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婆羅多眾神的春夏秋冬

婆羅多眾神的春夏秋冬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594818
楊荏元
森海國際
2023年4月26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6269594818
  • 叢書系列:人文系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7 x 22 x 1.0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人文系


  • 人文社科 > 歷史 > 亞洲史 >











    *從祭典、節慶到神魔爭鬥,掀開印度神話的神秘面紗!

    *第一本以宗教節慶為座標,結合生活,介紹文學及神話的印度文化入門書!



      跟著本書作者走訪最有人性的神祇、並透過至今依然不衰的恢美譎秘祭典進入與天竺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婆羅多諸神自創造宇宙以來的奇幻傳說以及悠久長遠的印度文明。



      *其實,印度眾神離你並不遠!!!!



      你聽過知名電影《阿凡達》(Avatar),但你知道這字其實與毗濕奴息息相關嗎?

      你熟悉《西遊記》中的美猴王與牛魔王,但你知道角色原型極可能來自印度嗎?

      你知道漢字文化圈中的民俗信仰對象閻羅王,是由印度教的閻摩演變來的嗎?

      你知道泰國國王的「拉瑪」稱號其實要蹭(傳承)的英雄王子其實是羅摩嗎?

      你知道故宮南院有隻可愛的神猴哈奴曼,但你知道他其實是從印度移來的外來族嗎(而且後台還很硬)?



      印度這個國度,以紛繁瑰麗、神秘詭譎聞名於世。宗教上,不只萬物皆有靈,神祇也多如恆河沙數,吠陀、史詩、梵書、奧義書及往世書等經點中隨處可見的神話故事,就像是一條環環相扣的鍊繩,不只聯結著天竺的過往與今日,也在印度這個極富哲學思辯能力的古老文化上,添灑上神秘瑰麗又戲劇性的色彩。複雜又獨特的信仰氛圍,被慶節、祭典、神聖戲劇(Lila)、文學創作甚至電影等等不斷地填進新鮮血肉與炫幻色彩,儼然如一座繽紛燦爛的迷宮。而在這些五光十色的裝飾之下,則隱藏著人們應對各種處境所累積的智慧。



    本書特色



      1.作者從龐大又繁長的史詩與聖典等傳統典籍中,按季節篩撿選取與印度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慶典介紹印度教眾神的前世今生、七情六欲、恩怨情仇,親切易讀,不擔心神多記不住。



      2.看故事也看藝術,本書收錄博物館收藏等級的插圖及英殖時代的知名藝術家作品近百張,讓讀者能快速融入情境,也能輕鬆認識印度藝術。



      3.婆羅多的不朽梵歌歷久彌新,傳唱千年也不厭倦,作者用現代人的眼睛帶著讀者深入體會天竺人民的心靈悸動、生命情感以及璀璨如珍珠的宗教智慧。



    ?


     





    自序

    ?

    PART I 從深秋到初春

    1.點亮陶燈慶光明(Diwali)

    2.那羅延醒來(Dev Uthani Ekadashi)

    3.迦諦迦滿月(K?rtika Purnima)

    4.俱盧之野的迴響(The?Kurukshetra War)

    5.三頭六臂顯神通(Datta Jayanti)

    6.閃亮亮的太陽北行日(Makar Sankranti)

    7.偉大的濕婆之夜(Maha Shivratri)

    ?

    PART II 從初春到仲夏

    1.紅藍黃綠,繽紛色彩節(Holi Festival)

    2.羅摩降生(Rama Navami)

    3.神猴哈奴曼(Hanuman Jayanti)

    4.持斧羅摩誕生(Akshaya Tritiya)

    5.商羯羅阿闍梨(Shankara and?Vivekananda Jayanti)

    6.悉多女神誕辰(Sita Navami)

    7. 革命者悉達多(Vesak/ Buddha?Purnima

    ?

    PART III諸神的暑假

    1.娑尼的腳步(Shani Jayanti)

    2.恆河之水天上來(Ganga Dussehra)

    3.伽格那的戰車(Rath Yatra)

    4.毗濕奴的神聖睡眠(Shayani Ekadashi)

    5.智慧的化身:古魯(Guru Purnima)

    6.太陽南行日(Karka Sankranti)

    7.獻給龍王的祭典(Naga Panchami)

    ?

