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奧修談《心經》——發現自己的內在真實,自己的佛陀

奧修談《心經》——發現自己的內在真實,自己的佛陀

庫存=4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6263102415
奧修(OSHO)
謙達那
麥田
2022年8月04日
166.00  元
HK$ 141.1  






ISBN:9786263102415
  • 叢書系列:奧修作品
  • 規格:平裝 / 320頁 / 21 x 14.8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8歲~80歲
    奧修作品


  • 心理勵志 > 個人成長 > 心靈成長

















    讓「你是一個佛」這個觀念留存在你的心中。

    奧修談經典《心經》——

    藉由靜心與覺知,每個人都有潛力達到像佛陀一樣的心靈境界。





    ◎奧修OSHO:

    •二十世紀最受矚目的靈性智慧大師

    •與甘地、尼赫魯、佛陀並列為改變印度命運的十大人物之一

    •目前為止,最受歡迎的靈性智慧大師。他的系列演講,已出版六百多種書,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影響數以億計的人類心靈。




    奧修給我們的忠告--

    知識是來自外在的東西,智慧是你原始的洞見,它不是來自外界

    般若既不是一般所了解的知識,也不是一般所了解的智慧,它是一個內在的開花

    自我也是頭腦的一部分,而不屬於你內在的寧靜

    佛陀說:靜心就足夠解決你的難題,但是在它裡面還欠缺某些東西——慈悲

    靜心的人不會變得強而有力:他會變寧靜、變安和,力量是由衝突所產生出來的



    ●關於本書



    我向你裡面的佛致敬,你或許沒有覺知到它,你或許從來沒有夢想過:你是一個佛。沒有人能夠是其他的東西,佛性就是你存在(being)的主要核心,它不是未來要發生的某件事,它已經發生了,它就是你從那裡來的源頭,它是來源,同時又是目標。

    但是你睡得很熟,你不知道你是誰,並不是說你必須去變成一個佛,而只是你必須認出它。你必須回到你自己的源頭,你必須看你自己的內在,勇敢地面對自己,你將會顯出你的佛性。

    ……

    注意聽這些經文,因為這些是偉大的佛學文獻裡最重要的經文,因此它們被稱為「心經」,它是佛陀所傳達的訊息的心臟部分。

    讓「你是一個佛」這個觀念留存在你的心中。

    ——奧修




    《心經》原本是一小段經文,是佛陀給他的一位門徒舍利子(Sariputra)的一段話語,它是在私下進行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心經》已成為佛教的核心教義之一,更是許多一般大眾熟悉的經文之一。有關《心經》的相關詮釋書,受到讀者的喜愛,由靈性大師奧修來談《心經》,更是讓人期待。



    在這本書中,奧修展示了《心經》這本經典的靈性力量,並將它們帶給現代讀者(與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原始聽眾相比)不一樣的思想和需求。



    奧修所談的不是關於佛陀這個歷史人物:相反的,他向一般大眾讀者闡明一個重要訊息——發現自己的內在現實,自己的佛陀。他鼓勵人們,藉由靜心與覺知,每個人都有潛力達到像佛陀一樣的心靈境界。奧修還談到了人體的七個脈輪、能量中心以及它們與人的成長和意識的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對應關係,幫助現代人找到更多內在的覺知與信心。



    本書每一章闡述《心經》內容之後,接著一章回答門徒相關的問題。了解《心經》和了解門徒所問的問題同樣重要,因為那將與身處現代的我們,更貼近生活核心。



    奧修說:空是進入佛學的鑰匙,當我們進入《心經》更深的領域,我們將越來越深入它。



    靜心冥想這些經文,帶著愛,帶著同感來冥想它,而不是用邏輯和推理來冥想它,如果你用邏輯和推理來進入這些經文,你將會扼殺它們的靈魂。不要分析它們,試著去了解它們,試著以它們本然的樣子來了解它們,不要將你自己的思想帶進來,你自己的思想將會是一個干擾。



    如果你能夠注意看這些經文,而不要用你的思想,你將會變得非常清澈。



    ●奧修談七個能量中心



    古代的佛教經典談論七個廟。就好像蘇菲(Sufi:一個宗派)談論七個谷,而印度教談論七個能量中心,同樣地,佛教徒談論七個廟。



    第一個廟是「身體的」,第二個廟是「心理身體的」,第三個廟是「心理的」,第四個廟是「心理靈性的」,第五個廟是「靈性的」,第六個廟是「靈性超越的」,第七個廟,最後一個——廟中之廟——是「超越的」。



    第一個「身體的」,巴夫洛夫(Pavlov)、史金納(B. F. Skinner)和其他的行為學家認為人只是身體,他們太過於專注身體的層面,而忘記了其他每一樣東西。這些人試著只要透過身體和物質來解釋人,這種態度變成一個障礙,因為他們是不開放的。



