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穿越羅浮宮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578047
大衛.普魯東
喬一樵
大辣
2022年5月28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6269578047
  • 叢書系列:dala comic
  • 規格:平裝 / 88頁 / 21 x 29.7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dala comic


  • 漫畫 > 其他類型 > 輕鬆幽默











    大辣「當羅浮宮遇見漫畫」BD Louvre系列第八彈!



    「感覺像走在一本巨大的漫畫裡頭。」

    漫畫家×藝術作品×參觀者

    另一種凝視羅浮宮的角度



      兩百多年歷史的羅浮宮,橫跨六千年,穿越古代至今,裡面的館藏左品大約400,000件,更是從新石器時代到近代,應有盡有(卻僅有近9%被展出,約35,000件)。



      極具特色又占地廣幅的建築,展間長達12公里,僅有3成對外開放。但即便這樣,若每件作品花10秒觀看,也需要4個晝夜才能看完。(這還沒計算移動的時間??)



      川流不息且人山人海的參觀者?沒錯,它每日平均參觀人數可是高達近3萬人、最高單日甚至一天有5萬的參觀人次?!(每日在羅浮宮拍的照片可以高達35萬張)。



      跟隨普魯東尋找走散的女伴的腳步,一同參觀羅浮宮,透過不同的視角看這座遠近馳名、縱橫古今的博物館。在他眼中,羅浮宮如同一本巨大的漫畫,帶領參觀者與讀者一同進入這本「書」,當中的作品與參觀者,都是故事的一環,透過輕快與幽默的方式,一同穿越羅浮宮。



      【內容介紹】

      大衛和阿珍漫步在羅浮宮博物館的走廊上。大衛一位圖像創作者,他正在準備創作BD Louvre當羅浮宮遇上漫畫系列……他身處於館中,被如此多的精美畫作包圍,這時他被出版商的一通電話打斷,以至於分心與阿珍走失了……



      於是他繼續前行,一邊陶醉讚嘆在偉大作品之中,一邊尋找阿珍。一路上,他遇到了〈林布蘭〉、〈梅杜莎之筏〉、〈蒙娜麗莎〉,甚至埃及文物……



      作者普魯東以其銳利的眼睛,觀察羅浮宮作品與遊客之間,勾勒出一張張圍觀群眾與作品展間的神情,而這些又變成了另一種藝術。

     

      最後,普魯東附上你所不知道的羅浮宮100問:

      ★關於羅浮宮:2,410個窗戶、40部電梯28個機械梯15 個升降梯8,000個火災警報器……

      ★關於作品:最大件:委羅內塞的〈迦拿的婚禮〉(Les Nocesde Cana de Veronese),大約70平方公尺……

      ★關於參觀者:2011 年總參觀人次:近 9,000,000人,67% 來自國外,33% 來自法國。

      ★關於工作人員:大約2,200名工作人員在羅浮宮裡工作……



    悠遊推薦



      陳貺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小莊、61Chi──《羅浮7夢》漫畫作者



      除巧妙的情節安排外,普魯東採取一種細膩而輕盈的畫風。全書以鉛筆與彩色鉛筆繪製,清淡而中性的色調中時而出現一些凸出的大紅色,令人想起法國大插畫家桑貝(Sempe)的平易近人。──陳貺怡

     

      這筆觸太銷魂太有趣,無論如何都想收藏!——小莊



      生活中處處是觀看與被觀看的樂趣。——61Chi

    ?


     





    推薦序



    羅浮宮的另一種注目

    陳貺怡(巴黎第十大學當代藝術史博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所專任教授╱美術學院院長)




      羅浮宮出版部與法國著名的漫畫出版社Futuropolis攜手合作,邀請漫畫家們以羅浮宮為題繪製漫畫,提出他們對這個世界級博物館的看法,而大衛.普魯東(David Prudhomme)的作品《穿越羅浮宮》,即是此著名的漫畫系列作品之一。其實臺灣的讀者對這個系列應該不陌生,這些精彩作品的手稿曾經於2015-2016年在北師美術館展出過,展現了精緻藝術與通俗文化之間的巧妙串連,及能帶出來的不可忽視的力量。



