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東吳大學校長�法學院教授 潘維大
即便是專業之法律人,在初次接觸都市更新條例條文時,也覺得晦澀難懂,蓋其中有非常多的專有名詞,若不深入理解或經過長期實務歷練,恐無法正確掌握其真正內涵。但都市更新條例又是使得老舊城市得以展現全新風貌之最重要關鍵;若無法律之規範,正確之導引,都市更新將變得非常困難。如以臺北市而言,即不斷遭受各界批評,一個國際級大都市,為何有如此多的老舊建築物?因此,都市更新條例雖不易理解,但對都市整體發展而言,卻是極為重要。
許?進律師是東吳大學法學院的優秀校友,大學部畢業後旋即考取律師逕行執業,期間並利用夜間至母校進修,取得碩士學位。許律師待人親切有禮,朋友交往,講義氣重然諾,人緣極佳;對事物專注執著,鍥而不捨;尤其極具清晰之邏輯推理能力,任何複雜事情,皆可經其之手,由淺入深,娓娓道來。
本書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章為更新地區之劃定;第二章為都市更新事業之實施;第三章為更新事業實施方式;第四章附論中將都市更新產生之營業稅、代為拆除及釐正進行相關說明。其中,最為貼心的是附有書籍導讀,將都市更新條例之專有名詞進行詳細解釋及說明。建議每位讀者閱讀本書前,應先將導讀仔細閱讀,將更易於了解本書內容。
本書對於參與都市更新之各方當事人,無論業主、地主、建築商、仲介業者、會計師、稅務工作者及法律工作者,皆可謂一本適用都市更新條例時重要之入門好幫手。
忠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李彥良
都市的生長有其序,新樓迭起,代換舊城,猶如生命體之呼與吸。上世紀60年代丹下健三等人,觀照城市的演化提出「代謝」一詞,將都市宏觀為一體生命,主張理想的城市存在著積極演變之必需。即便代謝派以一幫熱血建築青年之倡議,多有形式面的藝術表現性發想,其有機變化的核心思維卻影響後世至深,更昭示著今日「都市更新」的意義。
回應建物的壽命有期、生活型態的需求轉變,以及科技發展的與時俱新,都市規劃者以重建、整建、維護、區域劃定等策略性手法將都市各項機能有效而持續地予以復甦,是以前瞻的目光思考城居生活及文明環境的永續。然而,都市更新程序繁複、法令常然晦澀,即便民間相關從業者有心循之,卻往往不得其門而入。
對此,許?進律師以其專業的法律知識及豐富的實務經驗親撰此書,藉深入淺出的筆法引導吾人閱讀。書中先設「導讀」一章,提供專有名詞及都更相關程序參照,令讀者快速掌握基本概念;復依據都市更新條例條文及實務流程的順序編排,釋讀函釋及判決實例。眾多實務操作、行政機關審查,以及法院訴訟所面臨的相關爭議或困境亦不忘附註,提點用心,一讀便見許律師對都市住居之關懷及法律應用之洞見。
都市作為人類文明與智慧的聚合體,於本質上便承載著繁榮、進步、創新等理想的基因。在其不斷朝理想趨近、向未來演化的漫長之途,時有怠滯,或見爭歧,此時法律規章便是其中恆久的驅動力。《都巿更新條例要義》一書透過簡明實例將法條通達於讀者,為執政人員與民間從業者間疏導溝通之徑,讓城市的理想運轉與代謝新生不再難行。在此推薦所有志在耕築家園的讀者,熟讀本書,承接挑戰,與我們一同建構心中的理想城市。
自序
都市更新條例涉及許多相關領域知識,包括法律、建築、地政及估價等,對於想進入該知識領域之一般人,甚至法律從業人員,有較高之入門門檻。而法律部分涉及地方與中央主管機關之法規命令、行政規則頗多,更同時兼具公法及私法領域專業,與一般傳統之法律科目並不相同,因此,亦造成部分閱讀者之心理障礙。然都市更新是近年來非常熱門的話題,且都市更新條例自大法官釋字第709號解釋以來,歷經2018年12月28日大幅修正、2021年4月20日及5月14日小幅修正後,就修正前主管機關函文及法院判決所援引之條文均已經變更,造成閱讀上開資料之困難。故本書以開始之「導讀」,介紹都市更新條例常見的名詞及程序,讓法律人、都更從業人或一般民眾可以短時間即了解都市更新條例之名詞及程序梗概,再依照都市更新條例法條之順序,分成「更新地區之劃定」、「都市更新事業之實施」、「更新事業實施方式」及「附論」四章,分析都市更新條例之內容,並提出部分重要法條之實務上爭點,佐以行政機關之解釋或法院之判決,以資讀者參酌。另本書編撰期間,有賴郭佩佩律師、呂奕賢律師之協助,以及張素麗、石淑玫之細心校對,讓本書得以及早付梓,特此表示對其等之感謝。惟作者才疏學淺,本書內容難免疏漏、錯誤,作者自負文責,請先進不吝指正。
許?進
202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