重視長照與社福需求。
?
■精進科技醫療能力
跟上科技化的醫療革命,童綜合醫院驅動轉型升級,建構複合式手術室,並應用微創手術精準治療,迅速解決病人之苦。
目
錄
序 成為世界公民信賴的醫院??? 童瑞年 童綜合醫院董事長
?
前言 播下改變的種子?? ?
?
第一部 成為可以依賴的存在
1?? ?一間有溫度的醫院?? ?
2?? ?全體動員,追求世界級的品質?? ?
3?? ?打造國際醫療轉送品牌?? ?
4?? ?以幸福職場吸引人才?? ?
5?? ?把鄰里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
?
第二部 永不放棄生命希望
1?? ?童醫師,值得信賴的代名詞?? ?
2?? ?不會拒收病人的地方?? ?
3?? ?急診醫師的「拆彈」日常?? ?
4?? ?解開高空墜落的生還密碼?? ?
5?? ?救護車隊,中部海線的特殊風景?? ?
6?? ?幫友邦兒童不輸在起跑點?? ?
?
第三部 營造健康生活節奏
1?? ?最貴不等於最好?? ?
2?? ?癌症是可防可控的疾病?? ?
3?? ?開啟防疫大作戰
4 ?? ?手術後不能只是靜養
5?? ?看見生命的不同樣貌?? ?
?
第四部 以科技力強化醫療力
1?? ?複合式手術室讓醫療更精準?? ?
2?? ?達文西手術減輕患者身體負擔?? ?
3?? ?海陸並濟的現場急救力
4 ?? ?優化醫療與照護
5?? ?數位轉型,讓醫療服務更有效率?? ?
6?? ?創新思維,充實研發能力?? ?
?
結語 從台中港出發,航向世界
序
前言
播下改變的種子
清晨的陽光從台中港的海平面升起,照在童綜合醫院(簡稱童綜合)梧棲院區醫療大樓外牆,白色的帷幕上閃耀著金光;大樓內,醫護人員忙著迎接從四面八方、甚至偶爾從空中救護直升機帶來的病人,開展緊急救援工作。大樓外的靜謚美好,大樓內的分秒必爭,都是童綜合的日常。
不被時代洪流淹沒
日光推移了時間,童綜合扮演的角色也隨著歲月演化,「我們從疾病的治療者變成健康的照護者,」童綜合董事長童瑞年說。
1971年由童瑞欽成立的沙鹿童醫院(1976年更名為童綜合醫院),從全院只有三個人(醫師童瑞欽與妻子蔡素英、護理師王月琴),蛻變至現在擁有三千多位員工的童綜合。2021年,童綜合迎接五十歲生日,梧棲院區醫療大樓外懸掛起「童舟共濟五十載,再創百年新未來」的帆布條,成為童綜合走過半世紀最好的寫照。
一間沒有財團奧援的地方區域私人醫院,如何在周遭醫學中心環伺的情況下,沒有被時代洪流淹沒,反倒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這是不少醫療院所經營者好奇的問題。
把弱勢變優勢
翻開童綜合的成長史,可以說徹底演繹了「扭轉弱勢變成優勢」的精神。
弱勢或優勢,只是存在人們心中的相對位置,而童綜合所在的台中海線,地點較為偏遠,且早年醫療資源不足,連要採購先進醫療儀器都困難重重,也正因如此,當童瑞欽以病人為中心,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在患者口耳相傳下,服務的病人與項目不斷增加,規模也持續擴大。
「大哥(童瑞欽)不僅積極擴充醫療器材,還鼓勵員工進修,派遣醫事人員到北部醫學中心交流、學習專業醫療知識,」童瑞年說,「在全體員工的努力下,童綜合的腦神經外科與急重症醫療實力得到各方肯定,1984年更獲得三級教學醫院的成績。」
然而,隨著醫院規模擴大,空間不敷使用的問題也逐漸浮現。在童綜合成立二十五年時,設立新院區的念頭開始萌芽。問題是,錢從哪裡來?尤其,「我們不是只思考醫療本身,台灣現況與未來發展、整體健康與公共衛生趨勢,以及地方和國際醫療資源與需求,都同時納入醫院發展的思考範圍,」童瑞年強調多面向思考和與時俱進的重要。
童綜合的管理階層決心要擴大服務規模,還必須面對資金不足的問題,在現實與理想間拔河。
「這邊要擴充、那邊要縮減或刪除,這樣的設計會不會太先進、海線民眾能不能接受??」即使已經是快三十年前的往事,童瑞年回想起來,感覺那種磨人的心境,彷彿昨天才發生一般。
怎麼辦?要放棄還是繼續?
