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我們的小廚房

我們的小廚房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259891
玉木吉莉安
小天下
2023年1月11日
120.00  元
HK$ 96  






ISBN:9789865259891
  • 叢書系列:小天下繪本館
  • 規格:精裝 / 48頁 / 21.1 x 27.5 x 0.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小天下繪本館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圖畫書 > 知識繪本

















    凱迪克銀牌獎得主玉木吉莉安

    透過「美食」+「愛心廚房」,帶領孩子學會用珍惜暖胃、用分享暖心



    一本色香味俱全、暖心又暖胃的繪本

    透過發生在廚房的故事

    帶入剩食、惜食與分享的觀念



      「吃飽了沒?身體暖和了嗎?」

      我們的小廚房雖然無法滿足所有需求,

      卻提供了善意與情感交流的園地,

      在這裡有的不只是食物,

      還有像好湯一樣溫暖濃郁,令人回味無窮的情誼。



      繫好圍裙,捲起袖子,拿出鍋子,

      切切切、削削削、攪攪攪……

      咕嘟咕嘟咕嘟、嘶嘶嘶、滋滋滋……

      我們的小廚房開始烹煮了!



      這本由凱迪克銀牌獎得主玉木吉莉安創作的繪本,故事靈感來自她在社區慈善廚房服務的志工經驗。每個星期三,她和幾名志工聚在一起,為街坊鄰居準備一頓美味的晚餐,有人削皮、有人切菜、有人掌廚、有人擺放餐具……她巧妙的將繁忙瑣碎的備餐過程,生動活潑的轉化成這一本洋溢著歡樂、熱情與香氣的繪本。



      玉木吉莉安以鋼筆勾勒輪廓,再用電腦繪圖上色,自由明快的線條、大面積的亮麗色彩,加上大量的對話泡泡框,以及象徵味道與熱氣的漩渦狀曲線,組成一幅幅極具戲劇性與臨場感的動態場景,讓人彷彿聽見了忙碌的煮飯聲,聞到了陣陣的飯菜香,並且感受到廚房暖呼呼的熱度,使原本平面的畫面,頓時立體鮮活了起來!書裡還另外提供兩道簡易食譜,圖文並茂的呈現蔬菜湯和奶酥蘋果派的作法。



    得獎紀錄



      ★美國《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艾斯納獎最佳童書

      ★美國芝加哥公共圖書館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紐約河濱街教育學院年度最佳童書

      ★加拿大瑪麗蓮.貝利繪本獎

      ★加拿大廣播公司年度最佳繪本

      ★加拿大《環球郵報》年度最佳繪本

      ★入圍加拿大總督文學獎

      ★美國兒童青少年圖書館協會選書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5顆星推薦



    書評



      頌揚對社區的熱愛……圍繞在共同參與製作和分享食物的感受,肯定會打動人心,另外故事還潛藏著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他們所需的食物——這是個重要的提醒。——美國《書單》雜誌



      透過烹飪的細節和文字的節奏和設計,整個故事洋溢著一種即興的歡樂感……書裡的每個人都散發著活力、溫暖、個性和決心。——美國《號角圖書》雜誌



      合作備餐的過程看起來精采生動,玉木吉莉安為這場盛宴注入了活力……傳達出惜食、團體行動和社區建設的力量。——美國《出版人週刊》



      不論是故事時間、烹飪課,抑或是鼓勵人們做善事,這本書都流露出對食物與社區的熱愛。——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



      玉木吉莉安的作品充滿了明亮的色彩、誘人的香味和歡樂的敘述,讓人感受到欣喜愉?。——美國《柯克思書評》


     





    作者的話



      許多年來,每個星期三,我都在布魯克林綠點區一個小小的社區廚房當志工。選擇那個由一間小教會負責的慈善計畫,是因為它就在我家附近,不需要長途跋涉。他們告訴我:「只要星期三出現就好。」於是,我就照做了。



      我並沒有得到敞開雙臂的歡迎,甚至連一聲問候也沒有。「你從削馬鈴薯皮開始。」那是一間不停工作的忙碌廚房——因為有太多事情要做了。我埋頭做著他們交代的工作,並且努力讓自己不礙事。隔週我又去了,接下來的那個星期也準時出現,小廚房的成員終於對我卸下心防,我也成為他們的一分子。



      有時候小廚房的資源很多:夏季時,我們的菜園收成豐富,還有北部農場捐贈的農產品,或是舉辦了募資活動。但我們常常捉襟見肘,寒冷月分中的許多餐食都是拼湊一些品質不良的食材,無法兼顧色香味,只要能吃飽,夠營養,還能準時供應就行了。沒有別的選擇。



