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七):政治經濟學與本土篇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七):政治經濟學與本土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112415
陳添壽
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3月14日
167.00  元
HK$ 141.95  






ISBN:9789577112415
  • 叢書系列:臺灣政經史系列
  • 規格:平裝 / 378頁 / 17 x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臺灣政經史系列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文史哲類 > 歷史 > 史學專題











      本書共分為理論篇、實證篇、訪談篇等三部分。



      第一部分【理論篇:通識政治經濟學】,包括:第一章至第六章,是「通識政治經濟學」性質的屬於通論性介紹。



      第二部分【實證篇: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小史】,包括:第一章至第十章,是以「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小史」作為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的實證性分析。



      第三部分【訪談篇:戒嚴時期的中華民國與臺灣】,分〈八二三炮戰與高舉副司令官被調職案之探討〉,和〈蔣經國時代「本土化」的歷史性意義〉等兩篇。



    本書特色



      本書透過「政治學」、「經濟學」與「社會學」這三門社會科學的基礎學科,

      以跨學科的整合性知識來建構「通識政治經濟學」理論,

      讓讀者系統性了解臺灣政治經濟思想的發展脈絡。


     





    自 序



    第一部分 理論篇:通識政治經濟學

    第一章 緒論

    ? 一、政治經濟學的國際性

    二、政治經濟學的政治性

    三、政治經濟學的經濟性

    四、政治經濟學的社會性

    五、政治經濟學的整合性

    第二章 傳統政治經濟學

    一、希臘羅馬的政治經濟

    二、中古世紀的政治經濟

    第三章 近代政治經濟學

    一、重商主義的政治經濟

    二、重農學派的政治經濟

    三、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

    第四章 自由經濟政治學

    一、自由主義海耶克

    二、貨幣主義傅利曼

    第五章 政府主義經濟學

    一、社會主義馬克思

    二、歷史制度李斯特

    三、國防經濟凱因斯

    第六章 新政治經濟學

    一、新自由主義經濟學

    二、當代新政治經濟學



    第二部分 實證篇: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小史

    第一章 緒論:臺灣政經思想史研究途徑

    一、主體性與整合性的研究途徑

    二、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的分期

    第二章 村社體制與原住民時期政經思想 (-1624)

    一、早期臺灣住民的族群源起

    二、村社共同體制的聚落型態

    三、私有土地意識形成與發展

    四、初級農業經濟的生產結構

    五、原住民時期發展的氏族化

    第三章 重商體制與荷西時期政經思想 (1624-1662)

    一、福爾摩沙與國際首次接軌

    二、重商體制的公司經營型態

    三、王田制度形成與農業生產

    四、租稅田賦與國際貿易政策

    五、荷西時期福爾摩沙國際化

    第四章 冊封體制與東寧時期政經思想 (1662-1683)

    一、南明東寧王國的海商型態

    二、冊封宗主體制的君臣思想

    三、寓兵於農的經濟屯田政策

    四、東亞貿易轉運中心的建立

    五、東寧時期臺灣發展土著化

    第五章 皇權體制與清治前期政經思想 (1683-1860)

    一、大清帝國的皇權政經思想

    二、農本思想與多重土地結構

    三、宗族組織與民間分類械鬥

    四、近代工業發端與產業調整

    五、清治前期臺灣發展邊陲化

    第六章 移墾體制與清治後期政經思想 (1860-1895)

    一、臺灣與國際體系的再接軌

    二、沈葆楨擘劃撫番開山並進

    三、臺灣建省與劉銘傳的新政

    四、臺灣民主國的成立與幻滅

    五、清治後期臺灣發展定著化

    第七章 軍國體制與日治時期政經思想 (1895-1945)

    一、帝國主義的國家軍事體制

    二、大正民主思潮與臺灣請願

    三、米糖產業相剋的政經競逐

    四、國防軍需品業與南進戰略

    五、日治時期臺灣發展殖民化

    第八章 黨國體制與中華民國政經思想 (1945-1987)

    一、蔣介石戡亂戒嚴的黨國體制

    二、計劃性自由經濟與黨國資本

    三、蔣經國執政初期本土化政策

    四、經濟三化策略與社會的劇動

    五、戒嚴時期臺灣的中華民國化

    第九章 轉型體制與中華民國政經思想 (1987-2020)

