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台灣黑熊現況也是筆者一直非常關心的,和日本同為島國的台灣,其國土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與九州相當。而如本書所述,九州黑熊早在一九四?年已經滅絕,其滅絕原因除了山地規模不大之外,主要還是數百年來森林高強度利用(如燒墾、將原始林改造成人工針葉林甚至是草地,以及大量採薪燒炭與砍伐作為礦坑支撐材等),棲地減少遭遇人類機會變多、黑熊「被捕獲壓力」不斷升高。
對比來看,就能了解台灣黑熊族群完整且繁衍不輟,令人感到驚豔甚至驚嘆。當然,台灣黑熊並未一直無災無難,牠們在人口稠密的台灣,可能也曾數度遭遇滅絕危機,好不容易才挺了過來。比如,筆者曾聽台灣黑熊保育專家提到,早期台灣黑熊常掉入盜獵者所設陷阱,造成斷手斷腳。畢竟台灣山林黑熊棲地有限,在「被捕獲壓力」大小難以確認、黑熊生存嚴重受威脅的情況下,台灣黑熊族群能持續繁衍,可想而知應該是保育人士與學者奔走努力,營救受傷、迷路黑熊,?發民眾保育知識的成果。當然,台灣黑熊幸運擁有優於九州的生存環境,因台灣眾多超過三千公尺的山岳(九州最高山只有二千公尺),提供給牠們不錯的棲地。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指出,確保生物未來之種內遺傳多樣性至關重要。數十萬年來,生活在亞洲大陸海外島嶼台灣的台灣黑熊,當然也擁有種群繼續繁衍的權利。在孤立島嶼上獨自完成演化的亞洲黑熊亞種「台灣黑熊」,確實是生態學上極為珍貴的存在。
本書於二?一七年由東京大學出版,內容包括說明日本民眾和黑熊的生存衝突,推估未來還會更加嚴重。這些年來日本人熊衝突案件持續增加,威脅民眾安全而被射殺的黑熊於二?一九年來到五千二百八十三頭,二?二?年更進一步增加為六千?八十五頭。在此同時,被野生黑熊攻擊的民眾在二?一九年為一百五十二人,二?二?年增為一百五十六人,而且其中有幾人因而致死。目前日本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黑熊管理對策,基本原則是成立跨區域保育管理單位,實施分區管理。其中特別引人注目、也是本書所指出的,日本政府部門傾向劃定更明確的「黑熊行動紅線」(如跨越紅線之黑熊一律射殺),而且劃設「紅線」的地區與面積越來越大。
日本的黑熊(亞洲黑熊)自然繁殖增加率據估計約為15∼24%。亦即,讓十頭公熊與十頭母熊自然繁殖,十年之後變成一百頭,二十年變成六百頭。台灣的黑熊自然繁殖增加率可能不像日本那麼高,但若保育措施更加完善,黑熊繁殖增加率應該還是會增加。筆者上次訪台是二?一八年十二月,知道台灣的山豬、鹿、猴子之數量明顯增加,許多農民深受困擾。
筆者和台灣黑熊研究保育學者黃美秀博士,早在一九九八年就在國際學會上認識,同行的還有台師大王穎教授。二十幾年來和黃博士常在國際會議碰頭,並且持續進行資訊與研究資料交換。但近年因疫情籠罩難以進行國際交流,衷心期盼能早日前往台灣,和台灣黑熊保育專家一起實施黑熊生態調查。
若本書具參考價值,且有助於台灣黑熊保育工作,這就是筆者最大的喜悅與光榮。同時我也祈祝台灣民眾與台灣黑熊相處和諧,讓黑熊在台灣有更安穩的家。
二?二一年十二月?? 於東京??? 山崎晃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