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御一新:近代日本的光與影(兩冊合售)

御一新:近代日本的光與影(兩冊合售)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081607
洪維揚
遠足文化
2022年10月13日
367.00  元
HK$ 330.3  






ISBN:9789865081607
  • 叢書系列:大河
  • 規格:平裝 / 1056頁 / 14.8 x 21 x 6.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大河


  • 人文社科 > 歷史 > 亞洲史 >











    日本歷史作家──洪維揚《幕末.維新史》系列最終章

    帶領讀者爬梳明治維新的重大事件與歷史資料,

    完整理解這場革新對於日本眾方各向的影響。



      本書係暢銷歷史書作家洪維揚《幕末:日本近代化的黎明前》、《戊辰戰爭:還原被隱藏的真實》之接續作品。



      儘管世人普遍對於「明治維新」的完整意涵不甚理解,但是對於這個詞彙肯定不會陌生。然而,從《王政復古大號令》、戊辰戰爭到之後一系列以學習歐美為主的變革過程、最初並不叫明治維新,而是稱為「御一新」。「御一新」較「維新」更貼近這段歷史的實質樣貌,故本書採以「御一新」為名,意欲帶領讀者回到歷史現場細探實況。內容兼顧維新過程中的光與影,而非一味歌頌維新中進步的、影響正面的光明面,相信唯有完整的理解明治維新(光與影)才是真正的以史為鑑。



      本書一套二冊、分為三大部,承續前二部曲,細細解析「御一新」的政革與人事物。



      【第一部? 東京奠都】

      從天皇行幸東京進至遷都東京說起,細說接續下來的版籍奉還、宗教紛爭、廢藩置縣,兼談陰謀與暗殺事件,終於求知於世界的岩倉使節團出訪,以及留守政府的狀態。



      【第二部? 文明開化】

      由思想團體的成立、除舊去陋求新知述說文明開化的革新,並談徵兵、地租與秩祿的改制,以及隨之而來的太政官危機,終論於明治六年的政變。



      【第三部? 有司專制.士族反亂】

      由佐賀之亂作為本部的起點,談論民權運動及外交的試煉。細述大阪會議的始末,並呈現惡法頒布的惡態。由鎮西士族蜂起談論反亂,進入重頭戲「西南戰爭」。部末以名傳四方的維新三傑之死作結。



      ★特別收錄《幕末.維新史》系列年表

      完整收錄《幕末》、《戊辰戰爭》、《御一新》三部曲,幕末、維新重大事件與時間之概要。



    本書特色



      ★不同於市面上的翻譯書籍,深知中文讀者熟悉與容易誤解之處,旁徵博引學術史料的同時,輔以小說及戲劇的角度,以系統化的易讀筆法帶領讀者全面性了解日本幕末時代躍進明治維新的過程。



      ★不拘泥以往「薩長史觀」、「非薩長史觀」的二分法,涵蓋倒幕派、佐幕派兩派觀點,還原較為客觀的幕末歷史原貌。

    ?


     





    名詞解釋

    ?

    序章? 幕末到戊辰戰爭的回顧

    一、《幕末:日本近代化的黎明前》回顧

    二、《戊辰戰爭:還原被隱藏的真相》回顧

    三、何謂「御一新」?

    ?

    第一部? 東京奠都

    第一章? 東京奠都

    一、天皇行幸東京

    二、天皇再次行幸東京

    三、皇后移居東京

    四、沒有遷都詔書的遷都

    ?

    第二章? 版籍奉還

    一、四藩藩主上奏版籍奉還

    二、實施版籍奉還

    三、官制改革Ⅰ(七官二局→二官六省)

    ?

    第三章? 宗教政策的紛爭

    一、京都、元和、江戶大殉教

    二、「信徒發現」與浦上四番崩

    三、神佛分離令

    四、廢佛毀釋

    五、神社神道國教化

    ?

    第四章? 明治初年政治上的陰謀及暗殺事件

    一、橫井小楠暗殺始末

    二、大村益次郎暗殺始末

    三、廣澤真臣暗殺始末

    四、未能解決的真相

    五、維新之際的中川宮

    六、雲井龍雄事件

    七、二卿事件

    ?

    第五章? 廢藩置縣

    一、廢藩置縣的準備

    二、北越戰爭後的西鄉

    三、設置御親兵

    四、廢藩置縣

    五、官制改革Ⅱ(太政官重組)

    六、民部、大藏二省的分合

    ?

