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高山行

高山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799903
程兆熊
華夏出版有限公司
2022年3月09日
73.00  元
HK$ 69.35  






ISBN:9789860799903
  • 叢書系列:程兆熊作品集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4.8 x 21 x 0.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程兆熊作品集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旅遊文學











      睽違山地調查十六年後,再次重返山林,眼見因以其所帶領的調查報告建議發展後,跨時代的臺灣山地風貌與經濟的變化,再遇當年為他背行李的山胞因種果樹而成大富翁的欣慰與歡喜。



      以文學之筆,為每一趟的山地旅程賦以詩歌。純樸質實的古詩體例,為科學的山林調查,增添臺灣地景文學的豐富篇章。


     





    前言

    1. 題詩(一)、(二)、(三)

    2. 福壽山、武陵、武嶺、梅?、?境

    3. 北東眼大山

    4. 大關山一帶

    5. 阿里山、祝山

    6. 玉山

    7. 梨山、環山、勝光、佳陽、?山

    8. 能高山林場

    9. 大禹嶺

    10. 合歡山

    11. 四季村、土場、南山村、馬羅亞

    12. 果園、瑞岩、霧社、廬山、春陽

    13. 天池

    14. 慈恩、洛韶、天祥

    15. 六龜、梅山、桃源、甲仙、小林

    16. 天龍、利稻、摩天、向陽、埡口

    17. 東眼山、梨山、合歡溪、天池

    18. 又上佳陽梨山一帶

    19. 枕頭山、拉拉山、棲蘭山

    20. 五上關山

    21. 七上梨山

    附:高山行─仙跡巖









      高高山上行,久久鵝湖憶;

      但願世間人,深深解此意!



      《高山行》一書,乃我近一年半爬山越嶺時之新著;而《憶鵝湖》一書,則為二十年前離鵝湖書院後之舊作。二書合印,係因知交彭震球?授之愛我舊作,而我則深感舊作重印,若無新意新知,終欠妥當,故有此?,並題上一詩。



      憶古禪師有語云:「向不變異處去,去亦不變異。」我之憶鵝湖,如究其實,會無非是「向不變異處去」。而我之高山行,在離鵝湖後,行之一年,行之十年,行至今日,已是二十餘年。原本因為種植桃梨蘋果,但究其實,亦無非是「去亦不變異」!今彼方有一學人云:「……欲知道術多遷變,請向興亡事裏尋。」要知道固不變,豈多遷變?興亡之事,原屬變異,又豈可變中尋變?所言差錯,固不待說。若本此而言,則二書合印,其意自更深長。



      在《憶鵝湖》中,其最可憶之處,是正如鵝湖集中所云「等閒覓得新天地」,此是在傳統中覓得新天地。惟在《高山行》中,其最可念之處,則是「等閒闢得新天地」,此乃是在荒山中闢得新天地。若本此而言,則二書合印,由「便自逍遙天地中」,竟一轉而為有事於天地之間。但一說到有事,又畢竟是無事,而只是在山言山,臨水說水而已。讀者若能於此而不僅觀其文,並觀其心,則在《高山行》一書中,每多題山題水之詩,乃是情不由已,事不由已,當亦不難想見其原由。



      在《憶鵝湖》之前,我曾有《從農業看世界》,《農業與時代》及《山川草木》等書之寫作。此乃是在抗日戰爭中流亡之作。惟我中華民族,終於一戰勝日,細思所憑力量,實乃我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傳統之力。因此之故,在《憶鵝湖》之後,更談群經論諸子,並論山水庭園花木,以及性情之?與大地人物等等。而爬高山,種蘋果,則為欲見之行事。至於與《高山行》同類之作,則猶有《臺灣山地紀行》,《臺灣山地日記》,《高山族中》,《山地書》及資源調查報?等,隨後回至與師友在港所共同創辦之新亞書院中,講授經子與文學時,更有《獅子山頭》,《獅子山頂》,以及《四海之外》與《山川草木外》等書之寫成。此等書,原可一齊重印,惟分量太多,合印匪易,遂只得姑將此《高山行》與《憶鵝湖》二書合印於此。若繼有所作,仍希全印。在抗日戰爭中,我深感我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傳統之力;在二次大戰後,我更深感我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新生之力。蓋在傳統中覓得新天地,必可在荒山中闢得新天地。要知傳統之力,就是開闢之力;開闢之力,就是新生之力。此理至簡,只怕信不及。此力至大,亦只怕信不及。人謂王陽明必可平賊,說是「吾觸之不動」。大概一個人只要能「觸之不動」,便自群魔走開。此在湖山之憶與湖山之行中,亦會每每感覺得到。若在名湖,若在高山,則更有此感。如何如何,讀者正之。



