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彼岸

彼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63185
田威寧
聯經出版公司
2022年5月26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570863185
  • 叢書系列:當代名家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當代名家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我一直知道「母親」的意思,

    而不明白「母親」的意義。



      繼父親之書《寧視》之後,田威寧以母親為圓心,再度揭開深埋心底的瘡疤,她將生命中難言的片刻兌轉成文,向命運贖償一點溫柔與膽氣。



      母親因不堪飽受父親外遇的痛苦,放下未屆學齡的小姊妹獨自離開臺灣,前往夏威夷生活。母女被迫生離的過往,是田威寧心中難以抹滅的傷口,卻從不輕易言說,只是壓抑。直至三十年後,她飛往夏威夷尋母,透過諸多物事,反芻回憶,整理自己多年藏在心裡如溝泥的心情,拆穿諸般未解的因由,終獲理解母親當初決定的可能。



      田威寧自此岸跨越彼岸,一一撿拾那些陌路、繞路、失路的親情線索,冷靜而節制,以筆勾勒細節,縫綴成一張緻密的網,打撈童年的圓與缺,隨時間潮汐靜暖洄流。


     





    自序 寧為女兒



    輯一 海的彼端



    家庭聚餐

    出走與回歸

    時差

    對照記

    母親的家

    眼淚

    肖與不肖

    全家福

    對倒

    重生

    拈花微笑

    最遙遠的距離

    把我包括在外



    輯二 物其是依



    項鍊

    吃飯

    留聲機

    明暗

    改口

    彼岸花

    十字架

    斷捨離



    輯三 時光命題



    隊伍之外的畢業照

    鍋燒烏龍麵

    食客

    秋刀魚之味

    桃太郎番茄

    便當

    後知後覺

    洚餘錄

    十年

    訪客

    爸爸去哪兒

    時光電影院



    ?





    自序



      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寧視》是「父親之書」,而《彼岸》則是「母親之書」。成長的年月裡,我的家庭始終是離散的,要全家聚在一起,唯有在我的書裡了。



      《寧視》出版時,我以為此生也許不會再見到父親,對母親的記憶也將永遠停格在四歲時模糊的畫面,再沒想到我以為完結的故事居然有續篇,還補上前傳。



      都說「人生無常」,這四個字是直接刻在我的骨頭上的。



      我的文章常被歸類為小說,但我只寫過散文,且對日常生活的質地與人際關係的明暗有著強烈的興趣。我偏愛小津安二郎勝於黑澤明,我偏愛生活中叫不出名字的熟面孔勝於課本裡出現的人名。我知道所有被視為斬釘截鐵的,必定得略去千瘡百孔的襯裡,我也相信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



      我總是在非寫不可的時刻,才將那些放在心裡帶來帶去找不到地方安放的,一股腦地存在文字裡。我的作品沒有華麗的詞藻、精緻的結構或多元的題材,更沒有深邃的哲理思辨與宏偉的社會關懷,有的只是生命中難言的片刻—那些時刻既驚不了天地,亦泣不了鬼神,但都曾觸動我且為我所珍重。



      《寧視》收錄的篇章是在剛開始寫作的十年間陸陸續續寫成的,結輯成書後,我驚覺若將父親抽去,那本書將失去所有的意義。我也在那時才正視我不僅沒有母親相伴,居然連記憶都沒有—僅存的一兩個影像都模糊到失真,簡直像經過全身馬賽克與變聲的後製處理。因一個偶然的瞬間有了「萬里尋母」的起心動念,我當下即明白屬於《彼岸》的故事於焉開始。



      我的父母皆以不告而別的方式淡出,讓我總覺得故事明明早就結束了,卻缺乏真正的句號。當然在父母離開後日子依舊春去秋來,而季節的遞嬗雖沒有布穀鳥報時,卻依舊晃動了心中始終懸著的擺錘。



      我的生命史存在的幾個章節,皆以父親的來去作為分界,而母親的部分曾被我歸類為史前時期—只存在神話與傳說。身為他們的女兒,我沒有必要更沒有機會改變既定的什麼,但我有機會在兩行中間加上另外一行—那恐怕是唯有我才能留下的註記。由我添上的可能出現難堪的、殘破的、多數人藏之唯恐不及的缺口,只是那些遠兜近轉的皆攸關我的人生,我抱著記史的心情,無法迴避,我只求能寫得更接近真實些。



      我的父親與母親都是極其平凡的人,有著凡人的追求與執著,也有著凡人的慾望與軟弱,我無法代他們創造力量,也無意將「無私的愛」的聖潔之冠扣在他們頭上—那對他們太沉重,頭會被壓得看不到路。他們是我的父母,但他們理所當然地擁有自己的人生,我從不認為這是矛盾或不應當的。我記下的只是關於他們瑣碎且一再重複的事,是那些事讓我看見舞臺後方的人生的質地。我的父母也是極其勇敢的人,從十幾歲開始,各自在最關鍵的幾個時刻,以一人與全世界對弈,即使曾經一敗塗地,最後也未必全盤皆輸。經歷了人生的起承轉合,他們的性格卻始終如一,而我總認為他們各自活出自己極其精彩而無法被重複的兩輩子。這些年我最常做的事,就是拿自己和父母同齡時的際遇對照,總襯出自己的乏善足述。但我畢竟是他們的女兒,他們的快樂與煩憂、脆弱與堅強理直氣壯地淌在我的血液裡,並將陪我走到人生的盡頭。