    一、蔣經國執政後期與臺灣解嚴

    二、李登輝執政前期的深耕本土

    三、李登輝執政後期的臺灣意識

    四、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大陸政策

    五、轉型期中華民國發展民主化

    第十章 結論:臺灣政經思想與中華民國未來

    一、新冷戰時期國際政經思想發展趨勢

    二、臺灣政經思想主體性與整合性建構



    第三部分 訪談篇:戒嚴時期的中華民國與臺灣

    八二三炮戰與高舉副司令官被調職案之探討

    一、前言

    二、二二八事件與太康艦長高舉

    三、八二三炮戰運補計畫的爭議

    四、高舉副司令官直擊炮戰現場

    五、高舉副司令官被調職案始末

    六、美軍與國府安定國家政局思考

    七、結論

    蔣經國時代「本土化」的歷史意義

    一、前言

    二、蔣經國「吹臺青」的論述

    三、言論自由管制的新聞記述

    四、解嚴前後溫州街文化記憶

    五、結論 ?



    ?





    自序

    ?

      2016年,我從中央警察大學專職退休的改聘兼任,和受聘臺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之後,我開始利用審修【元華版】《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的機會,又重新將過去在學校課堂上為學生準備的講義,以及在這段時間裡同時應各大學和社團做講演所準備的稿件大綱,做了一次的全面性閱讀與整理。



      回溯我從1990年代前後的開始在大學授課,除了在國立空中大學商學系兼課之外,也陸續在當時還稱為學院時期的臺北商業大學國際貿易系,與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講授「經濟學」、「教育經濟學」和「經濟思想史」等課程。



      2000年之後,我又開始在中央警察大學講授「經濟學概論」、「臺灣政經與兩岸發展」、「臺灣治安史」,以及在警大推廣中心為警察講授「政治在警政上的運用」,和「臺灣警政發展史」等課程。



      西方有句諺語:「潮水與時間是不等人的」。回想自己這幾十年來的教學生涯和授課的內容,似乎都是為了我在大學通識教育的講課作了準備,也是為我在政治經濟學領域的理論研究與實務提供了論證,滋養我得以彙集成【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的套書。



      「政治經濟學」相對於「政治學」或「經濟學」的研習者而言,是有異於其特別的專業性,儘管我多年來自己也都深深地有這種的感觸,我時時警惕自己如何透過「政治學」、「經濟學」與「社會學」這三門社會科學的基礎學科,以跨學科的整合性知識來建構「通識政治經濟學」理論。



      在內容既屬於通識的政治經濟學,我在文字處理盡可能寫的簡潔通俗,和口語化的表達流暢,讓大家看得懂,也聽得懂,這是我在課堂授課和出版文字的最大原則。



      本書共分為理論篇、實證篇、訪談篇等三部分:



      第一部分【理論篇:通識政治經濟學】,包括:第一章至第六章,是「通識政治經濟學」性質的屬於通論性介紹。



      第一章,緒論。分:政治經濟學的國際性,政治經濟學的政治性,政治經濟學的經濟性,政治經濟學的社會性,政治經濟學的整合性。



      第二章,傳統政治經濟學。分:希臘羅馬的政治經濟,中古世紀的政治經濟。



      第三章,近代政治經濟學。分:重商主義的政治經濟,重農學派的政治經濟,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



      第四章,自由經濟政治學。分:自由主義海耶克,貨幣主義傅利曼。



      第五章,政府主義經濟學。分:社會主義馬克思,歷史制度李斯特,國防經濟凱因斯。



      第六章,新政治經濟學。分: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當代新政治經濟學。



      第二部分【實證篇: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小史】,包括:第一章至第十章,是以「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小史」作為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的實證性分析。



      第一章,緒論。分:主體性與整合性的研究途徑、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的分期。



      第二章,村社體制與原住民時期政經思想(-1624)。分:早期臺灣住民的族群源起、村社共同體制的聚落型態、私有土地意識形成與發展、初級農業經濟的生產結構、原住民時期發展的氏族化。



