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晨曦碎語

晨曦碎語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875352
蘇曉康
印刻
2022年3月04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9863875352
  • 叢書系列:蘇曉康作品集
  • 規格:平裝 / 408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蘇曉康作品集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蘇曉康? 個人、家國與文明的思辨

      幻滅、休克與重生煎熬出來的精神自傳




      他從「共和國同齡人」走向「終身的流亡者」

      也是「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樓塌了」的一代人

      西子湖流向塞納河

      《河殤》也回溯到「五四」

      五四與八九演出在一個廣場

      天安門有沒有把紅衛兵與學運一線貫通

      青春被燒焦、浪漫浸淫著暴力、八○年代攔腰斬斷

      灰飛煙滅、血染長街、大骨架被大時代拆解

      去國流亡、離魂歷劫、失語與癱廢

      歷史翻轉、人命危淺、寂寞與孤絕

      他領悟:「人,終須面對的是內在的自己。」

      那個內在靈物,便是你的心智,你不能言明又制約你的

      個人為體制藏污納垢,私域恰好反射著公域

      他將個人際遇、政治風雲、人文思潮、歷史因緣等梳理成冊

      窺覷世態、臨摹感懷、記人記事,一個知識人的承載與唏噓



    本書特色



      1989年蘇曉康出逃香港,回應「六四」近兩萬字專訪,首次完整揭露。



      評析趙紫陽、胡耀邦、李鵬,悼方勵之、劉賓雁,解讀劉曉波、高行健、廖亦武、王丹、柴玲;追蹤「五四」胡適、梁實秋、知堂;描摹余英時與海外飄泊學人的身影。

    ?


     