    PART IV從初秋到九夜節

    1.室羅筏那滿月(Shravana Purnima)

    2.完美化身黑天(Krishna Janmashtami)

    3.歡喜天的十日Party(Ganesh Chaturthi)

    4.蘿陀的神聖之愛(Radha Krishna)

    5.萬民歡慶歐南節(Thiruvonam)

    6.毘首羯磨祭(Vishwakarma Puja)

    7.千變萬化的杜爾迦女神(Sharada Navratri)

    ?





    作者序



      印度,這個位在亞洲南方的古文明,常常被形容為宗教的博物館,她跨越許多國家的疆界,形成極具特色、又難以形容的風格。無論是嶄新的現代科技、或古老的風俗傳統,都在這片婆羅多(印度的別稱)大地上百花齊放。



      在漢字使用圈裡,印度更是個熟悉又陌生的奇異角色。不限於佛教的古代經典,日常生活中其實有許許多多的字詞、概念、都源自印度的影響、翻譯跟轉化,只因早沒入我們的生活中而未被察覺,只有偶爾才被認出來而已。



      筆者在學生時代,就深深喜愛印度神話的趣味跟戲劇性。不過,在那個年代,印度流行音樂與影視作品仍屬極小眾品味,直到本世紀初,寶萊塢電影漸漸普及,才終於打開通路與知名度。有趣的是,以神話故事或歷史傳說為題材的作品,在印度仍有相當的人氣跟收視率,不過,這個好思辨、愛聽故事的民族,雖然喜歡傳統的主題,但也喜歡每一次都增添新意。



      本書的緣起,來自筆者2019年的一個嘗試。由於象頭神歡喜天代表印度的知識、書寫與財富之神,因此開設了「璞象工作室」這個部落格向歡喜天致敬並紀錄自己對印度神話的感想與點點滴滴。原本打算寫得愈簡單愈好,後來則越陷越深,漸漸對印度重要節慶的典故產生興趣,於是開始蒐集相關資料,漸漸形成本書的骨架。



      印度文明其實有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印度河文明出現在距今五千多年左右,目前還需要更多的考古證據。第二階段則是距今四千年左右的吠陀時代,游牧生活的風俗與繁複的祭祀科儀,是這個時期的特色。第三階段則為三千年前的奧義書時代,開始對吠陀經典產生各種探討與反思。第四階段大約始於在二千五百年前:佛教興起,並在之後的一千年內舉足輕重。第五階段則是西元前後的往事書時期,兩大史詩與各種傳說蓬勃發展,跟前一階段的佛教共存,各有千秋。



      再來則是一千年前的虔敬(Bhakti、又稱奉愛運動)時期,講究對神明全然的愛與奉獻;隨後不久,則是許多穆斯林汗國的侵略、伊斯蘭文化的輸入以及中世紀漫長的蕭條與分裂。至於英屬印度時期到現代,印度人在接觸西方文明的同時,也重新追求自己的定位。



      這些不同的階段,常常沒有清楚的分界,有時又互相交錯影響。雖說這樣的分劃是目前較有共識的看法,但是不同學派的計算法時常有數百年的差距,因此每則流傳下來的神話,可能主題都差不多,但在各地代代相傳之後,總會有點微調,而印度文明特殊的多樣性與包容性就演變成現在的面貌。



      目前的印度傳統節慶,有些的確能追溯到吠陀時代的古老習俗,但是多數都是在中世紀以後才有文字紀錄。重點則在於排解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有時則是調和不同種姓、甚至不同文化與宗教之間的關係(當然啦,也有反例)。婆羅多的子孫對信仰、神話,以及人與神明之間的關係,有非常獨特的觀點和幽默感;因此,透過一年四季的每個重要節日及其特殊的由來,也是認識印度的一種有趣觀點。



      本書以北印度通行的曆法、節日與傳說為主。受限於筆者能力所及,自成一格的南印度泰米爾人、馬拉拉亞人、佛教與耆那教的傳統都只有點到為止。西方宗教與伊斯蘭文明,在印度亦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只是筆者毫無涉獵,並非刻意忽略,在此向各位讀者補充說明。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