      第三章,重商體制與荷西時期政經思想(1624-1662)。分:福爾摩沙與國際首次接軌、重商體制的公司經營型態、王田制度形成與農業生產、租稅田賦與國際貿易政策、荷西時期福爾摩沙國際化。



      第四章,冊封體制與東寧時期政經思想(1662-1683)。分:南明東寧王國的海商型態、冊封宗主體制的君臣思想、寓兵於農的經濟屯田政策、東亞貿易轉運中心的建立、東寧時期臺灣發展土著化。



      第五章,皇權體制與清治前期政經思想(1683-1860)。分:大清帝國的皇權政經思想、農本思想與多重土地結構、宗族組織與民間分類械鬥、近代工業發端與產業調整、清治前期臺灣發展邊陲化。



      第六章,移墾體制與清治後期政經思想(1860-1895)。分:臺灣與國際體系的再接軌、沈葆楨擘劃撫番開山並進、臺灣建省與劉銘傳的新政、臺灣民主國的成立與幻滅、清治後期臺灣發展定著化。



      第七章,軍國體制與日治時期政經思想(1895-1945)。分:帝國主義的國家軍事體制、大正民主思潮與臺灣請願、米糖產業相剋的政經競逐、國防軍需品業與南進戰略、日治時期臺灣發展殖民化。



      第八章,黨國體制與中華民國政經思想(1945-1987)。分:蔣介石戡亂戒嚴的黨國體制、計劃性自由經濟與黨國資本、蔣經國執政初期本土化政策、經濟三化策略與社會的劇動、戒嚴時期臺灣的中華民國化。



      第九章,轉型體制與中華民國政經思想(1987-2020)。分:蔣經國執政後期與臺灣解嚴、李登輝執政前期的深耕本土、李登輝執政後期的臺灣意識、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大陸政策、轉型期中華民國發展民主化。



      第十章,結論:臺灣政經思想與中華民國未來。分:新冷戰時期國際政經思想發展趨勢、臺灣政經思想主體性與整合性建構。



      第三部分【訪談篇:戒嚴時期的中華民國與臺灣】,分〈八二三炮戰與高舉副司令官被調職案之探討〉,和〈蔣經國時代「本土化」的歷史意義〉等兩篇。



      訪談的第一篇〈八二三炮戰與高舉副司令官被調職案之探討〉,是我根據高舉(字超然)將軍長公子高紹舉先生所提供整理的資料,分別是我在臺北與其在紐約採取筆談方式所陸續完成的。



      我本有意把與高舉副司令官家屬筆談內容的全文,一起列進本書的訪談篇裡,但在徵求高舉副司令官家屬的意見之後,因為有其他的顧慮,所以全文未刊稿《八二三炮戰補遺──高舉將軍的志事平生》,惟有待適當時日再做考量。



      訪談的第二篇〈蔣經國時代「本土化」的歷史意義〉,我主要的與談人是周伯乃先生、楊正雄先生等二位前輩。他們都是在戒嚴時期的蔣經國時代,擔任要職和經歷過重要事件的人士。我借重他們的服務經驗和對於臺灣政經社文發展的見證,做了深入的訪談。



      周伯乃先生曾得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國軍文藝金像獎、教育部詩教獎等等,亦先後擔任過陳奇祿行政院政務委員室秘書、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專門委員,和《中央日報》、《臺灣笠報》、《實踐月刊》等多種刊物主編,以及財團法人道藩文藝基金會副董事長、中國詩歌藝術學會理事長等要職。



      周伯乃先生於2003年榮獲美國帝舜國際文化大學頒贈「四維八德」獎章、2004年榮獲美國共和黨亞裔黨部總部頒授「卓越成就獎」,表彰其多年來對文學和文化交流的卓越貢獻。主要著作,出版有《論現實主義》、《現代詩的欣賞》、《古典與現代》、《情愛與文學》、《周伯乃散文選》等30多部。



      楊正雄先生是《曙光文藝》雜誌的創辦人。1958年,《曙光文藝》先以油印方式出刊,轉用鉛印先後出版月刊、周刊、雙月刊。執照一度借給「笠」詩刊及陳千武先生。1973年1月,執照被註銷。2003年7月,再出版《新曙光文藝》季刊,2005年1月,因難敵數位化時潮而宣布停刊。



