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事件是一所學校:轉型中的藝術教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232101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2022年12月01日
167.00 元
HK$ 150.3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7232101
叢書系列:
教育學習
規格:平裝 / 80頁 / 21.4 x 27.9 x 0.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教育學習
分
類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教育學習
>
大學出版中心
同
類
書
推
薦
工業4.1:零缺陷的智慧製造
留學生華語:Mandarin cours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外籍生留台生存手冊
太魯閣語指示詞的語法化研究
大學中原住民族文化永續教學的課程研究
內
容
簡
介
在威權鬆動與經濟起飛時代中創立的國立藝術學院,於八?年代初逐步走出媒材教育的教學狀態後,以獨立招生的方式致力於孕育藝術家,不僅在臺灣社會脈動的過程中形構出更多與環境相連動的教學取徑,亦為其後九?年代的藝術教育與工作者開啟多面向的思維角度。
目
錄
校長序文 / 陳愷璜 2
院長序文 / 劉錫權 3
事件是一所學校:轉型中的藝術教育策展論述 4
參展人簡介與作品 6
曲德義、李光裕、李義弘、阮義忠、林保堯、林章湖、張子隆、張正仁、張光賓、莊素娥、陳世明、葉竹盛、董振平、趙國宗、黎志文、劉思量、蔡根
「理論組」的登場 / 黃立芸 40
在前衛外圍的莘莘學子:從 1985 素描事件出發 策展人�郭昭蘭、謝牧岐 42
1) 1985素描事件相關學生與老師訪談影片 44
2) 文獻檔案:教材與素描事件爭議論戰文章 47
3) 早期學生素描、課程作業與日後發展出的跨界素描教案 49
4) 策展團隊製作的北藝的馬賽勒斯與阿波羅 52
5) 實驗性藝術史與素描教學–事件臨摹小組 54
展場照片紀錄 56
大事記 72
展覽執行 78
序
序
陳愷璜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
習以為常與不可思議的辯證,在指向未來的想像時間軸線上,藝術的差異生成恆遠地湧現著超越性的永續能量。從經歷解嚴後到朝向民主與自由的過程中,北藝大各世代師生對藝術未來的基進精神與集體意識,爆發出不同藝術能量實踐場域的影響力:簇擁著臺灣文化意識抬頭的關鍵輸出!以事件召喚出社會脈動的生機與氣息,以教室醞釀著藝術與知識的實驗與突變,北藝大不斷地以另類的方式,回應人類生存實境與當代的政經情勢,在跨文化、跨領域、跨學科且與在地深層連結的藝術進程中,逼顯出一所藝術大學肩負社會責任(USR)的所有可能模態。作為一個集合名詞(collective nouns),北藝大開放並容納了無數個體的感知能動,而作為一個概念,北藝大更是一個具有公共性且無止盡的社會場域。
由美術學院總策畫的本展:「事件是一所學校:轉型中的藝術教育」,迎來了藝術教育在台灣文化、藝術與實踐初長萌芽與進步體現的歷史性討論。聚焦於創校、創系的第一個十年,展示了自1982至92年間十七位教師們彼時吐露所有前衛辯論與情意的藝術作品,凸顯出藝術教學現場裡本土與國際的連結關係,以及東方與西方文化的對話論證。在這些軌跡的回溯中,思索著賦予今日藝術教育與創作的棒喝啟示,每一個獨特而立體的文化面相,皆具現著藝術觸及其流變潛能的見證,不斷地賦予重新提問的強力要求!
四十,在教育的時間維度上,正是一個不惑的起始刻度:而已、正好、正要!無視世紀的一般性輪轉,藝術讓Every year counts,其中熱切與渴望的激情,讓人類文明每一個瞬間皆得以劃入永恆,永續的藝術力動在此可見。
序
劉錫權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院 教授兼院長
為何是「事件是一所學校:轉型中的藝術教育」這樣一個展覽?
臺北藝術大學早年經歷了校區不斷籌建、遷移的艱難過程,但卻也奠定自由與具開創性精神的時期,如今無數傑出教師與校友在當代藝術領域卓然有成,值遇今年創校四十週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亦以“四十而不惑”的堅定成熟之姿,邀請了美術學院初代老師參與本次的展覽,溯源回望當時台灣社會環境發展中,緊密扣連的文化內容層層密合的關係;早期初代教師的貢獻影響至今新一代教育者引領學生,以無數具批判性之姿的藝術事件,讓藝術參與社會成為台灣重要的文化風景。
本次展覽中呈現跨世紀的教學內涵,其引領的藝術發展默默地進行教育整體美學結構的轉變,這個由教育者與學生交互作用激發,成為臺灣藝術發展史中具歷史性定位的內容、以及所牽引出的藝術教育討論,不斷自我質問著的藝術核心問題 :「藝術如何可能並引領社會精神價值?」以此自我提問進行盤點與研究。這些種種的努力,使得這一路走來的強大動能,繼承延續並展開具藝術性的想像與進化。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