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自由:民主的盟友或敵人?思考現代社會的形成與危機

自由:民主的盟友或敵人?思考現代社會的形成與危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534146
安娜琳.德黛
陳雅馨
臺灣商務
2022年6月01日
230.00  元
HK$ 195.5  






ISBN:9789570534146
  • 叢書系列:人文
  • 規格:平裝 / 512頁 / 17 x 23 x 3.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人文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文化史

















    2021美國出版者協會PROSE哲學獎得主 全球學者.各大外媒一致好評

    「精雕細琢引人入勝」「充滿雄心壯志」「大膽顛覆標準敘事」「迫切而深具說服力」

    ?

    疫情時代政府強制戴口罩、實名制,侵犯自由的質疑聲不斷;

    社會貧富差距與日俱增,追求自由似乎必然伴隨著犧牲平等?

    從希臘城邦、法國大革命到極端政治的現代。

    自由與民主業已分崩離析,究竟如何解決這個困境?

    唯有追尋自由歷史的系譜,才能獲得解答!

    ?

      在當代社會,自由被視為與生俱來,不可剝奪的權利,每個人都應有不可侵犯的個人領域,行使自身的意志,不被國家政府所拘束。可是,自由的定義並非始終如一,甚至我們現在熟悉的自由,是十九、二十世紀才重新發明的產物。

    ?

      從古代希臘城邦開始,自由一直都代表著人民自我治理的權利,能夠建立屬於自己的政府,換言之是一種「民主式」的自由。到了近代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革命的支持者,都一再強調要由人民組織政府、參與政府的決策。美國政治家派屈克?亨利就曾發表一句名言:「不自由,毋寧死」,表達支持民主自由的強烈決心。

    ?

      可是,反對革命的分子卻認為,民主並沒有帶來所有人的自由,而是帶來多數人的暴政,才會造成後來法國大革命的無政府狀態、恐怖統治,因此他們提出嶄新的自由概念,認為應該限縮政府的權力,讓人們享有個人自主生活、生命財產的領域。這不僅是我們現代所熟悉的自由定義的誕生,更是自由與民主分道揚鑣的開始。

    ?

      此後,「自由」成為眾人爭論不休的話題,左派、右派、民主、專制的支持者都宣稱他們是自由的捍衛者,至今都是眾人爭論不休的焦點。二十世紀初的共產主義者認為,為了獲得真正的自由,讓人民擺脫被資本家奴役的困境,必須進一步解放經濟上的不平等。但諷刺的是,這樣的理解最終卻導致法西斯主義的崛起,後來墨索里尼、希特勒納粹政權的誕生。

    ?

      因此,「在一個社會中,或者是作為一個社會,人如何獲得自由?」,正是本書要解答的課題,將審視兩千多年以來,在一般所稱的西方,如何去思考與討論政治上的自由。這段故事一路上會探究諸如柏拉圖、西塞羅、馬基維利、洛克與盧梭,以及當代的弗雷德里希?海耶克、以撒?柏林及漢娜?鄂蘭等大名鼎鼎人物的思想,也觸及到那些政治思想上相對不為人知的人物,像是十九世紀編寫韋伯字典的諾亞?韋伯斯特,他就是第一個用美式英語來定義出「自由」(liberty)的人。在這段探索自由的漫長歷史中,我們尤其應該記住,對我們現代民主制度的締造者而言,自由、民主及平等之間並不存在緊張關係,始終是相互交織的。唯有釐清自由概念的演進過程,才能回到當代社會,捍衛生而為人的基本價值。

    ?
    名人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

      專文導讀

      陳禹仲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葉 浩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

      好評推薦

      朱家安 哲學作家

      顏擇雅 作家

    ?

      「自由的實踐不僅在於落實古典自由的人民主權,因為落實人民主權、卻未能擁有充分平等的政治,將會成為一個少數菁英擔憂資源重新分配,進而挪用現代自由概念以限縮人民主權的政治;而這也正是我們現有的政治。而正如德黛所說,也許擺脫如此困境的方式,唯有在現代政治裡,重申自由、人民主權、與平等這近乎三位一體的觀念集結。」──陳禹仲,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

      「在一個少有人願意為民族的解放而犧牲,職業與愛情或許是人生最偉大的抉擇之民主時代之中,這樣一本企圖帶領人們重溫歷史更加淵遠流長的另一種自由,無疑是思想史之外更重要之意義。或許也是作者的真正書寫意圖。」──葉 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

      「雄心勃勃,令人印象深刻……探討了從古代世界、革命時代到冷戰時期,自由概念的另一段歷史,描繪了當今的自由概念──如不受政府監督或壓迫的自由──偏離其更經典和由來已久的自治定義的時刻……正值自由和民主的危急存亡之秋,像這樣的書比以往更為重要,因為我們的社會正在思考過去的遺產和未來的展望。」──《國家》雜誌(The Nation)

    ?

