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傅抱石:華人百年巨匠系列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630055
林光輝
晶美藝術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1月21日
300.00 元
HK$ 25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8630055
叢書系列:
經典畫冊系列
規格:平裝 / 160頁 / 21 x 29.5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經典畫冊系列
分
類
藝術設計
>
繪畫
>
畫冊/繪畫集
同
類
書
推
薦
極致浮世繪:從江戶到明治時代,日本美學的再發現!(隨書加贈《宮本武藏之鯨退治》書衣海報)
波隆那國際插畫展年度插畫作品2020
平成假面騎士怪人設計大圖鑑:完全超惡
可愛洋服穿搭集 : 小學女生篇
護生畫集
內
容
簡
介
傅抱石屬於「天才型」的畫家,每幅作品都有個人傾注於筆端的才情和激情,在作畫進入最後階段,逐步收拾,整理細節,意猶未盡之際,他常在畫上蓋一方「往往醉後」的印章,寓意「往往醉後見天真」,這動作同時點出了他的生活、創作習慣。傅抱石欣賞魏晉士大夫嘯傲狂狷、放浪形骸的模樣,仿佛有種不可一世的氣概。的確,在他看來,「一幅畫應該像一首詩,一闕歌,或一篇美的散文。因此,寫一幅畫就應該像作一首詩、唱一闕歌,或做一篇散文。」
傅抱石筆下營造的詩情畫意,「淡而有味,湛而彌深,自視自造之美,高朗清澈而具深湛之力」,直至今日,仍籠罩於世界各地,早已成為廿世紀藝術史廣泛討論的對象、展會的焦點、甚至藝術市場的巨星。
上舉這些不可思議的神話,無一不和傅抱石的人格有關。回到1960年代,曾與傅抱石相交、相契的知己宋振庭眼中,「傅抱石是三個因素構成的:首先他是大學者、大詩人。學者的冷靜(科學)、詩人的情感、畫師的筆墨。中國歷史上的畫家,凡能佔有這三條的,才能使中國美術史發生轉折,沒有任何一個例外。」
多年後的今天,策展團隊有系統地將傅抱石之畫作組織編排於本書呈現。《傅抱石──華人百年巨匠系列》旨在透過專書出版,自覺地擔綱「文化載體」的使者,讚頌這位天才的神話,引起更多人對傅抱石藝術的關注,呼喚你我對他的熱情。本書如同一座具體而微的「傅抱石博物館」,通過專文以及各篇對展品的介紹和詮釋,為廿一世紀認識傅抱石之藝術提供更多可供挖掘、深入的材料,盼能有力地回應他在創作之際傾注才情和激情的瞬間。
?
目
錄
[序]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筆墨,山水之間也| 林光輝
[專文] 傅抱石藝術蠡探|張克晉
[專文] 細解抱石 兼看近現代藝術家的使命與變革| 林光輝
[策展論述]
[圖版]
[附錄]
序
序
晶美術館•館長 林光輝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筆墨,
山水之間也。
晶美術館,開館之前出版了《華人百年巨匠》專書,引起不少迴響。開館之後,先後展出了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等大師之作,已經有數千人進館參觀,而眾所矚目的傅抱石即將登場。
傅抱石的繪畫、空靈出塵,山水氣勢磅薄,他寫的史學研究,超過二百萬字,這些年來,研究傅抱石成為顯學,有超過165本的相關書籍研究傅抱石,以傅抱石為主題之碩博士論文或期刊論文總計有2309篇。傅抱石現象已經形成一股重大的影響力,我曾經有機會拜訪台灣藝術碩老張光賓老師,他曾經服務於台北故宮書畫處,他說在年輕時(抗戰期間),學生時代在重慶,他的老師就是傅抱石,他的研究精神,影響了他的一生。張老師致力於繪畫史的研究,爾後他對於元朝畫史研究上出版了好幾部書,即是受到傅抱石先生的影響。
張克晉教授一生喜歡研究藝術史、繪畫理論、他更幸運的參與了1993年台北歷史博物館的展覽策劃,並且到南京抱石故居與他的家屬羅時慧夫人、二子傅二石先生,挑選展件,聆聽他們講述抱石生前之許許多多,看到他的畫室遺留畫具。本館有幸邀請張克晉教授他的二篇大作,〈傅抱石藝術蠡探〉、〈記1993年傅抱石畫作空前大展〉,將更添本書無限光彩,值得一看再看。
我個人深深喜愛傅抱石創作,每每在夜深人靜之時刻,展卷、翻冊、掛軸,神遊在他的山水之間,徘徊而不能自己。每一幅畫都深深的感動了我。
他在四川重慶期間,因為戰爭、工作及家庭因素,錯失了青城、峨嵋的美景,而幸運的是,他居住的金剛坡附近周圍的巴山蜀水,?籠霧鎖,蒼茫雄奇,他自言,此居東南人所不能有的,他每日步行到學校,來回幾公里內,好山好水,充滿了在他周圍的每一個地方,唾手可得,出門就看到了。
萬物有理,四時有序,自然界的定律,莊子〈逍遙遊〉說: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時有明法而不滅,
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所以,蘇東坡在〈赤壁賦〉中說:
惟江上之清風,
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為聲,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這些四季變化,在他的眼中、腦裡醞釀出一幅幅曠世傑作,而美術史上一個石破天驚的革新創舉,就在這個期間,這個地方誕生了,這個被稱為「抱石皴」的山水技法,由他創造,這是藝術家的最高殊榮。
抱石先生喜歡小酌後創作,他有一些佳作會鈐上「往往醉後」之印,他自己已經忘我,陶醉在這些瀑布、流泉、山石、他自己先陶醉在這個山林之間,而後陶醉在自己的創作裡,更讓爾後閱讀、觀看他作品的人,也「往往醉了」。
借用歐陽修〈醉翁亭記〉中之名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筆墨山水之間也。
是為之序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