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野愛的著作《秀色可餐?》充滿了豐富的質感與繽紛的特質,我們將會在本書中看見,許多人原以為是「自然」食物的特質,其實是歷史和文化構建出來的。本書強調了感官的歷史在資本主義和現代消費的發展中,扮演了多重要的角色。這是一本充滿原創性、令人著迷又具有啟發性的著作。」──丹尼爾.霍洛維茲(Daniel Horowitz),《更快樂?推動了美國轉型的文化運動史》(Happier? The History of a Cultural Movement That Aspired to Transform America)作者
「本書以食品顏色做為重要範例,利用引人入勝的分析解釋了20世紀的商業策略如何運用人類的感官。《秀色可餐?》推動我們去思考,顏色對生產者和消費者來說代表了什麼。」──蘇珊.史特拉瑟(Susan Strasser),《保證滿意:美國大眾市場的形成》(Satisfaction Guaranteed: The Making of the American Mass Market)作者
「眼見為憑,對吧?等等,別那麼快就下定論。久野愛在這本極具原創性的著作中,以細膩的方式描述了『感官資本主義』的歷史,讓我們看見美國食品業如何教導消費者,將特定食品的顏色連結到食品的新鮮度、真實性和安全性上。食品銷售商按照商業需求殖民了我們的感知,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自然、健康、美麗和真相的想法。」── 沃倫.貝拉史柯(Warren Belasco),《變革的胃口:反主流文化如何影響食品業》(Appetite for Change: How the Counterculture Took On the Food Industry)作者
久野愛分析了印刷廣告從黑白到彩色圖像的轉變,這要拜彩色印刷的成本在1920年代及以後有所下降所賜,而彩色電視也隨後逐漸取代了黑白電視。當然,化學工業從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除了合成色素,久野愛也介紹了杜邦(DuPont)的透明玻璃紙包裝,讓食品公司更有誘因使用色素來呈現產品的「新鮮度」;還有科技上的進展,奇異集團(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等電器公司的詳細研究,讓食品零售商可以使用各種有色燈來呈現農產品和肉品最佳狀態的顏色,加以增加購買吸引力;調色儀和分光光度計等新技術,也幫助了色彩顧問為食品公司提供有關如何使用色彩銷售產品的明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