「畢竟我們是私人家族醫院,每一筆投資、每一分錢,都是靠日常營運累積的,沒有政府或財團會平白無故給我們錢。但,也還好是這樣??」童瑞年解釋,「我大哥創院的初衷,就是要讓鄉親可以擁有良好的醫療服務,所以即使不容易,我們還是不可能放棄,甚至還到歐美、日本等地考察,希望為新院區引進最好的醫療品質與服務。」
掌握現代醫療趨勢
「醫院經營要長長久久,除了評估民眾當前的醫療需求,還必須考量未來二、三十年後,醫療科技可能的走向,以及相應必須導入的醫療設備、服務與空間,」童瑞年談到,「如果等到院區啟用之後、需求發生時才擴充設備,就像『穿著衣服改衣服』,很難做得完善。」
甚至,不只要實用,外觀形象也很重要,因此童綜合很早便邀請外國設計師進行醫院設計。「我們請來加拿大的設計師,希望這棟大樓在二、三十年後,無論功能或者是外觀都還能走在時代尖端,」童瑞年透露。
後來,這樣的思考模式,確實發揮了作用。
2001年童綜合梧棲院區啟用,但是在2018年時,童綜合決定導入複合式手術室。十七年過去,空間夠用嗎?
「最新的多軸式血管攝影、電腦斷層(CT)等頂尖醫療設備,全都導入到複合式手術室中,樓地板的載重、室內空間高度,完全沒有問題,更不會干擾其他手術進行,」童瑞年自豪地說。
不僅如此,從現代醫療的角度,醫院不只是疾病治療的場所,還扮演了健康生活促進的角色。為了讓醫院能夠結合地方特色與人文,也成為二十多年前童綜合梧棲院區規劃時的重要考量,於是在醫院頂樓出現了一間可三百六十度旋轉的景觀餐廳,病人、家屬、訪客都可以在這裡用餐、休息,遠眺台中港與大肚山的風景,再加上三井購物中心的摩天輪映入眼簾,期待美景可以舒緩不安的心情。
提供一站式就醫規劃
「門診跟檢查不能設在一起嗎?」「生病已經很辛苦了,為什麼還要讓人跑上跑下?」諸如此類的抱怨,以往不時在病人間流傳。
「我們希望可以有效減少病人來回奔波診間與檢查室的時間,」童瑞年指出,童綜合從醫病需求出發,在梧棲院區地下三樓進行空間改造,包含胸腔內科和外科、胃腸肝膽科、大腸直腸外科、口腔醫學部等的門診與檢查室,全部設在同一個空間裡,打造一站式的服務;例如,將胸腔內、外科與肺復原治療室集中在同一個空間裡,因為「我們希望逐步朝向專科化發展,」童綜合胸腔內科主任蔡慶宏說。
在空間改造的同時,童綜合也不吝於大力投資硬體設備。以胃腸肝膽科為例,「我們特別向台北榮民總醫院(簡稱北榮)取經,邀請他們的專業團隊前來指導,」童瑞年自豪地說,童綜合投入逾五千萬元,升級成立「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引進了「醫療複合式懸臂系統」與「教學影像系統」,設置十一間獨立檢查室,保有受檢者隱私與減少感染風險。也將住院、急診病人與門診受檢者檢查動線分開,並區隔醫事人員與受檢病患動線,避免交叉感染機會。各項器械於專用洗滌室分類清洗消毒,檢體標本採取集中管制,以最高標準感染管控,提升病人安全。另外,胃鏡檢查全面提供二氧化碳充氣,大幅降低檢查中及檢查後的腹脹不適,優化檢查品質。
另外,像是口腔醫學部,也是斥資上億元的建設,並細分為牙體復形科、齒顎矯正科、兒童牙科、身心障礙牙科、植牙中心等二十六個科別,便是希望為患者提供最適切的醫療服務。
不僅如此,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童綜合還有中部海線唯一一位取得認證的「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師」黃慧婷。
黃慧婷指出,國人罹患大腸直腸癌、膀胱癌的比例增加,考量病情需要執行造口手術,但病人與家屬多對此感到陌生,甚至心生恐懼,因為擔心不會照護、排泄物從腹部排出造成觀感不佳等因素,拒絕進行造口手術,於是童綜合專門派遣她參加「國際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師」證照訓練課程,獲取國際專業照護知識與技能,提供造口患者與家屬連續且完善的照護,並在2018年正式成立造口治療室。
