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出版者的一些說明
Pamphlet,在權威的法文字典 Le Grand Robert 裡的定 義是:「以譏刺的風格書寫,用來激烈攻擊當道的權力、 或是世俗的意見之簡短小書。」而根據西方學者的研究, 古往今來,為了不同目的攻擊不同目標的這類書寫,不僅 在某些時代事件中扮演著左右歷史走向及個人成敗的關鍵 角色,而且其風格及數量都已廣大到了一定程度(比如收 藏在法國的圖書館中,僅是西元 1550 至 1650 這一百年間 出版的就有超過 7000 冊。見 Encyclopadia Universalis 2015 中 pamphlet 條目);使得能完全涵蓋這些內容的定義,就會 變得空泛而沒有焦點!
我們選擇將 pamphlet 翻譯成「潑糞刊物」,有兩個主 要的理由。首先當然是因為諧音的趣味;但真正的重點是:當我們使用常見的譯法如「異議小冊」時,就難免忽略了 pamphlet 那「地下傳播」及「致人於死」的特性。這些特性, 在那些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發生前後,用以攻擊瑪麗·安托 奈特的潑糞刊物中尤其明顯。看過本書作者的分析,讀者 必然能了解我們何以捨棄「異議小冊」這個譯法的斯文, 而寧可用「潑糞刊物」的不莊來忠實呈現其本性。原著附 錄七篇當時的潑糞刊物,中譯本也力求忠實地譯出。其內 容極盡低俗不文,對宮禁穢亂異想天開的醜化,令人歎為 觀止。這幾本潑糞刊物原文多可在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數位線 上書庫 gallica.bnf.fr 上閱覽。讀者可以其原文書名搜尋。
本書作者師承法國二十世紀鴻儒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不僅其思想創作能夠跨越學術與藝術間的籓籬, 其才情更能使得知性的論述帶有詩意,純粹的文學又透出哲 思的洞見。分析攻擊瑪麗.安托奈特的潑糞刊物,作者更以可 比羅蘭巴特在《神話學》中的犀利,揭露了當時法國社會的 深層心理:憎恨女性與仇視外國人!因為潑糞刊物作者自命 占據道德高地的囂張氣燄,以及他們為了製造群眾同仇敵愾 的不擇手段,竟使得衣冠中人平素羞於出口,內心裡頑固的 歧視心態因而暴露!
對照我們現今在台灣,每日所見的部份媒體行狀,也不時上演著潑糞刊物致人於死的戲碼;唯一的不同是他們已經 不再「地下傳播」,更化暗為明,成為以「可靠消息」、「府內高層」或是「名嘴爆料」??當開頭的媒體報導。而當他們聲嘶力竭之時,腳下踩的道德肥皂箱正常常都裝著些不堪入目的骯髒東西......
想到這裡,這本趣味橫生的小書讀來也就更加耐人尋味了。
吳坤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