    第二「心理身體的」,佛洛依德的心理分析就是在探討這個領域。佛洛依德在心理奧祕的探討比史金納和巴夫洛夫更高更深入一些,他並非只是一個行為學家,但是他從來沒有走出夢的範圍。夢像一個幻象存在你裡面,它是具有指示作用,它有一個來自無意識的訊息,要顯示給意識,但只是執著於它是沒有什麼特別意義的。使用夢,但是不要變成夢,你不是夢。



    第三種是「心理的」。阿德勒(Adler)生活在心理的——權力意志的世界。他雖然非常地自我主義,但至少有一些東西比佛洛依德開放一點,然而,問題是,就好像佛洛依德將每一樣東西都貶為性,阿德勒繼續將每一樣東西都貶為自卑情結。人們試著要變偉大,因為他們覺得自卑。一個試著要去成道的人是一個覺得自卑的人,一個試著要去成道的人是一個追求權力的人,這是完全錯誤的,因為我們看過一些人——佛陀、基督或克里希納——他們完全棄俗,他們的旅程不能叫做追求權力的旅程。當佛陀開花的時候,他沒有優越感的觀念,他向整個存在鞠躬,他沒有「比你更神聖」的觀念,每一樣東西都是神聖的,即使塵埃也是神聖的,他不認為他自己是優越的,他也沒有努力想要變成優越的,而他一點也不覺得自卑。但是阿德勒會繼續找尋一些自卑感,因為他無法相信一個人除了自我之外還能夠有任何目標。然而,它是比佛洛依德稍微高一點,自我比性更高一點,高得不多,但是高一點。



    第四是:「心理靈性的」,心的中心。容格(Jung)、阿沙吉歐利(Assagioli)和其他人穿透那個領域。他們比巴夫洛夫、佛洛依德和阿德勒走到更高的階段,他們打開了更多的可能性,他們接受了無理性和無意識的世界,他們不把他們自己限制在理智的層面,他們是更理智的人,他們也接受非理智。現代的心理學就是停止於此,停止在第四階段,第四階段只是在整個梯子的中間,有三個階段在這一邊,三個階段在那一邊。

    現代的心理學還不是一套完整的科學,它懸在中間,它很不穩,對任何事都不確定,它比較是假設性的,而比較不是經驗性的,它仍然在掙扎著想要怎麼樣。



    第五個是「靈性的」:回教、印度教、基督教——由很多人組織起來的宗教就是仍然陷住在第五個階段,他們沒有超越靈性的,所有被組織起來的宗教和教會都停留在那裡。



    第六個就是「靈性超越的」:瑜伽和其他方法。長久以來有許多方法在世界各地被發展出來,它們比較不像教會組織,比較不是教條式的,而比較是經驗性的,你必須用你的身體和頭腦來做一些事,你必須在你自己裡面創造出某一種和諧,好讓你能夠駕著那個和諧的雲,遠離一般的事情。瑜伽能夠了解所有這些,它是第六個。



    第七個是「超越的」:密宗譚崔(Tantra)、道和禪。佛陀的態度是屬於第七的——般若波羅密多(Pragyaparamita),它的意思是超越的智慧,唯有當所有的個體都被越過,當你變成只是純粹的覺知、只是一個觀照者、只是純粹主觀性的時候才會來臨的智慧。



    除非人到達超越的境界,否則他仍然必須被供以玩具和棒棒糖,他必須被供以虛假的意義。





    ?


     





    譯者序

    原序



    第1章 在這個遊戲裡失敗者就是唯一的勝利者

    第2章 臣服就是了解

    第3章 否定知識

    第4章 自我不存在你裡面

    第5章 空無的芬芳

    第6章 變成一個佛什麼東西也沒得到

    第7章 充滿的空:佛教的靈魂

    第8章 穎智之路

    第9章 經歷過、經歷過、經歷過而超越!

    第10章 門徒:進入那個河流



    附錄 拜訪一個西藏僧院

    ?




    其 他 著 作
    1. 奧修談《莊子》:當鞋子合腳時
    2. 情緒──如何將恐懼、憤怒、嫉妒蛻變為創造性的能量(新版)
    3. 奧修談《莊子》:空船
    4. 完美的師父——如何找到內在真正的心靈導師
    5. 愛:如何在覺知中相愛,同時無懼地相處
    6. 自由(新版)
    7. 名望,財富與野心──成功真正的意義是什麼?(新版)
    8. 奧修的靜心冥想課——21 天的意識鍛鍊,幫助你找回真正的自己
    9. 蛻變的力量──奧修《改變》《接受無知的勇氣》《覺知的力量》《信任》(套書共四冊)
    10. 自由與權力──奧修《名望,財富與野心》《自由》《權力》(套書共三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