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鬼男孩

鬼男孩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492688
珠兒.帕克.羅德絲
陸篠華
幼獅文化
2022年7月01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4492688
  • 叢書系列:小說館
  • 規格:平裝 / 268頁 / 14.8 x 21 x 1.3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小說館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兒童故事/小說 > 校園生活











    震撼人心的故事與真實歷史事件,交織而成的悲傷之旅……

    沒有朋友、受到霸凌,還被開槍射殺,無依無靠的鬼男孩該何去何從?



      十二歲的黑人男孩傑若姆沒有朋友,在學校被同學霸凌。12月8日這一天,他交到一個朋友,卻在放學後被白人警察射殺,因為對方誤將他的玩具槍當成了威脅。



      傑若姆成了「鬼男孩」,眼看著家人傷心欲絕卻無法擁抱他們、告訴他們,自己並未離去。能看見他的只有白人女孩莎拉,但她的父親卻是開槍打死他的人。四處遊蕩的傑若姆還遇到來自不同時代的鬼男孩愛默特,同樣也是因種族歧視而遇害。



      他們三人要如何面對因膚色不同而產生的不公不義,甚至是可怕的暴力對待?小孩子能改變世界,讓世界更好、更包容嗎?



      強烈議題+真實新聞事件+奇幻故事

      深入理解種族歧視的最佳讀本

    ?

      ▌真實刻劃種族不公的痛苦,並為正要開始探討特權和偏見的讀者,提供一個重要的窗口。

      ▌ 深層探究種族歧視和偏見帶來的心理恐懼、暴力傷害,尤其是黑人男孩被當成罪犯,甚至死。

      ▌ 讓孩子透過故事了解社會的錯綜複雜、人民的權利、公民行動和社會正義。

      ▌ 書末附有共讀的討論題目,可引導孩子注意作者的創作手法,與孩子討論種族偏見和公平正義,並面對死亡。



    得獎紀錄



      ★《紐約時報》暢銷書

      ★201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優良童書入選書單

      ★美國E.B.懷特朗讀獎

      ★美國童書評選獎

      ★美國珍.亞當斯童書獎



    專家感動推薦



      李茂生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吳在瑛 兒童文學作家

      林玫伶 清華大學客座助理教授

      柯倩華 兒童文學評論家

      張子樟 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前所長

      葛琦霞 悅讀學堂執行長

      (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國際好評推薦



      一本傑出的小說,探討了「種族歧視」這個切合時事的議題,同時對於在處理種族關係上我們是否真的走了很遠,提出了質疑。──《學校圖書館通訊》,星號評論



      以孩童的視角來看暴力和種族歧視,在純真與憤慨,在撕心裂肺的死亡與得之不易的希望之間,取得了平衡。──《芝加哥論壇報》



      《鬼男孩》小心翼翼帶領讀者穿過地雷區,那裡有因種族歧視而被殺害的黑人男孩,上溯到愛默特.提爾的謀殺案。藉由探索這些謀殺案核心的恐懼,羅德絲提出了一些建議,讓活著的人可以打破那些恐懼,最後終止這種死亡的氾濫。──暢銷作家 妮基.格萊姆斯



      這是我2018年最期待的書之一,我沒有失望。一本必讀的書。──安琪.湯馬斯,紐約時報暢銷榜冠軍《致所有逝去的聲音》作者



      《鬼男孩》具有先知般的聲音:它響徹在情節裡,在角色中,在語調裡,在意象中。那聲音是這麼說的:作見證。──蓋瑞.施密特,得獎書《星期三戰爭》作者



      縈迴心頭,令人心碎又切合時事,這是一本會開啟重要對話的書。──凱特.梅斯納,《第七個願望》作者



      《鬼男孩》的文字強而有力,在此時此刻非常重要。我希望父母能讀這本書給孩子聽。──《監督報》

    ?


     





    推薦序�主角死了,故事才要開始?? 林玫伶



    死後�芝加哥論壇報? 警員:?我別無選擇!?

    生前�十二月八日? 早晨

    死後�鬼魂

    �教堂

    生前�十二月八日? 學校

    死後�預審:芝加哥法院大樓? 四月十八日

    生前�十二月八日? 槍

    死後�莎拉

    生前�十二月八日 學校

    死後�預審:芝加哥法院大樓? 四月十八日

    �迷失

    �真實

    �我和莎拉

    �預審:芝加哥法院大樓? 四月十八日

    �民權

    �遊蕩

    �預審:芝加哥法院大樓? 四月十八日

    �卡洛斯

    �預審:芝加哥法院大樓? 四月十九日

    �漫遊

    �預審:芝加哥法院大樓? 四月十九日

    �上學放學

    �不說謊

    �聆聽

    �學校放假了

    �卡洛斯

    �卡洛斯與奶奶

    �沉默

    �亡靈節

    生前�那一天

    死後�最後幾句話



    後記

    附錄�《鬼男孩》共讀討論議題



    ?





    推薦序



    主角死了,故事才要開始

    清華大學客座助理教授? 林玫伶




      書才翻開,主角就死了。



      什麼?就這樣?



      帶著滿肚子的問號繼續看下去,漸漸的你會知道,死者是一個名叫傑若姆的十二歲男孩,死因是被警察開槍射殺,而警察的說詞是「他有槍」、「他塊頭很大」、「我別無選擇」。



      主角死了,故事才要開始。



      一方面時間倒轉,描述男孩生前的家庭與學校生活;一方面時間繼續往前走,死掉的男孩化為一縷幽魂,四處遊蕩。生前和死後,交織出一個淒涼的故事,原來,這不是單一案件,而是整個社會系統對黑人的歧視,導致他們不論居住社區、生活環境、學校等級和同學相處,都和白人出現極大的反差,甚至莫名其妙的「被死亡」,也得不到公平的審判。



      傑若姆死於2015年的芝加哥,距離另一位於1955年死亡的愛默特相隔60年。愛默特也是未成年的黑人,生於芝加哥,死於密西西比州,他的慘死是真人真事,隔了許多年才從事件原告口中自承當年作了假證,得到一些些平反。



      傑若姆的幽魂與愛默特的幽魂跨時代相遇,也見到一群一群的黑人小孩鬼影幢幢,他們都是在「黑人命不足惜」的時代認知中,一點失誤就被放大、曲解,最後被私刑、虐待而枉死。



      透過愛默特鬼魂對傑若姆的引導,讀者也可從中一窺美國種族歧視的脈絡,即使都已經2015年了,非裔的歐巴馬也當上總統了,社會比以前更進步了,但種族歧視與偏見仍舊存在。本書藉由亡靈節信仰的靈感,讓逝者得以見證,尋找能夠使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活生生的人,進而付諸行動,故事中槍殺傑若姆的白人警察女兒莎拉,就是這樣的角色!



      對臺灣讀者而言,種族歧視的議題比較陌生或不顯明,但其中所揭櫫的「反對不公正、不平等」的意識仍深具價值,公民正義是你我都需要努力的課題。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