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天國第一(精裝):當你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遵照神的優先次序而活,神國的豐盛是你現在就能經歷的!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259876
麥斯.蒙洛
吳美真
財團法人基督教以琳書房
2014年7月01日
83.00 元
HK$ 74.7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6259876
叢書系列:
教導叢書
規格:軟精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教導叢書
分
類
宗教命理
>
基督教
>
神學/教義學
同
類
書
推
薦
天堂(2版):從聖經了解天堂真貌
深讀主禱文(2版)
宣教心視野(4):策略視野(2版)
宣教心視野(3):文化視野(2版)
宣教心視野(2):歷史視野(2版)
內
容
簡
介
著名的行為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針對人類的驅動力作了一番廣泛的研究,並得到一個結論:地球上六十七億人類(編按:現已超過七十億)大部分都被相同的需要所驅動,且願意不計代價追求這些需要的滿足。馬斯洛所列出的人類優先需要包括食物、水、衣物、住處、房屋,以及安全感。
兩千多年前,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教師耶穌基督也列出了人類的優先事項,並叫人類思考物質上的優先地位。祂的一個學生馬太記錄了祂如何看待驅使人類的優先事項: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馬太福音六章25、31節)
耶穌勸誡人類將主要的焦點從物質上的需要,轉移到祂所謂生命中「較重要」的事上。這種教導和現今全世界的文化形成一個極其強烈的對比。
在這本書裡,我將探討這種優先次序的重新排列,以及其背後的哲學。我將針對這種因沉迷和專注於物質主義的魅力而失去生命力量的情況,提出解決之道,並且提供一些實用原則,可以將我們從自我毀滅和傷害社會的物質主義精神中釋放出來。
讓我們一起展開這趟旅程,一起發現造物者最初設定的優先次序,並利用此一機會重新安排生命中的優先次序,體驗一種超越環境和短暫成功之衡量標準、沒有壓力的生活。
目
錄
前言
1. 重要的事要先做
2. 錯置優先事項的危險
3. 神優先權的排他性
4. 神對優先次序的命令
5. 義的權柄
6. 義的立場:豐盛的神國生活的關鍵
7. 義的好處
8. 獲得天國資源的關鍵
9. 天國的「加給你」原則
10. 服事: 神國文化的核心
11. 進天國的過程
序
前言
人類的第一優先需求是物質上的安全感。流行歌手瑪丹娜(Madonna)以一首不太符合邏輯的歌曲「拜金女郎」(Material Girl)登上熱門音樂排行榜的榜首。這首歌在世界各地,包括美國、歐洲、非洲、南美洲、加拿大、日本,和加勒比海地區狂銷,且連續數週高居排行榜的榜首。
我們必須問一個問題:為什麼這個看似不重要的主題,卻不分老少地吸引了如此多的人?我相信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這首簡單歌曲的歌詞捕捉到這個時代的精神,以及我們這個世代和所有世代的成見。許多成年人或許無法認同流行文化的巨星、生活方式、哲學,或音樂類別,但是,他們不能否認這首歌所表達的事實。
全世界似乎圍繞著物質主義打轉。不管你是在一個世界經濟大城的工業水泥叢林中,過著貧窮的生活,或出席位於一棟行政大樓第六十樓的「財富世界五百強」(Fortune 500,美國財富雜誌〔Fortune〕每年選出來的全球五百大企業)的法人董事會,或是住在第三世界的一個村莊,物質主義的魅力都形成了一種磁場,使人們為了得到這方面的滿足,而不惜犧牲一切。
在世界各國,老一輩為了追求物質財富,而犧牲了個人的健康、家庭、婚姻、健全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以及靈性的敏銳度。他們為家人建造大房子,但家人卻離他們而去;他們買昂貴的車子,然後開著它去到一天待上十六個鐘頭的工作場所;他們買名牌服飾,然後將它們放在衣櫥裡蒙灰塵;他們加入鄉村俱樂部,但沒有時間享受它們提供的娛樂。
許多人為了一時的享樂而犧牲他們所愛的人,加入無休止的激烈競爭,希望成為大人物;還有些人買了第二個家,但沒有在那兒住過;有些人買了設計複雜、專給大人玩的玩具,然後就讓它們閒置著。
也有些人為自己的孩子提供了一大堆物質享受,但孩子們卻不重視這些東西的價值或價錢;他們自己遵行「用過即丟」的文化,使得年輕的一輩不知感恩。這真是一種物質生活的悲劇,這一代的哲學彷彿建立在一個信念上:人的重要性、自我價值、自尊,以及自我概念不是來自「他們是誰」,而是來自「他們擁有什麼」。生命的標準是他們累積財物的多寡,而不是他們的身分。他們不明白:並非擁有「財物」,才能擁有生命;而是需要擁有「生命」,才能擁有財物。
這些長輩的孩子更令人目瞪口呆。物質主義文化是全球年輕人的生活動力;時尚界、音樂、運動、教育、社會地位和事業都受到物質主義的驅動。那些不曾老實工作過一天的年輕男女炫富的形象,被迅速發展的音樂錄影帶業大肆宣揚著;並且進一步強調一個觀念:生命的成功與否,是由物質財富來衡量。
「富豪名人的生活方式」(Lifestyles of the Rich and Famous,暫譯)這類電視節目的高收視率深深觸動了我們這個物質主義文化的心弦,並且使數百萬人懷著一種追求財富的祕密野心。
這種對於物質主義的沉迷也是我們國家許多社區犯罪活動的根源,而且彰顯在種種反社會的禍害中,例如非法毒品、幫派、賣淫、搶劫,以及公司和政治上的貪污和腐敗。從早期的埃及文明起,「物質享受」的催眠力量就一直控制著人類,而且在整個人類的歷史中,都可見到這股力量的蹤跡。以色列的摩西、大衛王和所羅門王早就在他們的著作中警告世人提防這種控制力。
著名的行為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針對人類的驅動力作了一番廣泛的研究,並得到一個結論:地球上六十七億人類(編按:現已超過七十億)大部分都被相同的需要所驅動,且願意不計代價追求這些需要的滿足。馬斯洛所列出的人類優先需要包括食物、水、衣物、住處、房屋,以及安全感。
兩千多年前,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教師耶穌基督也列出了人類的優先事項,並叫人類思考物質上的優先地位。祂的一個學生馬太記錄了祂如何看待驅使人類的優先事項: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馬太福音六章25、31節)
耶穌勸誡人類將主要的焦點從物質上的需要,轉移到祂所謂生命中「較重要」的事上。這種教導和現今全世界的文化形成一個極其強烈的對比。
在這本書裡,我將探討這種優先次序的重新排列,以及其背後的哲學。我將針對這種因沉迷和專注於物質主義的魅力而失去生命力量的情況,提出解決之道,並且提供一些實用原則,可以將我們從自我毀滅和傷害社會的物質主義精神中釋放出來。
讓我們一起展開這趟旅程,一起發現造物者最初設定的優先次序,並利用此一機會重新安排生命中的優先次序,體驗一種超越環境和短暫成功之衡量標準、沒有壓力的生活。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