    第六章? 求知識於世界──岩倉使節團出訪

    一、使節團出訪的原由

    二、使節團的出訪目的及其成員

    三、橫貫美洲大陸

    四、日本最早的女留學生

    五、使命受挫

    六、使節團的考察成果

    七、俾斯麥的一席話

    八、使節團返國

    ?

    第七章? 留守政府

    一、使節團與留守政府成員的約定

    二、從兵部省分出陸軍、海軍二省以及設置近衛兵

    三、天皇行幸西國、九州

    四、山城屋事件

    五、井上馨下野

    ?

    第二部? 文明開化

    第八章? 文明開化──啟蒙思想團體明六社的成立

    一、「文明開化」一詞的意義及其由來

    二、明六社成立到解散的過程

    三、明六社核心成員簡介

    四、明六社對近代日本的貢獻與侷限

    五、《西洋事情》、《勸學》以及《文明論之概略》梗概

    ?

    第九章? 文明開化──破舊來之陋習、求知識於世界的表現

    一、食──《安愚樂鍋》反映的文明開化

    二、衣──洋服的出現

    三、住──近代西洋建築及瓦斯燈的引進

    四、行──人力車、鐵道鋪設及郵便制度

    五、育──頒布學制、留學生的派遣及實施太陽曆

    六、其他(一)──四民平等、廢止穢多.非人等稱呼及准許平民使用苗字

    七、其他(二)──散髮脫刀令及騎馬令

    ?

    第十章? 實施徵兵制

    一、陸軍卿山縣有朋

    二、壬申戶籍

    三、徵兵制的規定與漏洞

    四、反對徵兵的血稅一揆

    五、近世城郭的浩劫──廢城令

    ?

    第十一章? 地租改正及秩祿處分

    一、幕府時代的租稅

    二、頒布地租改正條例

    三、地租改正反對一揆蜂起

    四、家祿稅與家祿奉還制度

    五、發行金祿公債及實施《金祿公債證書發行條例》

    ?

    第十二章? 明治初年太政官的危機

    一、近代以前的日朝關係

    二、最早的征韓論

    三、西鄉的征韓

    四、雀躍的西鄉

    五、使節團成員反對征韓

    六、參議大久保利通

    ?

    第十三章? 明治六年政變

    一、三條太政大臣的為難

    二、明治六年10月22日

    三、五參議辭職

    四、太政官改組與成立內務省

    五、第一回內國勸業博覽會

    ?

    第三部? 有司專制.士族反亂

    第十四章? 佐賀之亂

    一、返回佐賀的江藤新平

    二、返鄉之前的島義勇

    三、佐賀征討令

    四、敗逃薩摩、土佐的江藤

    五、佐賀臨時裁判所的判決

    ?

    第十五章? 民權運動的初始及提出《民選議院設立建白書》

    一、成立愛國公黨

    二、赤??違之變

    三、提出《民選議院設立建白書》

    四、針對民權議院設立是否尚早的筆戰

    五、成立政治團體立志社

    ?

    第十六章? 近代外交的試煉

    一、《日清修好條規》簽訂及其風波

    二、八瑤灣事件及琉球處分

    三、副島外務卿

    四、木戶下野

    五、出兵台灣

    六、前往清國談判

    七、簽訂樺太.千島交換條約

    八、江華島事件與簽訂日朝修好條約

    ?

    第十七章? 大阪會議

    一、伊藤博文、井上馨的斡旋

    二、大阪會議的成果之一──木戶、板垣重返政壇

    三、大阪會議的成果之二──頒布《漸次樹立國家立憲政體》詔敕

    四、大阪會議的成果之三──成立元老院、大審院以及召開地方官會議

    五、元老院及元老的權限

    六、大阪會議的最後

    ?

    第十八章? 惡法的頒布

    一、明治二年《出版條例》

    二、明治六年《新聞紙條目》

    三、明治八年《新聞紙條例》

    四、明治八年《讒謗律》

    五、明治十三年《集會條例》

    ?

    第十九章? 鎮西士族蜂起

    一、頒布《廢刀令》

    二、熊本敬神黨之亂

    三、秋月之亂

    四、萩之亂

    五、思案橋事件

    ?

    第二十章? 西南戰爭

    一、成立私學校

    二、暗殺西鄉的真偽

    三、「昔之陸軍大將,今之亂臣賊子」

    四、熊本城包圍戰及各地士族加入

    五、政府軍登陸九州及田原?激戰

    六、西鄉札

    七、高知大獄

    八、派遣衝背軍

    九、「親愛日增,無法離去。今,只得不論善惡,生死與共」

    十、長使英雄淚滿襟

    ?