「造口治療室的設計,必須從病人需求來考量,」黃慧婷舉例談到,造口病人常擔心如廁問題,如果使用一般廁所,傾倒便袋時容易發生飛濺,因此院方在治療室和無障礙廁所分別設置人工肛門汙物盆,並提供溫水設備,讓病人清潔使用時可以有更舒適及方便的環境。
成為社區文化交流中心
「不少海線居民把童綜合當作休閒的場所,」童瑞年說:「院區的規劃是把『以病人為中心』當作主軸,採用挑高設計,打造醫院友善療癒空間。」
「這麼做不是會讓樓地板可利用面積減少很多?」面對這類問題,童瑞年豪邁地說:「當然會!可是這樣的設計,採光好,而且能夠避免層層建物產生強烈的壓迫感。」
走進童綜合梧棲院區醫療大樓一樓,中庭是鏤空的設計,搭配透明電梯,屋頂是玻璃帷幕,讓自然光可以照進大樓;環境布置採用圓弧設計,給人優雅、溫馨的感覺,舒緩一般人進入醫院可能產生的緊張感,而海豚嬉戲的裝置藝術,以及與當地藝術家合作,現場展出繪畫、雕塑等作品,則是將海洋文化特質與在地風情自然融入建物中。
看得見的,是柔和的形制;看不見的,是環境中沒有一般醫院刺鼻的藥水味。這裡,是疾病治療的場域,也是排解壓力、恢復心靈平靜的地方。
除此之外,童綜合的開放空間,台中港區的居民、社團與學校舉辦藝文相關活動時,也都可以使用,「我們希望將童綜合打造成社區文化交流的中心,」童瑞年說。
以梅約精神自許
回歸醫療本業,有感於偏鄉地區重症患者無法獲得即時援助,童瑞年接任院長後,便自許要將童綜合打造成「沙鹿的梅約診所(Mayo Clinic)」。
「這個目標很難,但是我們可以師法梅約精神,整合臨床、教學與研究,提供每個病人最好的照護,成為一間『有靈魂』的醫院,讓中部地區的居民在家鄉就能獲得最好的照護與治療,」他堅持以此做為鼓勵自己和員工的目標。
所謂梅約精神,李納.貝瑞(Leonard L. Berry)在《向梅約學管理》(Management Lessons from Mayo Clinic)一書中談到,就是「凡事以病人需求為優先」。而在這樣的概念下,童綜合努力邁出的第一步,便是著手建置急重症照護流程,並且組織急重症照護團隊。
為了讓「以病人為中心」不只是口號,而是真正落實到每個醫療環節中,童綜合在2008年參加JCI(國際醫療評鑑)認證,因為「唯有經過國際單位的認證考驗,才能提升童綜合的醫療水準,甚至達到世界級的品質,」童瑞年說。
果然,在取得JCI評鑑認證後,2010年,童綜合獲得行政院衛生署(2013年改制為衛生福利部,簡稱衛福部)醫院評定為「重度級責任」醫院,是當時全國獲得肯定僅有的四家醫院之一,為童綜合寫下重要里程碑。
創造自我風采
童綜合成立迄今五十載,回首來時路,並非一帆風順。「醫院經營發展過程中,曾遭遇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挫折,但童綜合在挫折中尋找解方,不斷精實醫療設備、擴充人員、增加床位,並且積極聘請多位在各領域具有專長的名醫到童綜合服務,」童瑞年語氣中有堅韌,更有自豪。
他舉例談到,像是國際空中醫療轉送服務專家盧立華,來到童綜合後,促成了全台唯一的國際救援品牌「福爾摩沙救援」(FormosaSOS)誕生,服務對象遍及世界各地;此外,還有各專科權威醫師加入,包括:神經內科許弘毅、泌尿科歐宴泉、心臟外科鄭伯智??,一步步強化童綜合的醫療實力。
更重要的是,「五十年來,童綜合的醫護人員一步一腳印,創造屬於自己的醫療特色,目前算是小有成就;這些成果,或許無法與有政府或財團之力挹注的醫學中心相比,但是可以激勵我們持續精進臨床醫療本業,同時不忘加強研究與教學面向,」童瑞年強調,「我們的目標很清楚,就是要成為『世界公民最信賴的醫院』、『醫事人員最佳培育醫院』,開創嶄新未來。」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