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藝術家公事包

藝術家公事包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4713482018949
赫威.托雷,亞歷山卓.福克尼
周婉湘
上誼文化公司
2022年7月01日
400.00  元
HK$ 340  






ISBN:4713482018949
  • 規格:精裝 / 29 x 39.5 x 6.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藝術美勞 > 藝術











    動手實驗X設計思考X創意表達

    學習創造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創造吧!

    跟著赫威.托雷的創意提案,展開一場精彩的藝術冒險



      橫掃國際大獎的法國美感大師赫威.托雷,這次把書本中的創意元素變立體了!打開《藝術家公事包》,好奇心和感官也跟著蠢蠢欲動……。



      陽光灑進,窗戶成為天然投影機,地板是萬花筒,來玩一場光影的律動遊戲;

      細細留意生活周遭的變化,將自然界的特殊肌理收錄成一本專屬圖鑑;

      圖案編成曲,叮叮咚咚叮叮咚,在聲音遊戲中玩圖形排序和身體律動;

      塗塗抹抹,寫寫畫畫,藉由符號意象,啟蒙孩子對於「寫」字的想像;

      把美感元素盡情組合想像,開創自己最繽紛的世界!

      

      「哇——」「再一次!」「怎麼用的?」「為什麼?」



      好的美感教材必須以孩子的生活為核心,因為他們生來就是小小藝術家,會運用感官去觀察和探索生活周遭的變化,並在不斷地實驗中,找出自己最滿意的解方!赫威.托雷在《藝術家公事包》中將點線面、三原色等創作元素化為操作媒材,鼓勵大人或孩子動手實作,搭起從想像到創造的橋樑。



      盒內有一張彩色雙面的軋型紙板、超過180個透明膠片,還有一本活動手冊。這些具有創意與藝術性的素材,能巧妙開啟大人和孩子的創作契機。一起用眼睛觀察細節,用身體感受圖像的豐富變化,在揮灑創意的過程中,玩出圖像的各種可能,提升自主創作的能力!



    產品特色



      ★SENSES 啟動感官引擎

      眼睛看,耳朵聽,動動雙手,擺擺身體,運用各種感官,開啟對美的無限想像。豐富的透明膠片就宛如美感元素表,就算孩子長大了,也能化素材為工具,玩出更多可能。



      ★STEAM 培養跨領域素養

      在探究中增進對美的敏銳度與感受力,在實作中發想和動手嘗試不同的點子,在遊戲中建立美感認知和發明創新玩法,從生活中真正落實跨領域的學習。



      ★SOCIALITY 學習團體合作

      赫威.托雷經常在工作坊帶領「集體創作」,這只公事包就像是將工作坊打包外帶!除了適合親子在家共玩,也是教師帶領團體課的首選教材,開啟共同創作的美好契機。



      ★SCAFFOLDING 建造美感鷹架

      赫威.托雷的作品之所以深受孩子喜愛,是因為他回歸孩子能理解和創作的基本元素。只要加上細微變化,大人和孩子都能一步步學會讀圖、分類、排列、欣賞和創造個人風格。



      *提醒:膠片上有一層防刮的保護膜,使用前請記得先撕掉喔!



      產品內附:

      活動手冊1本

      彩色雙色軋型紙板1張(

      182個透明膠片(50 x 35公分,共8大張,1張2頁)



      *適讀年齡:3歲以上

      *無注音



    玩美推薦



      黃子佼|跨界王

      郭彥甫|藝術家



      美感創意與幼兒教育工作者(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李玉玲|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

      李靜芳|藝術教育博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李霜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林千鈴|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

      周婉湘|兒童文學博士、閱讀推廣工作者

      邱? 瑗|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

      陳淑芳|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系主任

      馮? 宇|IF OFFICE創辦人暨創意總監

      劉惠媛|教育部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主持人

      顏伯駿|三頁文設計YEN Design創意總監

    ?


     









    ★從想像到創造

    文/林千鈴(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




      想像是名詞,創造是動詞。

      每個人都有想像的天賦,但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因想像而創造。



      想像如果永遠在腦中出現又消失,閃過即逝不留痕跡,就成為看不見、摸不到的白日夢,如果我們將想像做出來,讓它能被看見,這就叫做創造。而創造,是讓先前不存在的東西變存在。虛無的想像,如何變成實際的創造能力?這是任何學科教育最高的目標,也是最大的期待。



      在「想像」和「創造」兩座高山之間,需要一條橋樑連接,讓名詞變動詞,讓抽象的「想」,變具體的「造」。學習創造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創造吧!《阻力最小之路》的作者羅勃.弗利慈(Robert Fritz)認為,創造能力與學習密不可分。一件事如果值得做,就值得一試再試、直到做好為止。

    ?

