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達志通欲:朝鮮漢語譯官與十七至十九世紀的中朝關係

達志通欲:朝鮮漢語譯官與十七至十九世紀的中朝關係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371945
羅樂然
Ainosco Press
2022年4月30日
300.00  元
HK$ 270  






ISBN:9789864371945
  • 叢書系列:東亞學系列
  • 規格:平裝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東亞學系列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文史哲類 > 歷史 > 世界史











      作者透過中朝文人書寫與官方史料,探討漢語譯官在中朝關係中擔任的文化代理人的角色,闡明他們的活動如何建構與士大夫不一樣的世界觀,從而改變兩國的關係以及文化交流互動的結果,並藉此提出「東亞世界網絡」如何交織出新的東亞研究意識。



      朝鮮漢語譯官的語文、語義翻譯,連繫了中國和朝鮮兩端,讓我們看到細節中攤開的真相。他們既是知識的載體,也因個人交遊而做為情感信使或啟動力。本書舉例的許多事蹟,讓原本在歷史上較為默默無聞的人物,介於貴族「兩班」和平民百姓之間的「中人」譯官的人生面貌靈動再現。-衣若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本書特色



      1. 透過本書的研究,能增進讀者對清代中朝關係史的認識。



      2. 學術界迄今第一部系統研究朝鮮王朝譯官的著作,極具學術價值,一定程度上填補過去學術研究的空白。



      3. 大量使用一、二手及前人未曾運用的資料,在論述上有許多突破與創新。



      4. 對譯官的社會地位與培訓加以闡釋,使其社會地位與角色明確呈現,為韓國社會階層的研究,提供新的視野。


     





    推薦序

    ?

    緒論

    一、前言

    二、何謂東亞世界?

    三、為什麼是朝鮮譯官?

    四、朝鮮譯官的過去研究面相

    五、從語言學到東亞文化交流史的朝鮮譯官研究

    六、小結

    ?

    第一章 服事天朝:1719 世紀的中朝關係變遷

    一、引言

    二、明滿衝突與朝鮮的對應

    三、丙子胡亂後與朝鮮稱臣後的新秩序

    四、朝鮮北學興起的思想與思想轉移

    五、鴉片戰爭與東亞秩序的重塑

    六、小結

    ?

    第二章 因譯以達:朝鮮漢語譯官的培訓與翻譯規範

    一、引言

    二、朝鮮社會制約與譯官的培訓及身分形成

    三、譯官培訓與派遣制度的落實與其轉變

    四、 譯官教材《伍倫全備諺解》、《象院題語》的翻譯規範

    五、小結

    ?

    第三章 善為周旋:朝鮮漢語譯官對清活動的禮儀履行

    一、引言

    二、中國歷代的賓禮與朝鮮的對應

    三、清代朝貢禮儀與朝鮮譯官的職責

    四、禮儀下的交談與朝鮮譯官的對答

    五、小結

    ?

    第四章 悉委於譯:朝鮮譯官與國家權益

    一、引言

    二、使行內外的權益與譯官的多元職責

    三、譯官金指南、金慶門與白頭山定界碑

    四、金是瑜與明史朝鮮部分書寫與辨誣

    五、小結

    ?

    第五章 雖不目見:朝鮮漢語譯官與朝鮮士大夫的知識生產過程

    一、引言

    二、朝鮮人的吳三桂歷史記憶

    三、清廷宮廷與社會的禮俗

    四、域外人士的接觸

    五、小結

    ?

    第六章 藕船雅正:譯官與清人對朝鮮文壇的認識

    一、引言

    二、董文煥的《韓客詩存》與清人的朝鮮文壇的認識

    三、譯官李尚迪與清人的朝鮮認識形塑

    四、李尚迪與清朝文人對金正喜的關心

    五、小結

    ?

    第七章 前古未行:19 世紀朝鮮開化期的譯官身分轉變

    一、引言

    二、譯官在中國收集的西方勢力情報

    三、卞元圭的講究武備與東北亞活動

    四、吳慶錫與開化改革的倡議

    五、小結

    ?