      「一部精雕細琢、引人入勝、與我們時代密切相關的歷史。」──《科克斯書評》星級評價(Kirkus, starred review)

    ?

      「發人深省……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右派和左派的支持者,都聲稱自己是自治自由(Liberty)的保護者,卻對其意義抱持著截然不同的理解……這本深入解析的思想史擁有遏止政治兩極化的潛力。」──《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

      「這本書大膽且充滿雄心壯志,將對我們如何思考自由在西方傳統中的地位,產生巨大的影響。」──薩繆爾.莫恩(Samuel Moyn),《不足:不平等世界中的人類權利》(Not Enough: Human Rights in an Unequal World)作者

    ?

      「這本書既具權威,又相當精緻,是一部規模宏大的歷史。德黛成功以清晰和輕盈的筆觸,將過去的重量帶到了我們這個時代的自由及其脆弱性上。」──達林.麥克馬洪(Darrin M. McMahon),《神之怒:一段天才的歷史》(Divine Fury: A History of Genius)

    ?

      「德黛以非凡的廣度和博學,敘述了西方關於思考自由的全史。在這個過程中,她還深刻地顛覆了標準的自由主義敘事,使我們相信,我們今天所理解的自由──即獨自做自己事情的機會──是最近才發明的。對於歷史學家、政治理論家和所有喜歡偉大思想的讀者來說,這是一本重要的著作。」──索菲亞.羅森費爾德(Sophia Rosenfeld),《民主與真相:一段簡明的歷史》(Democracy and Truth: A Short History)

    ?

      「德黛寫了一本驚人巨著,探討自由的歷史及其多樣的意涵。這本書討論的範圍廣闊、文筆優雅、有著驚人原創的洞察力。在未來的許多年裡,我們都將持續閱讀這本書。」──麥克.祖克特(Michael P. Zuckert),《啟動自由主義》(Launching Liberalism)

    ?

      「兩千年來,自由都被認為是民眾自治。但十九世紀的自由派和保守派,將自由重新定義為針對國家權力的個人權利保障,而民主式的平等則是對自由的威脅。這本適時的書提出了迫切且深具說服力的論述,在這個不平等與日俱增的年代,重新思考自由與民主。」──席普.斯圖曼(Siep Stuurman),《人文的發明:世界歷史中的平等與文化差異》(The Invention of Humanity: Equality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in World History)

    ?

      「本書為西方傳統中自由的定義,這個龐大而混雜的主題賦予驚人的清晰度。關於抵制民主的嶄新見解和措辭犀利的結論,讓任何對我們當前困境的源頭感興趣的人,都必須閱讀這本書。」──琳.杭特(Lynn Hunt),《歷史學為什麼重要?》(History: Why It Matters)

    ?

      「一本精彩的書,寫得非常好、引人入勝,且令人信服。德黛提供了一個關於跨越兩千年的自由概念的全面歷史,認為像我們今天這樣將自由與有限政府連結起來,是一個非常現代的概念。」──海蓮娜.羅森布拉特(Helena Rosenblatt),《自由主義的失落歷史》(The Lost History of Liberalism)



     





    導讀 「自由」的系譜 陳禹仲�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導讀 歷史作為自由與民主的雙重變奏曲 葉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引言 一個捉摸不定的概念



    第一部 自由的漫漫長史

    第一章 不做別人的奴隸──古希臘的自由

    第二章 羅馬自治自由的興衰



    第二部 自由的復興

    第三章 自由的文藝復興

    第四章 大西洋革命浪潮中的自由



    第三部 重新思考自由

    第五章 現代自治自由的發明

    第六章 現代自治自由的勝利



    結語 二十一世紀的自由



    謝辭

    圖片來源

    註釋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