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人模特兒對照三十幅名作,逐一揭開名作中人體造型秘密。書中見證了名作是如何納入情境流程中不同時間點的「過渡形像」、如何藉造型規劃等,將複合姿態放進一個靜止畫面,創造出無境生命動力、彰顯美感。
?
法國古典學院美學的守護者?安格爾,認為「希臘雕像之所以超越造化本身,只是由於它凝聚了各個局部的美,而自然本身卻很少把這些美收集到一起。」那麼對於創作者來說:如何把美收集到一起?從名作研究,見證了藝術家往往選擇以孕育性的靜止畫面來濃縮動態情境、彰顯生命動力、創造美感。而根據研究,它是經由以下幾項理性條件構成:
?
●多面向的展現
●捉住過渡影像
●以關節等突點加強運動趨勢
●藉助多種物像彰顯時間的續進
●造型規劃
●感性表現
- 深摯的情感:如卡蜜兒的《乞求者》
- 勇於袒露自己的靈魂:如羅丹的《地獄之門》
- 熱情的流露:如卡爾波的《舞蹈》?
- 生命的自白:如布隆齊諾的《維納斯和邱比特的寓言》?
- 對神明之皈依:如米開朗基羅作品?
?
以上等等,這些精神特質的具象化,可說來自於各人的藝術修養和對生命的深刻認識。
1991 年出版《人體結構與藝術構成》之後,由於對出版的嚴謹以及教學的投入,時隔 26 年在 2017 年專任教職退休、不再教授塑造及素描課等實作課程之後,我才陸續出版了四本書(見作者簡介),而本書《藝用解剖學的最後一堂課─揭開名作中人體造型的祕密》是我的第六本書,也是最後一本。年華不再,不得不急於出版,定多所疏漏,敬請海涵!期盼本書能夠充實藝術教育,帶給藝術界朋友實質幫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