    第八章 結論:朝鮮漢語譯官與東亞世界網絡

    附錄 17–19 世紀期間漢語譯官事蹟舉隅

    後記

    參考文獻









    教學相長




      樂然聯繫我,詢問隨我讀博士的時候,我有些驚訝。讀過和引用過樂然幾篇材料豐富、內容紮實的論文,知道他在學術單位工作,一直以為他已經是資深學者,沒想到竟然相當年輕。



      樂然到新加坡拜訪我,更具體地談到想要研究的博士論文計畫。我想,他只要結合理論框架,有機地組織過去的研究成果和強化闡述的深度,修讀博士,以及完成博士論文,都是水到渠成之事。



      很高興看到樂然順利畢業,謀得教職,博士論文也修訂妥善,即將出版。



      樂然囑我為書寫序,我欣然從之。做為導師,面對樂然這樣已臻成熟的研究者,我能做的,與其說是「指導」,更多的只是「提點」,協助他釐清思路,彰顯學術意義。



      關於「以朝鮮漢語譯官為切入點,探討十七至十九世紀中朝關係」的適切性及成果收穫,樂然在本書各章節旁徵博引、條分縷晰,讀者自可細細品讀吸收。樂然剛到新加坡求學時,他香港口音的漢語有時擔心人們聽不懂,尤其遇到專有詞彙和人名,難免讓不同知識背景的人無法掌握,我便隨機補充說明。樂然說他研究翻譯官,我則像他的翻譯,這篇序文延續我和樂然的合作關係,再充當一次「翻譯」,不是語種音訊的翻譯,而是提舉歸納,希望讀者得知本書的價值。



      誠如樂然在本書指出的,翻譯除了如實傳遞兩種語言,翻譯者或者夾帶個人主觀理解和認知,這篇序文也不例外。我的「翻譯」主要集中在三個重點:本書的論題為何值得我們關注?作者的研究方法和視角提供了什麼新意?青年學者能夠從作者的研究學習到什麼借鏡之處?這三個重點,分別對應概括為「感知東亞」、「轉益多方」,以及「高效管理」。



      感知東亞



      「東亞文化交流」的課題已經從過去區域史、國際外交關係等領域,擴展和深入到文化的內涵。受惠於前人的研究成果,吾人得以基本掌握東亞各國的歷史發展和對外政策,形成探求內容細節的概念架構。一些學貫中西、視野開闊的學者,也引領我們突破區分「核心」與「邊緣」,側重「文化中央」影響論的觀點,進行實質意義上的交流研究。也就是說,不偏向強調文化�文明由某一據點向周邊「低下」地區灌輸。假如某個文獻、制度、儀式保留得較「文化母國」完整,便貼上「禮失求諸野」的簡單標籤,忽略其中的變異原因�元素,那麼所謂「文化交流」始終只能停滯在「流」──傳播和接收。



      本書的主角人物──朝鮮漢語譯官,恰恰是彌補以上認知漏點的關鍵中介者。譯官的語文、語義翻譯,連繫了中國和朝鮮兩端,讓我們看到細節中攤開的真相。他們既是知識的載體,也因個人交遊而做為情感信使或啟動力。本書舉例的許多事蹟,讓原本在歷史上較為默默無聞的人物,介於貴族「兩班」和平民百姓之間的「中人」譯官的人生面貌靈動再現。



      轉益多方



      研究翻譯官,很容易進入翻譯文化、語言學、歷史學的範疇,這固然無可厚非,本書作者能用更宏觀的視角,處理繁瑣的史料。全書包括緒論總共九章,先勾勒十七至十九世紀─明末至清末和韓國史的朝鮮王朝的歷史處境與面臨的國際變局;而後解說譯官的能力技術培訓過程。再從外交禮儀、國家權益、知識生產等方面,層層剖析譯官的職務和成就。接著聚焦於李尚迪和清朝文人的往來,運用文圖學的方法,針對清人欣賞金正喜《歲寒圖》的題跋,展示中朝文壇的互動實況。



      十九世紀西風東漸,譯官的職業敏銳度使得他們在中國收集情報訊息,身分轉變,接觸西方知識和文明,返國後影響了朝鮮的開化改革。最後,本書收束於思考朝鮮漢語譯官與東亞世界網絡,為讀者鋪陳可直達今日世界格局的底色。



      高效管理



      即使並非研究東亞文化交流的讀者,也能夠從本書獲得跨角度解析史事的閱讀趣味。至於猶豫徘徊在學術論文選題的青年學者,不妨嘗試在本書抽絲剝繭,學習作者如何高效管理大量的文獻,切中命題,讓文獻回到其歷史情境,支撐論述。



      例如本書附錄的〈17–19世紀期間漢語譯官事蹟舉隅〉,綱舉目張,既是著手研究時整理文獻的根柢,從而引導出問題意識,旁生援用其他輔助材料的枝椏,終而落實於各章節內容中。因此,本書得以要言不繁,論點明確。



      祝賀樂然成功出版他的第一本學術專書,「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知道樂然將有更多貢獻學界的著作,也期待與樂然同行,繼續問學求道。


    衣若芬書於新加坡

    2020年8月31日




    其 他 著 作
    1. 華夷一也:朝鮮士大夫的燕行活動與近代朝鮮世界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