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生命縮圖:圖像小說中的人生百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031261
郭書瑄
典藏藝術家庭
2022年6月10日
127.00 元
HK$ 114.3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7031261
叢書系列:
ESSAI
規格:平裝 / 176頁 / 17 x 23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ESSAI
分
類
藝術設計
>
繪畫
>
繪畫方法
>
漫畫技法
同
類
書
推
薦
卡哇伊貓咪:圓滾滾貓咪的插畫BOOK
新手漫畫技法教程 零基礎Q版漫畫入門
BL愛愛場景繪畫技巧:四十八手激愛體位全收錄【限】
新手漫畫技法教程 零基礎古風漫畫入門
盡情使壞的男人們:散發異色魅力的反派角色設計技巧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不准畫太好:人氣YouTuber的4大繪圖障礙破解術
漫畫聖經 7 最強分鏡破解技法
場景具現化!中世紀景色變化技巧:時間、天氣、取景角度,奇幻歐洲的百變風貌
內
容
簡
介
一本圖像小說,濃縮一個真實人生!
它們很棒,不讀可惜!
作者郭書瑄化身說書人,
為台灣讀者介紹十本重量級的經典圖像小說。
圖像小說跨越藝術與文學兩種領域,
是圖文並茂的真實演示,
是圖繪與文字同臺匯演的雙重閱讀經驗。
這是一本「介紹其他著作」的著作,主角是現代漫畫產物中的特殊類型:「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
作者以紀實漫畫與類紀實漫畫為範疇,優先選取台灣已有翻譯本的作品,依序介紹:《與神的契約》 、《當風吹來的時候》、《鼠族》、《在沒有雙塔的陰影下》、《茉莉人生》、《巴勒斯坦》、《歡樂之家》、《生命很美好,只要你堅強》、《癲癇》及《吉米.科瑞根:地球上最聰明的小子》等十部著作。
在圖文共呈的並時閱讀體驗中,圖像小說作者透過平面紙本,將人類的共同生命經驗以斑斕想像,躍出紙幅的力度,刻畫與描寫成遠較許多動畫、特效炫技更令人動容的故事。透過本書,讀者或能在紛雜的科技資訊洪流裡,找到一方得以與之共鳴、對望,獲致理解的心靈寓所。
【本書由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出版】
聯合推薦
本書的書寫是台灣目前在深度閱讀圖像小說出版物當中的首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動畫學系副教授兼國際事務長.王綺穗
看一頁圖像小說,你就完全看透了一個作者的內心世界!——KOL網路評論家.畢靜翰
目
錄
致謝
推薦序
給予更多想像空間的閱讀形式�王綺穗
觀察圖像?說中的??百態�畢靜翰
序 為何要介紹外國的圖像小說?
第一篇 定義、歷史與風格
第一章? 人生如漫畫,漫畫如人生
圖像小說不就是長篇漫畫?
紀實與類紀實圖像小說
第二章? 歐洲漫畫背景
歐漫發展I:漫畫之父到丁丁之父
歐漫發展II:戰後歐漫到獨立出版
第三章? 美國漫畫背景
美漫發展I:從報章雜誌開始
美漫發展II:超英漫畫及獨立類型
第四章? 西方VS東方漫畫
日漫影響:那些我們熟悉的風格與內容
新日漫的跨界嘗試
第五章? 漫畫元素
框架藝術
圖文關係
第二篇? 作品範例
第一章? 社會寫實
悲慘世界:《與神的契約》
戰爭陰影:《當風吹來的時候》
第二章? 歷史反思
永遠的歷史烙印 :《鼠族》
911事件之後:《在沒有雙塔的陰影下》
第三章? 文化衝擊
未知世界:《茉莉人生》
報導手記:《巴勒斯坦》
第四章? 自我追尋
不只是出櫃之旅:《歡樂之家》
懷舊鄉愁:《生命很美好,只要你堅強》
第五章? 記憶創傷
家庭哀歌:《癲癇》
意識深處:《吉米.科瑞根:地球上最聰明的小子》
?