      我們服務的街坊鄰里一直在變動。租屋率不斷攀升,經濟崩跌,當物質條件變得緊繃,食物就常常成了率先被縮減的東西。雖然我們充滿熱情又不屈不撓,小廚房卻還是無法解決食物短缺、居住和經濟不穩定的問題,只能在星期三晚上提供一餐而已。



      儘管如此,我們依舊準時現身,用雙手振奮起精神。我們的身體得到了滋養,如此才能對那些不公不義的事大聲說「不」,並且能同心協力面對各種不同的困難和挑戰。常聽人說,一個人就能改變世界,那就想想看,如果許多人一起努力——藉由我們的身體、聲音、心意和選票——應該就可以完成什麼事吧!



    譯者的話



      當一個人擁有足夠的資源時,

      為飢餓的人提供食物是最理所當然的義務。

      ——法國哲學家西蒙.韋伊(Simone Weil)



      早在古埃及時期,人們便相信賑濟窮人食物,可以讓自己擁有更美好的來生。而基督教《聖經》中也記載,教會在草創時期,便實踐「凡物公用」的原則,將自己所擁有的帶到教會,與大家共享。14世紀後的鄂圖曼帝國,更是在各地廣設「公共廚房」(Imaret),為長途跋涉的旅客或貧窮的人提供果腹的麵包和湯,而這也成了後來「熱湯廚房」(Soup Kitchen,或稱慈善廚房、愛心廚房)的緣起。



      不過就當代史而論,最早的慈善廚房出現在18世紀末,因為工業革命興起市場經濟,取代了原本自給自足與互惠的資源配置方式,頓時拉開了社會階層的距離。為了幫助那些社會底層的貧窮家庭,英國的班傑明.湯普森爵士便開始推動在英格蘭、威爾斯和蘇格蘭廣設「熱湯廚房」,每天大約有超過六萬人獲得幫助。這個慈善計畫一路從英國擴展到歐洲各地,再到美洲,成了美國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援助貧困者最主要的方式。



      這本書的創作者玉木吉莉安所參與的,也正是這樣的慈善廚房。她透過生動活潑又流暢的圖文,將這個活力充沛、熱情洋溢廚房裡的每一個角色,繁瑣又充滿變數的備餐流程,以及他們在面對各種問題、困難和挑戰,如何因應解決,全都活靈活現的呈現出來。讓我們得以藉由閱讀參與其中,感受這間慈善廚房所散發出來的溫暖熱情與食物香氣。



      吉莉安巧妙的將自己創作圖像小說時使用的對話泡泡框融入圖像中,區隔主文的敘述,同時在畫面上營造出廚房裡緊湊繁忙的備餐過程中,大家七嘴八舌的熱絡談話與互動。這些泡泡不僅框住了角色的對話文字,也在畫面上形成一種牽引視覺的效果,為讀者在看似紊亂的畫面中,拉出一條閱讀行進的動線,不僅我們就像真的走進了那間擁擠雜沓的小廚房,小心閃避穿梭在這些備餐的成員當中,清楚看見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甚至做餐食的步驟),更透過唸讀,聽見他們時而低聲呢喃,時而高聲叫喊,此起彼落的交談聲。這種藉由文字和圖像營造閱讀聽覺經驗的表現方式,讓這本書有了更具臨場感和戲劇性的閱讀樂趣。



      翻譯這本書的期間,因為主持節目的緣故,而有機會得以走進臺北市中正區忠勤里「南機場樂活園地」的慈善廚房。這個由里長方荷生所發起經營的慈善廚房,每天必須為社區長輩與街頭遊民預備超過五百份餐食。他們將各方捐贈的金錢、食材和物資,轉化成一道道美味的佳餚,讓社區裡貧困或獨居的老人,以及露宿車站和街頭的遊民得到飽足。備餐過程,整間廚房便宛如書裡的描繪熱鬧又忙亂,所以拍攝時,我和攝影團隊都只能在廚房外靜靜觀看,深怕一不小心成了絆腳石,干擾了他們亂中有序的動線和流程。



      慈善廚房供應的熱湯不僅溫暖了每一個有需要的人的肚腹,更重要的是,他們提供了一個讓所有參與備餐的志工合作協力付出善意,來這裡用餐的人也能在這領受恩典並且互相交流的園地。在這間小廚房裡有的不只是食物,還有像好湯一樣溫暖濃郁,令人回味無窮的情誼。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