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第一章 由破而立:新文化運動後的國語文建設 1
一 前言 1
二 現代國語文教科書的產生 10
三 報刊雜誌裡的國語文教學討論 33
(一)《教育雜誌》裡的國語文教學討論 39
(二)《中華教育界》裡的國語文教學討論 49
(三)《國文月刊》裡的國語文教學討論 63
四 國語文教學專著 75
(一)商務印書館專著舉隅 76
(二)開明書店專著舉隅 77
(三)重要教學專著評析 80
五 結論 88
第二章 蔣伯潛與傳統辭章的現代轉化 97
一 前言 97
二 學養奠基及師承關係 102
三 對「國文」課程的界定 111
四 分進合擊的寫作指導 118
(一)命題審題指導 120
(二)字詞章句指導 121
(三)謀篇布局指導 127
(四)文體風格指導 129
五 從「辭章」到「國文」的現代轉化 133
六 結論 147
第三章 讀寫示徑:蔣祖怡與一九四○年代的國文教育 151
一 前言 151
二 蔣祖怡的著作概述 153
三 國文的定義 164
四 強調課堂外自學 168
五 重視國文基本功 174
(一)對文法、修辭的認知 175
(二)比喻修辭格的新見:「寓言」 178
六 具體指引 183
(一)文法修辭的原則 183
(二)遣詞造句的方法 184
(三)各式文體的作法 196
(四)文病例舉 197
七 結論 202
第四章 時用下的變遷:臺灣當代應用文教本內涵探析 207
一 前言 207
二 發行概況 209
(一)初期:一九五○年至一九七九年 210
(二)餘波:一九八○年至一九九九年 211
(三)革新:二○○○年迄今 211
三 內涵及演變 212
四 重要教本特色分析 217
(一)張仁青編著、成惕軒校訂《應用文》 217
(二)黃俊郎編著《應用文》 222
(三)張高評主編《實用中文講義》 230
五 結論 234
徵引文獻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