    (代序)媽媽的墓塚



    輯一? 自紀

    塞納河畔——最初巴黎鱗爪

    灰飛煙滅一甲子──共和國同齡人的回首

    專訪八九年剛逃亡到香港的蘇曉康——與蔡淑芳談「六四」

    對八○年代做個交代——與季季對談《屠龍年代》

    《河殤》的創作衝動與參照系

    生死與人神之間

    精神癱瘓與書寫休眠——《離魂歷劫自序》增訂版自序

    二十年又見台北——我與一座島嶼的因緣

    告別中國二十年——與《開放》主編金鐘談身世



    輯二? 血光

    趙紫陽六四攤牌餘談——置鄧小平於「全民公投」之境

    「紅小鬼」源流考——從胡耀邦到胡青幫

    李鵬政治智商析疑——兼談八九年的一個錯覺

    似彗星,之升起,之隕落——追悼天文學家方勵之

    尋找「八九」更深處的東西——讀《王丹回憶錄》

    穿海魂衫的女孩——《柴玲回憶》解讀

    理性的尷尬與孱弱

    可操控的民粹運動——大眾心理學研究下的文革

    「六四」屠殺改變了人類歷史



    輯三? 尋蹤

    五四拾穗——梁實秋、胡適、知堂等

    賽珍珠與五四文人──一個西方視角

    忽到龐公棲隱處——余英時素描

    真空、烏托邦與民族主義——試論中國反傳統主義的「林毓生分析範式」

    通天人的東西異同——基督教和儒家兩個視角

    見證人——序王友琴《文革受難者》

    豈容青史盡成灰——五十年抗拒遺忘

    一件當代史文物



    輯四? 別夢

    認同的亢奮與迷亂——「啟蒙心態」化解以後

    神話與解咒

    解釋歷史並非兒女情長

    萬塚千塋是百姓

    晚涼天淨月華開——話說《河殤》出洋之後

    女人一台戲──「六十年」評說的一個側面

    非自願的流亡——懷念劉賓雁

    中國人誤會文學太甚——高行健的文學理由

    文化的飄零



    輯五? 存亡

    劉曉波把激進煎熬成溫和

    「讓我們來講故事」——閱讀廖亦武兼談見證與文獻

    童子功、豔情詩與文評家——康正果的「文化熱」

    浪蕩海外的無根之人——尹萍剪影

    從「五四」到《河殤》——一場文化盛會的因緣

    浪漫不再遺傳

    退回人文,歸於平淡





    自序



    媽媽的墓塚




      二十年前逃離中國之際,覺得不久便能回家的。

      二十年的流亡生涯,已將回家漸漸看淡了。

      二○○三年春天倉促回國奔喪之後,開始掐斷回家的念想。



      沒有人不想回家的。我沒有很重的家鄉思念,只是非常想念媽媽。我的媽媽是一位報館編輯,八九那年已經退休在家,其實她剛六十五歲,但身體很差,從二十幾歲起就被嚴重失眠所折磨,人熬得乾瘦乾瘦。我媽這麼苦的一生,就因為出身不好,而她天生敏感、剛強,一個受不得氣的人,偏就要你處處忍氣吞聲,媽一輩子像是被委屈耗乾了似的,待到我大禍臨頭,她便遭到致命的最後一擊。兩年後,有天下午她出門取牛奶,就栽倒在街上,再也沒有醒來。當時我正在舊金山開會,不能回家奔喪,只好到金門大橋上,朝著東方,往海裡撒花瓣……



      父親後來寫信告訴我:「差不多有一年時間,她經常坐在自己屋裡的沙發上,偷偷哭泣。我問她哭什麼,她說擔心曉康,我說哭有什麼用,她說她止不住。她陸陸續續哭了一年。」



      媽媽早在文革中就留下一紙遺言,死後不留骨灰、不建墓穴,但父親說,曉康還在外面,她要等他回來的。所以父親在京郊長辛店太子峪陵園,買了一方墓塚,葬下媽媽的骨灰。從此,我飄蕩在海外,心裡便生出一個牽掛來,被那萬里之遙的什麼揪著,很久我才悟到,媽媽的墓塚,就是我的家。那是一個要我去還願的所在,可是我去不了。如此歲月倥傯,其間我們遭遇種種,一言難盡。二○○○年底,我的兒子入籍成為美國公民,我要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趁寒假回國一趟,給他奶奶去上墳。我把當年站在金門大橋時手臂上戴的黑紗,交給兒子叮囑他親手擺在奶奶的墓前。在北京,等到大雪初霽,爺爺便領著孫子去陵園祭掃,交通依舊艱難。兒子一絲不苟地照著我的要求做了,替我給他奶奶磕了頭,還拍了照片帶回來給我看,我在心裡還是不能說服自己,這就算是了卻我的心願嗎?但兒子替我去完成了我無力履行的一樁儀式,我是永遠感謝他的。



      我父親見到自己唯一的孫子時,右眼幾乎看不見了,因為白內障的緣故,這是我催促兒子上路的第二個原因。我非常害怕父親等不及看孫子一眼,就完全失明,那會叫我鑄成另一個大錯,而終身悔恨。其實父親並非只想見孫子,他只是不說他也想我。我對父親說,我邀請你出來探親吧,但他不肯。他開始跟我通信,給我講家中和家族的許多故事,只是避開回憶他自己。



      二○○三年春,父親在體檢時突然查出肝癌晚期。三月五日我接到家人的電話,馬上去紐約中國總領事館申請簽證,得到的答覆是,你的事情需要請示,回去等消息吧。這一等就是三個星期,父親在三月二十二日黃昏時分撒手,而三月二十八日我才得到簽證。這個簽證,還附加了三個條件:不見媒體、不發表言論、不接觸敏感人物,我有權利拒絕嗎?我必須回國奔喪,不是我的權利而是我的人倫,為了履行倫理而只好放棄權利,是個人面對國家怪獸時的無奈,我想,無數中國人跟我有過同樣的經歷。我的父親不是也放棄了讓我見他一面而出國的權利嗎?