      我家廬山,其上有一黃龍寺。寺旁復有一捨身崖,其下深不可測。相傳王陽明平宸濠後,曾偕弟子至,陽明直立崖端,面不改容,而弟子在旁,則皆失色。又憶王船山有語云:「堂堂巍巍,壁立千?,心地自爾和平。」大抵人在高山之上,若非面不改容而心地和平,則高山之行,終不能久。因此之故,高山之行,會是修行。此心遙遙,此志遙遙,固不待說。



      我家圭?,其上亦有一寺、圭?宗密,即居其中。他習?於澄觀,又學禪於神會。他前後息慮,相繼十年、他在所著《禪源諸詮集都序》之一書中,自云:



      「?潭水底,影像昭眧」!圭?距鵝湖甚近,大約和由南巖至鵝湖之路程,不相上下,此正如朱子詩所稱:「鵝湖此去無多路。」此使鵝湖水底,亦復影像眧昭!而鵝湖久久之憶,影像又豈會朦朧片刻?此水深深,此意深深,亦不待說。



      時至今日,我別鵝湖,已是二十五載。在《憶鵝湖》一書之前端,我曾將同在臺灣之鵝湖師友,一一記上,以誌不忘。只是二十五年以來,大家儘管是向「不變異處去」,而變化卻是多端。一切是千變萬化,人事更是無常。就中鵝湖同學,年紀??,竟在臺灣身亡者前有張君琪珊,後有施君?炎。而吳君憲勛,蔣君永昌,裘君曙舟等,其家庭又發生變化。若鄭咸和君及余鳳麟君等,則遠走南美,無由一見。由此而念罷今人,更念古人;象山朱子,又豈待言?



      由憶鵝湖,又憶十五年前之山地。其時與我同在高山行走者,亦復奔向四方,走向八面。大家儘管是「去亦不變異」,然其變化,自亦無端。惟當我由港返臺不久之後,竟在臺北,猶能晤及從四面八方而來之爬山同伴,為數頗多。對我公宴之餘,並編成通訊錄,由我題詩於其端。我當即題詩二首云:



      「縱然平地起風雷,猶憶當年舊講臺;忽向四方八面去,還從四面八方來。



      ? 欣聞慧命能相續,樂得師生棸幾回;一別匆?十五載,於今個個是賢才。



      「難忘昔日高山上,一陣雨來一陣風;自是安危無不共,寧非甘苦盡相同?



      ? 生涯?喜花和果,浪跡仍分西與東;憑此數張通訊錄,願長牢記在心中」。



      於此,我所能說者,便即為:只「牢記在心中」,就是「向不變異處去」;只「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就是「去亦不變異」。而一到「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時,就更會是「不變異」。由此說到最近之高山行,就更會是「綿綿密密」。無窮之思,不盡之想,都一齊而來,一下而至。



      再說到《高山行》一書,我原已請吾妻抄寫,打算影印,以作紀念。而所謂紀念者,除所以紀念吾師吾友,吾父吾母以外,亦所以紀念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以及各種各樣和萬古千秋之「不變異」。今附上《憶鵝湖》一種舊作,將二書合印,所須加以說明者,暫止於此。惟猶有一附言,即此二書之合印,不能不感謝彭?授震球兄,亦不能不感謝彭誠晃先生,同時仍不能不希求讀者之指正。




    其 他 著 作
    1. 中庸講義
    2. 大學講義
    3. 孟子講義
    4. 論語講義
    5. 中國太平要義:中國農業政治
    6. 九十回憶
    7. 臺灣山地日記:橫越合歡山兼記太平山 大元山之行
    8. 大地邊緣人物:禪門人物的風姿與領悟
    9. 大地人物:理學人物之生活的體認
    10. 一個人的完成:完人的生活與風姿之一
    11. 憶鵝湖:歷史、文化、山川、人物與農村的斷想
    12. 臺灣山地紀行
    13. 高山族中:臺灣宜蘭山地之行
    14. 山地書
    15. 易經講義
    16. 中國文話文論與詩學【P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