      但「創造」是需要學習的,學習「創造能力」也需要工具,更需要一試再試地持續鍛鍊,孩子最適合從遊戲中學習操練與運用想像力。赫威.托雷一向是最會玩藝術的遊戲大師,這一套《藝術家公事包》能讓孩子與大人、個人或團體,直接從遊戲中體驗藝術學習的樂趣。赫威.托雷巧妙地將「創造」的練習過程轉化成一個個好玩的遊戲。公事包裡的創意提案,結合了「創意」與「創藝」,一切沒有固定答案,也沒有標準設定,都是隨機。他在其中做出創意最好的示範。藉由視覺藝術最基礎的元素,運用點線面的造型變化,搭配三原色,重新組合再變,他的多樣變項,可以操作出不同的組合,設計出的可能圖樣,數也數不完!



      創造學習活動最需要探索和冒險的精神,而藝術創作是激發想像力最好的手段。它能提供自由開放的空間,讓孩子盡情試探,不必擔心結果,因為藝術沒有預先設定的標準答案。這一套《藝術家公事包》擁有開放、豐富又深刻的教學內涵,裡面所設計的大量膠片獨具巧思,具備多樣色彩和造型元素,除了能幫助孩子理解這些視覺要素之外,更能帶領孩子在創造中感受重疊、排列等藝術「手法」的奧妙!



      一種是顏色變

      一種是造型變

      一種是排列變

      一種是組合變



      這些精彩的材料和活動可以幫助孩子在遊戲中初探創造力,發掘自己的視覺字母,無形之中提升視覺敏銳度、訓練手眼協調、激發思考力、開啟美學感應力和練習創作的實踐力。當「想像」和「創造」這兩座高山被《藝術家公事包》所搭起,無論是孩子或大人、個人或團體,都能在遊戲的過程中自由學習、自由玩耍,感受從想像到創造的美好。



    ★用藝術家的公事包一窺赫威.托雷的創意世界

    文�周婉湘(兒童文學博士與閱讀推廣工作者)




      創意大師赫威.托雷的創造力源源不絕,只用簡單的顏色、線條和形狀,他是如何創作出一本又一本深受孩子們喜愛的作品呢?從這個《藝術家公事包》裡,我們可以一窺究竟。



      這個美麗的公事包裡有一張大型兩面可用的紙板,和一百多張印上圖形的大大小小透明膠片。紙板和膠片上的圖形都是赫威.托雷設計的圖案。材料中的色彩只用了紅、黃、藍三原色,再加上黑色。圖案的造型都是由簡單的幾何形狀、線條與色塊構成,幾乎都是孩子的塗鴉裡常見的元素。然而這些看似簡單的素材,卻可以玩出無限的創意!



      怎麼玩呢?公事包中附的活動手冊,提供了十幾種遊戲和創作的方式,從簡單到複雜、從模仿到抽象,循序漸進。有分類遊戲、堆疊遊戲、延續畫、連連看、玩節奏、玩光影、貼在窗戶上玩、圖形說故事、玩立體裝置藝術等。更棒的是手冊中還提及了幼兒繪畫發展與托雷圖形的連結,讓一起玩的大人更看得懂托雷的作品以及孩子的作品。

    手冊中我最喜歡的活動是探索圖像與符號的關聯,圖像可以代表角色或場景,圖形也可以用來創造自己的文字符號。一個簡單的塗鴉能代表複雜的意思,是抽象的文字概念的基礎。雖然幼兒還不會識字,但已經能透過這樣的遊戲,初步理解符號的概念,作為未來讀寫能力的起點。



      如果你喜歡托雷的塗鴉遊戲書《點點玩創意》、《點點愛塗鴉》、《赫威.托雷美感著色書》,或是他的圖畫書《點點玩聲音》、《赫威.托雷美感禮物書》,或是他的桌遊「創意接接排」等,這個《藝術家公事包》會是很好的延伸。不同於書本,公事包裡的材料增加了立體操作與開放式遊戲的層面,實際拿著一張張托雷繪製的圖像,堆疊、擺放、排列、組合、塗鴉延伸……公事包裡的材料允許孩子有更多自由創造和五感探索的可能性。



      因此,從最基本的圖像元素:線條、形狀、色彩三原色出發,托雷的創意祕密之一就是運用孩子也能理解或創作的元素,用各種方式來探索與組合。在這過程中,孩子不知不覺學會了讀圖、分類、排列、肌理、投射、多元媒材創作與符號的概念。這是一盒看似簡單,卻充滿無限玩法的藝術寶盒!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