      回到北京,家人才告知這次我被允許奔喪的細節。事實上,我獲知父親病危而向中國政府要求的簽證,是被拒絕了;與此同時,北京的家人獲得提示:除非老爺子本人提出要求,否則沒有商量餘地。家人只好以父親的名義草擬一封信,拿到病床前念給他聽,這麼做,等於將絕症直接袒露給病人。父親簽字以後,一個禮拜就走了。他簽了一封自己的絕命書。從冰冷的程序角度來說,這個黨是接受了我父親提出的要求,即允許他那流亡的兒子回國為他送葬,由此而體現了對他的「人道主義」,那彷彿也是間接地施行於我的。我只是不知道,父親在彌留之際,明白了此種「人道」的含義沒有。



      「組織上」自然是要為父親舉行遺體告別的,雖然他本人在遺囑中已經寫明「我死後不發訃告,不開追悼會和遺體告別會,不寫生平簡歷」等等;我們作為子女,也無法替他持守遺願。這個儀式,定在八寶山公墓的「菊廳」,告別者多為父親生前的同僚,於是我事先得到通知,其中許多人不方便與我碰面,儀式將分為兩段進行,前一段是「官辦的」,要我迴避;他們辦完之後,專門留下幾分鐘的儀式,乃特意為我一人舉行。我又能拒絕嗎?我只出現在父親的私人身分的這一面,其實也好。當我一個人被擋在「菊廳」外面的時候,忽然覺得,我回到這裡來竟有點荒唐似的。裡面有人來叫我,說輪到你了。我慢慢走進那「菊廳」,抬眼看見父親寬厚的遺容,我很想跪下去磕三個頭,可在這陌生而敵視的氛圍中,我竟跪不下去……



      後來,我跟姐姐一道取來父親的骨灰,彷彿父親才回到我們家中。捧著盛骨灰的紅綢袋,微微燙手,好像父親的體溫還在。接下來,我們還有難題:父親的骨灰盒,要不要送進八寶山革命公墓?若是這樣,媽媽怎麼辦?她還一個人躺在太子峪陵園呢。媽媽自然是沒那進八寶山的「資格」,她也不要進那裡去。我們有什麼理由讓父母的骨灰分開安放呢?



      我終於自己來到媽媽的墓塚前。她孤零零地躺在這裡,等了我整整十二年。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理當依循風俗,年年清明來此祭掃,這是起碼的人倫,可我卻無法履行這一點點為子的孝道。我跪在媽媽墓前深感罪責。來見媽媽之前的幾天裡,我夜夜失眠,被一個艱難的決定所折磨:難道我還要讓媽媽獨自躺在這裡嗎?父親也走了,他把這個問題留給了我。媽媽待在這裡,是在守望她那流亡海外的兒子,今天她終於等來了我,媽媽留在這裡的理由已經消失。我要帶她離去。



      不久,我們姐弟三人,加入北京殯葬系統組織的骨灰海撒人群,來到天津塘沽渤海灣,捧著父母的骨灰,登船馳入海灣,親手將骨灰撒進大海。我是長子,我承擔這個決定的全部責任。我對姐姐弟弟說,父母皆有遺囑,兩人都堅持他們死後不留骨灰,僅以尊重死者遺願這一點而言,我們也只能這麼做。



      對我而言,媽媽的那個墓塚一旦空了,我的牽掛也就消失了。中國再也沒有我的家。


    二○○九年春




    其 他 著 作
    1. 海慟
    2. 瘟世間
    3. 西齋深巷
    4. 鬼推磨:中國魔幻三十年(1989-2019)
    5. 屠龍年代:中原喪亂與《河殤》前傳
    6. 寂寞的德拉瓦灣
    7. 離魂歷劫自序(增訂版)
    8. 河殤(修訂版)
    9. 離魂歷劫自序
    10. 龍年的悲愴 ─ 《 河殤》爭鳴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