      父親以自己的步伐行走,走到哪裡,風雨就到哪裡,我在風風雨雨中長途跋涉,走出樹林時,山的那頭和陽光同時出現的彩虹是一路風雨的見證。我將那些與父親共度的時光以文字保存下來,那些片段如碎鑽,在記憶底層閃著光。當我一一收集綴補,卻發現父親早已編織出另一片風景,而那片風景我進不去,也帶不走,僅能遠遠地望著。



      我很早就意識到雖為父母子女,但僅能同行一段。人生之路道阻且長,父親總在某個轉彎處消失,而我總是來不及道別。



      父親從不說再見。



      母親也沒說再見。



      母親以自己的步伐行走。因著泥濘不堪的路,踉踉蹌蹌地弄得她走出樹林時鞋也髒了頭髮也亂了;然而,光是看著她的背影,我便清楚意識到她憂煎勞碌的一生絕非徒勞。



      我曾認為母親也許是女兒一生最大的資產,或是債務。在女兒的人生字典裡,「母親」二字絕對是以大寫出現。



      關於擁抱與被擁抱,我是長大後才習得的能力,至今成績不佳。母親在我未解人事時離開,而我在看過許多無解的母女習題之後,我發現我根本沒出現在應試名單上,也許未必是壞事。沒有與生俱來的財與債,這樣赤手空拳無欠無愧的人生,或許有人願意接手也不一定吧?



      都說女兒會從母親身上看到自己未來的模樣,但我根本沒有機會看到題目後面附的參考答案。直到幾年前,我下定決心,無論最後分數如何,我終歸要補修這門關於「人之初」的課。只是,缺乏童年時期無條件的陪伴,我對母親既撒不了嬌,亦撒不了潑,終於比肩而坐,整座太平洋仍在肩膀與肩膀間若隱若現。初次造訪母親的家,我看見母親的護照,一掀開封面我就像被針扎了一下—我一直弄錯母親的名字!從小到大在填寫基本資料卡時,「母親」這欄位從不造成我的困擾,而我當看到母親的名字是「貞」而非「真」的那一刻,我對上命運之神意味深長的眼神。



      在全球大疫之前,我已深感命運之不可測,而人的力量是如此渺小,連自認最習於變動的我都不時感到「惘惘的威脅」。於是,我開始有意識地想保留一些什麼。我不妄想一手挽住時間的巨輪,但衷心期待留下父親與母親的故事。我的生命、形貌與性格都來自他們,無論到了幾歲,也永遠有著他們的餘震與餘波。近幾年發生許多無法解釋的偶然與巧合,我意識到我人生的下半場於焉開始。於是,我認真地描繪並將那些母女與父女相處的時光定格放大。命運是最有權威的導演,父母是最不會背劇本的演員,記憶是最具創意的剪接師,我則是最入戲的觀眾。黑夜裡那些畫面一幕幕地映在腦海,那些牽動我情緒的片段依舊讓我低迴,讓我出神,甚至令我落淚。



      推開記憶深處那扇厚重的鐵門,隨著「吱嘎」聲揚起了漫天的灰塵,陽光終於照進長久曬不到的地方。我在周身溫暖中看到許多珍貴的畫面,心搖神動,於是我寫下來,記下那些可愛又可哀的歲月。



      在《寧視》與《彼岸》之間,倏忽已八年。已然步入哀樂中年的我卻仍感到自己時時刻刻被疼愛,諸多美好的人領我走到流著奶與蜜的地方。謝謝姑姑與姊姊永遠無條件的滿滿的愛。謝謝彭自強與陳美桂老師,我的母親在夏威夷,但我在臺北有兩個媽媽,兩個媽媽對我全然的呵護與各種無條件的幫助,我今生無以為報。謝謝寶珠阿姨在夏威夷盡心盡力地幫助我的母親。謝謝鄭秀逸家二十多年來作為我的另一個家。謝謝鄭毓瑜老師與柯裕棻老師成為我的精神導師,我一直一直很努力,只為了能做到老師的千分之一。謝謝我的同事們,我總給大家添麻煩卻總受到各種照顧。我從不覺得自己是在上班,而是像許多年前一樣,每天開心地來上學。謝謝這些年陪伴我一起成長的少女們,少女們給我的,絕對遠多於她們從我這裡得到的。我每日看見的是最好年齡的澄澈的眼睛與真摯的靈魂,見證以無比認真的神情說著傻話的時刻,分享此生不會再有的悸動。還要謝謝諸多我放在心上,但沒能一一提到的人,我曾收到的溫暖,是不會忘記的。



      這本書沒能親手送給尉天驄老師,也沒趕上「愛玲愛玲年」,是我莫大的遺憾,但也正因延宕了這些時日,使我擁有另一些珍貴的緣分。感謝陳逸華與李時雍為此書付出的心力,若沒有時雍的邀約與鼓勵,在夏威夷與母親共處的時光可能不會從一段記憶變成一個專欄,進而成為一本書。感謝董柏廷接手讓此書終於離開母體,安穩地睡在搖籃裡。遇到細心、用心與真心的柏廷,是《彼岸》與我的福氣。最後還要謝謝行銷李邠如,是滿滿專業與母愛的邠如讓《彼岸》能吸引更多艘小船停泊。



      父親的日月與母親的歡愁一幕幕投映在夏日光影中,窗外的「知了」「知了」劈頭罩了下來,層層疊疊,有他們走過的路,也有我的人生,我應當是快樂的。




    其 他 著 作
    1. 寧視
    2. 第十三屆台北文學獎得獎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