      楊正雄先生歷任中國詩歌藝術學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華民國青溪新文藝學會常務理事,亦曾在政府公職單位服務多年。著有《樹》、《婚姻與畸戀》、《曙光文藝傳奇》等書。1958年至1973年,當他特別在《曙光文藝》主持編務的期間,正值戒嚴時期警備總部管制雜誌出版最嚴厲的白色恐怖時期。



      回溯我自己於1978年底,當屬戒嚴時期蔣經國推動「本土化」的期間,從學校教員轉入體制內工作的澎拜熱情時刻。自認為是一位自由主義者所奉行的政治思維與行動,堅信「真正的政治介入不僅是在現存關係的體制內運作,而且是要去改變那決定事情運作方式的體制本身」。這也是自己迄今,堅守選擇民主體制內改革的信念。



      所謂「蔣經國時代」的期間,主要是從蔣經國先生於1972年6月任行政院長開始,到1988年1月13日的過世為止。對照本文〈蔣經國時代「本土化」的歷史意義〉所與談內容,包括蔣經國「吹臺青」的論述、言論自由管制的新聞記述、解嚴前後溫州街文化記憶等三部分,亦多少記述了本人的經歷、觀察與學思,其部分文字並先後摘錄發表在《臺灣商報》(電子報)的【溫州街瑣記】專欄。



      余英時說他寫到中國現代,是通古今的問題,認為政治史可以劃界,可思想史不能劃界。我寫臺灣政經思想史,基本上是建構在主體性與整合性(綜合性)動態進行式的途徑,意圖匯流臺灣4百多年來與中華民國政經發展的一項歷程,這是我數十年教學與研究的課題,亦已成為是我不停地思考與書寫的志業。



      近年來,拙作【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彙集的系列內容,皆屬「專題研究」的性質,我希望未來能特別針對本論叢(卷七)的這篇〈臺灣政經思想小史〉作為基礎,累積更多相關資料來豐富《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長編》的撰寫。



      胡適之先生在北京大學授課資料的整理《中國中古思想小史》,和累積的寫成《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他說:「長編」的意思就是放開手去整理原料,放開手去試寫專題研究,不受字數的限制,不問篇幅的長短。一切刪削,剪裁,都留待將來再說。「長編」是寫通史的準備工作;這就是說,通史必須建築在許多「專題研究」的大基礎之上。



      我的〈臺灣政經思想小史〉與《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長編》的撰寫構想,就是受到胡適之先生治學精神與方法的影響,努力學習胡適放開手去整理原料的《小史》,和試寫多篇「專題研究」的彙集《長編》,就是希望去準備以「通史」性質,與完成《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的書寫,特別是在思想言論自由的民主臺灣,和在自己有限餘生的歲月裡。



      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我抱持「凡事困知敏行的磨練自身功夫」,也深知人一生終究將「歲華不為衰翁駐,且付餘生一笑中」的感嘆。我是越來越相信梁實秋先生說的:「讀書或做學問,著實需要有紀律,而不是純然是興趣」的話來。



      這些年,我特別要感謝元華文創公司、方集出版社和他們的編輯團隊,分別為我出版了【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拙耕園瑣記系列】和【蟾蜍山瑣記系列】的紙本和HyRead電子書,我亦盼望大家的不吝指教。?  




    其 他 著 作
    1. 臺灣警政治安史論述稿
    2. 筆記與對話(續集) :戰後臺灣自由主義知識典範言論述
    3.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八):文創產業與法政篇
    4. 筆記與對話:臺灣百年雙源匯流文學的淒美絢麗
    5. 紀事下茄苳堡 : 臺南府城歷史情懷
    6. 稻浪嘉南平原︰拙耕園瑣記系列之肆
    7. 流轉的時光:臺南府城文化風華
    8.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六):人文主義與文化篇
    9.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五):臺灣治安史略
    10. 臺南府城文化記述
    11.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四):民族主義與兩岸篇
    12.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三
    13.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二)
    14.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
    15. 警察與國家發展:臺灣治安史的結構與變遷
    16. 台灣經濟發展史略《揭開致富面紗》
    17. 台灣治安史研究:警察與政經體制關係的演變
    18. 台灣經濾發展史
    19. 文化創意與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