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推薦
都靈裹屍布是一塊古老的亞麻布,長14英尺,寬3英尺半,保存在意大利都靈的一座大教堂中,被尊為可能是包裹拿撒勒人耶穌的葬布。然而,在14世紀以前,針對拿撒勒人耶穌疊印圖像的都靈裹屍布議題,沒有明確的歷史記載。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裹屍布在歐洲的幾個地方展出,直到它被安置在義大利北部的都靈施洗者聖約翰大教堂的皇家禮拜堂內。在20世紀初,它因攝影過程須藉由底片負像效果而產生出的對比度,被發現可以看到清晰的人體圖像而聲名大噪。關於該布真偽的爭論一直持續到20世紀下半葉,直到後來人們希望以放射性碳質測定技術,來確定該葬布的確切年代。1988年,三個獨立且享有盛譽的地質年代學實驗室,確定裹屍布的年代可追溯至1260-1370年,即中世紀時期。
天主教會雖然一直對裹屍布抱持讚美的態度,但要以通過絕對無誤的教條來解決該歷史問題時,卻仍猶豫不決。儘管教宗本篤十六世曾將裹屍布描述為「一個圖標」,現任教宗方濟各也將其描述為「人的圖標」,但教會仍小心翼翼地未對其進行認證或特別認可。
透過將該裹屍布上所描繪的明顯傷口與福音書中所記載的進行比較,教宗本篤十六世暗示該裹屍布上的圖像,是一個遭受過如拿撒勒耶穌所歷經過的折磨和苦難之人。教宗方濟各也熱情地對大眾公開建議,可仔細專注思考這神聖的亞麻布。教會並沒有直接證實耶穌的裹屍布,然而這塊葬布上的人像,可能會讓我們想起是耶穌基督。
基督教的教會對裹屍布較缺乏廣泛的熱情。如此冷淡的態度大多是來自對馬丁路德「因信稱義」之教義的強大認同,得到上帝的寬宥是來自白白的恩典,而通過崇拜聖物是不可能獲得寬恕的。不僅如此,執著於裹屍布之類的遺物探究,似乎容易形成屬靈的幼稚而取代了基督徒的成熟。而在宗教改革時期,裹屍布被從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並在法國和義大利公開展出。偉大的改教家約翰加爾文聽說了這件事,在他對〈約翰福音〉的評論中譴責了它:
「傳福音者描述了耶穌的頭上是纏裹著一塊裹頭巾,這已駁斥了天主教的謊言,因他們偽稱耶穌是全身被縫在一件麻布衣服裡,且公諸於無知的百姓,並稱其為『聖衣裹屍布』,還聲稱是被放在五六個不同的地方。如此嚴重的謊言是不能容忍的,因為它公開地與福音派歷史互相矛盾。除此之外,他們還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的奇蹟,以達到這個效果,即在亞麻布上仍然可以看到基督身體的形象。我要向你們表明,若這奇蹟果真如此,傳福音者所傳遞的話,似乎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引自馬丁·馬蒂〈加爾文知道聖經證明都靈裹屍布是不真實的〉的文章(1980 年10月1日)
你可曾思考過:著名的都靈裹屍布是否為包裹耶穌受難屍體的真正葬禮布?為甚麼裹屍布的議題如此有魅力令人著迷?科學永遠無法證明裹屍布裡的人是耶穌,而不是其他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受害者,但相關的推理和邏輯似乎足以說服一些人。裹屍布的存在會對我們的信心有所創建或證實嗎?裹屍布在我們信仰中的作用是什麼?信仰不需要證據,也不需要道具。然而針對裹屍布所研究的相關數據或資料也是不能取代的,對某些人來說,它可以增強信心。接受裹屍布的真實性顯然不能成為正統的標準,但事先拒絕思考這個問題就等於無視基督教的歷史主張。所有批評家的提議都被科學家們駁倒,但相信裹屍布是被造假的人們也不會放棄。裹屍布將會是永遠有爭議的議題。
這塊神祕的布料,一直是歷史上的未解之謎,也不斷地吸引著信徒和對其抱持不可知理論者的想像力和好奇心。事實上,裹屍布是人類歷史上研究最深入的文物。我們如今從《都靈裹屍布密碼》一書中看到相當龐大且豐富的題材而得知,全世界對裹屍布持續探究的興趣並沒有減少。這本書將繼續為對這塊聖布有興趣者,增添更大的激勵作用。
本書是一場考古之旅,也是一個長達十三年的研究計畫和旅程。作者認為自己肩負使命,扮演助產士的角色,為華文讀者帶來有關裹屍布上的豐富資料。許多章節已經出現在其他論壇和場合,現在匯集在一起,可以讓讀者了解裹屍布的全貌和完整故事。作者將現有的歷史、研究和信息以及許多照片結合在一起,以探索這塊神祕的布料,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工作。裹屍布的故事和作者的細緻研究非常值得閱讀與收藏,更確實地說,本書有助於讀者認真對待基督教的歷史主張,並敏銳又直接地將我們的注意力指向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即上帝使被釘十字架的耶穌復活的實踐。
中華福音神學院教務長 周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