      普魯東的情節編寫非常貼近現實,他將接獲委託的自己設定為書中主角,自我呈現為戴著一頂可笑帽子的男士,穿梭在羅浮宮中尋找走散的女伴,此時正好真實生活中的編輯賽巴斯汀(Sebastien Gnaedig)打電話來(然而羅浮宮裡其實禁止講電話!!)。就在寥寥數語的對話中巧妙地提出整本書的構想:把博物館比喻為一本巨大的無對話框漫畫書,牆上各種主題與風格的畫作就是格子,而讀者則來自於四面八方。普魯東還不忘向編輯強調他會放對話,但事實上是全書從頭到尾對話極少,幾乎都只迴盪著作者獨白的聲音。為了符合這樣的構想,故事從繪畫部門荷蘭繪畫展廳的〈林布蘭自畫像〉(Rembrandt)開始,也某種程度上回應了作者在此書中的自繪。



      作者的穿越很快地來到鄰近的展間,魯本斯(Rubens)壯觀的24幅《瑪麗•梅迪奇生平系列》(The Marie de Medici Cycle),再經過若干荷蘭風景畫與宗教畫,來到維梅爾(Vermeer)的兩幅小巧傑作〈織花邊的女人〉與〈天文學家〉面前。不過,作者為了尋找失散的女伴,目光逐漸從作品挪移到熙來攘往的人群身上,作品逐漸模糊不清,但觀眾的表情、姿態、動作、彼此的互動以及與作品的互動卻越來越有趣:走著、躺著、坐著、摟抱著、滑手機、打電話、湊近說明卡閱讀著、拍照、攝影、自拍著的各種身形、穿著、打扮的各色人種,比起畫作來目不暇給的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穿越到契馬布埃(Cimabue)的〈莊嚴聖母像〉(Maesta)以及在畫作前進行教育課程的學童,到德拉克洛瓦(Delacroix)的〈自由女神引導人民〉及畫作前的導覽隊伍,到葛羅(Gros)的拿破崙肖像及畫作前戴著耳機聽導覽的男士。然後羅浮宮最著名的達文西畫作〈蒙娜麗莎〉被萬頭聳動的人群完全淹沒,反之對面全館最大畫作委羅內塞(Veronese)的〈迦拿的婚禮〉則因為乏人問津而成了尷尬的背景。



      作者還刻意將傑利柯(Gericault)的〈梅杜莎之筏〉下面的觀眾與畫作的構圖結合在一起,並以對話框開了畫作一個玩笑。當然作者並沒有漏掉埃及部門、雕塑部門、古希臘羅馬部門與美索不達米亞部門。他畫出在埃及〈書記官〉旁邊試圖偷看他寫了什麼的觀眾、在四個巨大羊男(Satyrs)下方在比例上非常逗趣的觀眾,以及在抱著獅子的亞述帝國英雄浮雕前抱著孩子拍照的母親,諸如此類介於作品與觀眾之間的風趣對比伴隨著全書,直到在眾多身首分離的殘缺上古雕像中,作者與他的女伴也在幻想中身首分離,畫風突然變的超現實了起來!



      書本的末尾,作者離開博物館進入地下鐵後,那繼續入侵與征服我們的圖像,以及有別於在博物館中備受壓抑的喧囂人群,說明了博物館是一個影像被套層結構(mise en abime)的地方,呼應了作者最初將博物館視為漫畫書的構想。



      除了巧妙的情節安排之外,普魯東採取了一種細膩而輕盈的畫風。全書以鉛筆與彩色鉛筆繪製,清淡而中性的色調中時而出現一些凸出的大紅色,令人想起法國大插畫家桑貝(Sempe)的平易近人。在分鏡方面,格數不多,甚至有許多如畫作般的整頁分格,以至於展現出某種閱讀時的自由空間,同時增添了許多描繪完整細節的可能性。本書對話很少,雖少但充滿了慧黠,基本上扮演著畫龍點睛的角色,是一種保持著適當距離的幽默。



      作為漫畫主題與背景的羅浮宮,在21萬平方公尺的占地上展示了六千年的藝術史,每天都有好幾千人湧入參觀約35,000件人類文明史上的藝術傑作。普魯東聰明的把重點放在俗人與傑作的相遇與交織,靈動的捕捉了公眾在藝術之前的態度。他以敏銳的觀察力描繪出觀眾的怪癖,他們與作品之間的可笑互動,互相模仿與不約而同地相似之處。讓我們在會心一笑之餘也不禁思及當我們觀看作品之時,這些千年古物是否也正在監視著我們?



      而漫畫情節與場景的精巧安排,對讀者而言也是一種絕佳的觀看練習:我們能否在無文字引導的情況下,看出場景中的細節及其寓意?透過這本將現實生活與藝術歷史同時並陳的漫畫書,奇妙的展示了藝術的永恆性與普遍性,我認為這是向羅浮宮致敬的絕佳方式。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