序
序
為何要介紹外國的圖像小說?(節錄)
因為它們很棒,不讀可惜。就是這樣簡單。
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最初吸引我的圖像小說是亞第?史畢格曼(Art Spiegelman)的《鼠族》(Maus)。這是種絕對嶄新的閱讀體驗,我不禁驚嘆原來有這樣的創作類型存在。
不過,當我想尋找更多類似作品和相關介紹時,卻不無失望地發現,這些著作儘管在國外占有不小的市場與重要性,但繁體中文版的譯作卻是少之又少。即使有熱血出版社投入這部分的引進,卻總是只能獲得小眾讀者的青睞,雖然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因為版權洽談是條漫漫長路,但歸根究底,主要原因仍是由於大眾市場對這塊領域的不熟悉。因此,我開始萌生了導讀這些作品的寫作計畫。
當然,處在資訊膨脹的21世紀,我明白有太多的網路影音等媒體內容等著我們去消化,紙本閱讀幾乎顯得是種懷舊般的衝動了。
但正因如此,我想以這樣一本「介紹其他著作」的著作,讓今日忙碌的潛在讀者有機會一窺眾多作品殿堂中流洩出的璀璨光芒,得以對這些經典作品的內容與重要性獲得基本印象,也能較快篩選出符合自己口味的作品。或許在難得偷閒的一天,某位讀者能因這本書的引介而有機會好好欣賞原始作品;甚至在掌握箇中要領之後,從此拓展了新的閱讀領域。或者,,他或她也能和我一樣,從中獲得那股不吐不快的巨大感動。
從插畫開始:當代藝術家之書
首先要承認,漫畫研究其實並不是我的學術專長,我的博士論文寫的是關於歐洲現代畫家的插畫書,先前也出版過關於現代插畫歷史的專書《插畫考:那個開創風格的時代與藝術大師們》(如果出版社,2007)。但在梳理「插畫」這件事的前世今生時,我不自覺地被圖文形式的當代發展所吸引,也因此從插畫研究毫無懸念地一腳跨入漫畫研究的領域。
若要談起西方藝術史中圖文形式的變遷,這整段歷史恐怕得分成好幾冊書籍才能詳述完畢。當中的幾個重要階段,包括了最早的古埃及時代,《死者之書》中圖文並行的前衛風格足可令現代插畫家為之汗顏;中世紀修道院裡,修士們手工製作的經書手抄本閃爍著耀眼金箔與鮮豔色彩登場;接下來,多虧了木刻及蝕刻等不同版畫技法的貢獻,線裝書裡出現了無需手抄、可多次印刷複製的插圖;到了19世紀,石版技術與彩色印刷的發明,使人們的閱讀機會大為提升,也就是在此時,配有文字說明的連環敘述圖畫出現在世人眼前。最後,終於來到了現代意義下的漫畫(comics),以及根據漫畫形式衍伸出的各種變化版本。
扯遠了,這本書並沒有要探討那麼久遠的背景,歷史的回顧不過是要強調,無論名稱為何,圖像與文字的合作始終存在於人類文明之中,圖像敘述這件事並不是什麼新奇的產物,而是經歷不同的時代與文化背景,產生了各異其趣的變化。不過,在這漫長的圖文歷史中,有一波潮流特別值得提出:在19世紀末,由巴黎藝術家與出版商帶動的「藝術家之書」(livres d’artistes),也就是將「書本」這個物件視為一項藝術品,由藝術家進行從圖像、文字到製版的所有過程。無疑地,這大為提高了文字與圖像的整合度,也提升了圖文創作本身的藝術性。
這本書所要介紹的,某種程度上未嘗不可視為現代版的藝術家之書,也就是現代漫畫產物中的特殊類型:「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
正如一世紀前的藝術家之書,圖像小說的創作者以書本的規格,作為藝術發想的舞臺。當然,現代的漫畫發行由於大量印刷,因此並不具備從前藝術家之書那種將書籍本身作為「藝術物件」對待的意涵,也並非每本書都是如限量的版畫印刷般具有收藏價值;然而,即使是電腦印刷,一旦漫畫扉頁上有了作者簽名,或甚至幸運見到那些鑲上畫框、可清楚看出原畫筆觸的原稿,此時眼前的漫畫,便跨越了藝術品與複製品的界線,大幅提升了它的藝術價值,藝術品的靈光在此乍現。
而獨立一冊的圖像小說,也在這樣的意義上,將過往藝術家之書的靈魂,在現代數位社會中繼續傳承。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