    第二十一章? 維新三傑之死

    一、病榻上的木戶病逝

    二、西鄉星、西鄉傳說及西鄉的平反

    三、紀尾井?的利通暗殺

    四、維新十傑到維新三傑

    ?

    結束語──明治十一年以後的日本

    《幕末.維新史》系列年表

    後記

    參考書目

    ?

    ?





    推薦序



    饒富興味的幕末.維新普及讀物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英家銘




      《御一新:近代日本的光與影》是洪維揚先生「幕末.維新史」三部曲的完結篇,時代主要從明治二年(一八六九)戊辰戰爭結束,一路寫到明治十年(一八七七)日本最後的內戰西南戰爭,以及明治十一年(一八七八)維新三傑中尚在世的最後一位大久保利通遇刺身亡為止。內容描述明治初期日本在國家發展上經歷的東京奠都、廢藩置縣、民權運動、外交考驗、世族反亂,以及部分「文明開化」的過程。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其實沒有讀過這套三部曲的前兩部,但因為在本書前面有關於幕末與戊辰戰爭的回顧,所以閱讀起來並沒有太大的困難,即使不先閱讀前作,對明治維新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直接從本書看起。



      市面上關於明治維新的學術著作與普及出版品有很多,內容則各有特色。筆者的研究專長在日本史的部分比較偏向江戶時代的數學與科學文化,但對於幕末.維新也抱持一點興趣。從筆者的角度來看,《御一新》最大的特色,就是作者在敘述歷史重大事件的過程中,不會忽略許多社會文化中的細節,而且作者在敘述這些細節的時候,會給讀者一個歷史上大致的脈絡,讓讀者看到這些事件或社會文化發展的來龍去脈,有時還會跟讀者自身的經驗連結。下面筆者舉幾個簡單的例子說明。



      明治維新的過程中,日本人民的思想與生活方式以西洋文明為標的不斷地改變,被稱為「文明開化」。這個過程在日人哲學觀與食、衣、住、行、教育各方面都有很多人討論,但比較少人會注意到日本從原本傳統的和曆,轉變為現在世界通用的格列高里曆(Gregorian calendar,即俗稱的陽曆)的過程。明治維新不是一開始就改用陽曆,而是明治六年(一八七三)才改曆。本書作者在第九章從古代曆法與佛教由百濟傳入日本列島開始,大致敘述傳統曆法的脈絡,再提到新政府為了與國際接軌,加上財政問題可能也推了一把,使得日本成為東亞最早施行陽曆的國家。



      另一個筆者想要提的是這段時間日本與臺灣的連結。前段提及的「文明開化」有一個附帶的議題是「四民平等」,也就是明治政府在向歐美學習的過程中,嘗試打破江戶時代的社會身分制度,要讓原本的武士階級與農、工、商達到某種程度的平等。但如何減少對士族與華族的傷害與其造成的反彈,進而改變社會風俗,是明治政府十分頭痛的議題,最後也導致了西南戰爭。本書詳細介紹整個過程,甚至連結到後來的「征韓論」以及出兵臺灣的議題,這些都跟舊武士階級在新社會的轉變有關。



      在一九九○年代臺灣民主化之前成長的臺灣人,大多對於日本侵華的歷史有一定的認識,而民主化之後成長的臺灣人,則比較理解台人在日本殖民時代的處境。但我們比較少從整個東亞史的脈絡來看清國、中華民國、日本與臺灣之間的關係。明治初期的日本嘗試在減低並抒解內部社會轉型壓力的情況下,學習國際外交的規則。當時剛好遇到八瑤灣事件,琉球島民的船隊遇颱風漂流至臺灣東南部,部分島民被臺灣原住民殺害。日本為了處理這個事件,與清國及英、美有不少外交折衝,而後來出兵臺灣造成我們熟悉的牡丹社事件,也跟日本國內士族征韓壓力有關。這整個過程在本書中有很細節的描述,讓讀者看到更大脈絡下的臺灣史,過程中觸及大家在《斯卡羅》電視劇中看到的法裔美籍外交官李仙得,後來在西南戰爭的章節也提到維新功臣西鄉隆盛之子,曾任宜蘭廳長的西鄉菊次郎等等。



      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本書對於大歷史脈絡與社會文化之間的平衡,對細節的重視,以及與臺灣讀者經驗的連結。諸位讀者可以從本書開頭到結尾閱讀整段歷史的發展,也可以從目錄中先選擇有興趣的主題,再往前或往後閱讀關於這個主題的發展與脈絡。整體來說,我覺得這本書是關於幕末.維新很有趣的普及著作,推薦給各位讀者。


    二○二二年九月二十一日,於清華大學教育館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