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5歲後的某一天,我對自己下了一個決定──我要去日本打工度假!我想出去看看世界,想改變怯弱怕生的自己,想變得勇敢,有所成長。
  經濟拮据的狀況下,用一年的時間儲蓄未來半年的學費。當時只會五十音的我想在半年內學成簡單會話,於是選擇成為契約派遣員工,每天上午上日文課,下午上班。
  就這樣九個月後如願的出發了,從沒想過會一個人離開家,而且一去就是這麼遠的地方。
  是的,日本是我二十多年的歲月以來首次出國的地方。
  單獨出行可能對許多人來說不是太困難的事情,或許不需要太多自我糾結的,提起又放下的勇氣,但之於怯懦的我而言,是一大成長。
  勇敢不是毫無畏懼,而是雖然茫然徬徨,還能帶著恐懼前進。
  在滋賀的時候,一次飯店的晚班久違的和故鄉的人們相遇,我和貴賓們都因為在異鄉遇見同鄉人而感到欣喜。
  隔天早上,大家對於連續上晚班、早班的我給予溫暖問候,其中有一位年輕媽媽,先是用暖心的話語支持鼓勵,在用餐完畢隨旅行團離去之際,她握著我的手說:「妳好棒,好勇敢,能夠一個人來到這裡,要加油,好好享受在日本的生活唷!」看著她閃閃發亮的眼睛,赫然驚覺一直以為很平常的事情(這世界上打工度假、旅居他鄉的人們何其多),原來在他人眼裡也可能是個嚮往,或許嚮往獨自在異鄉的生活,或是冒險的生涯,抑或是看見獨自站在這裡的那股勇氣和傻勁。
  那刻起,默默在心底埋下一個願,我想將關於旅程的小故事記錄下來,贈與那位年輕媽媽、送給以前的我,也給需要這些故事的人們。
  疫情爆發後的生活像是不斷旋轉的迴轉壽司,年初時感覺有新的出發的可能,但到了年底卻又回到原點的感覺,像是不斷旋轉的迴轉壽司,無人拿取,又回到原地。
  然而在不斷旋轉的過程中,沿途所有經歷的風景,感覺沒有改變其實悄悄產生了變化。
  在現下如此的時光,我想將這趟旅程的小故事和收獲的點滴與大家分享。如同我在〈當窗是一扇門〉提到的──「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那麼一扇窗,擁有再度點燃生命熱情的能力,帶領我們遇見未知的自己,足以成為門扉的一扇窗。」
  我始終相信書寫能療癒自身,閱讀他人文字亦能獲得療癒。我們都在別人的故事中閱讀自己,藉由閱讀產生的共感爬梳混雜的思緒,進而獲得啟發或力量。
  然而在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夠給予讀者擁抱的同時,更多時候,我是被讀者拾起,獲得擁抱的那一個。
  不論是人生道路的大哉問,或是古今中外都有的愛情課題,抑或是深根日常卻難解的親情習題,我將文字寫成一封封寄送給匿名收件者的瓶中信,投擲於大海裡,若你剛好經過拾起,我會滿懷欣喜。
  但願晚熟怕生的自己的文字,能夠帶領收件者看見窗外的風景,擁有片刻的展信寧靜;或是能給予與我相同性情的,敏感內向的人們一點勇氣、些許暖意,便是幸福的事情。
  最後獻上一段文字,獻給所有疲憊的靈魂,作為短暫休憩的依憑。
  有時候
  想拋棄那些虛有其表
  讓脆弱不堪的自己
  能夠被誰看到
  就能不用再無止盡討好
  這世界太紛擾
  而我們僅僅需要一個擁抱
  使我們明白其實自己
  沒有那麼糟
  讓脆弱的自己有個短暫依靠
  便足以再度拾起勇氣
  繼續向前奔跑
  累了嗎?
  即使沒有堅實的避風城堡
  我用文字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
  情況就算再糟
  也要相信一切都會慢慢變好
──二○二一年八月 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