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整合運用差異化教學和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整合運用差異化教學和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744569
Carol Ann Tomlinson,Jay McTighe
侯秋玲
心理
2022年1月19日
100.00  元
HK$ 95  






ISBN:9789860744569
  • 叢書系列:課程、學習與教學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3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課程、學習與教學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教育類 > 教育 > 課程與教學











      老師每一天都在奮鬥,想要帶給學生高品質的教學。然而,條目繁瑣的學科課程內容標準及伴隨而來的績效責任考試,讓許多教育者備受困擾,感覺教學被重新導向到可能把師生都搞得筋疲力盡的方向。教育者需要一個模式,一方面肯定課程標準的核心必要性,另一方面也確保學生真正理解學科內容並以有意義的方式應用所學。對許多教育者來說,重理解的課程設計(UbD)滿足了這樣的需求。



      同時,老師們也發現,越來越難以忽略教室裡學生的多元差異,老師若是只給學生「上菜服務」一種課程(就算是優質的課程),卻沒考慮到學生多元不同的學習需求,通常沒有幾個老師會覺得他們的教學工作有效或令人滿意。對許多教育者而言,差異化教學(DI)提供了一個好架構,在規劃教學時納入學生的多元差異此一關鍵要素,來處理和滿足學生的多元學習需求。



      本書整合這兩個模式,提供讀者全新觀點來看待教育者面對的兩大挑戰──在課程標準主宰的時代設計強而有力的課程,並確保各式各樣的學生在課業學習上都能成功。每個模式都強化另一個模式,重理解的課程設計主要是課程設計的模式,焦點放在我們教的是什麼(what);差異化教學主要是教學設計的模式,焦點放在我們教的是誰(who)、我們在哪裡教(where)及我們如何教(how)。本書作者告訴你如何整合運用逆向設計和差異化教學原則,打造能夠教導所有學生學習核心知識技能的課程與教學計畫。



      以有意義的方式連結學科內容和學生,是老師每一天努力做到的事情。UbD和DI攜手合作,提供發展課程與教學的架構、工具和指導原則,幫助老師達成這個目標,帶給學生最好、最有效的教與學。


     





    1 UbD和DI:不可或缺的夥伴關係

    2 教學裡真正重要的是什麼?(學生)

    3 學習裡真正重要的是什麼?(內容)

    4 規劃成功學習時,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5 在多元差異的教室裡,考量學習的證據

    6 結合UbD進行回應式教學

    7 在多元學業能力的教室裡,為理解而教

    8 評分與成績報告

    9 整合UbD和DI看課程與教學

    10 朝整合運用UbD和DI前進

    附錄

    參考文獻



    ?





    譯者序



      從2016年《核心問題:開啟學生理解之門》翻譯出版至今,已歷經九刷,確實引起不少教育工作者閱讀、討論和反思我們的課程與教學,而在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核心素養導向宣導的推波助瀾下,「核心問題的設計」也成為許多研習場合的熱門主題,透過 Google大神,你可以找到許多大同小異的講義簡報資料,也可以看到不少現場教師運用重理解的課程設計(UbD)模板寫出來的教案和核心問題。以譯者的角度來看這些現象,好像我們當初所期許的「讓核心問題成為帶動下一代課程與教學革新之泉源」,有那麼一點「美夢成真」的感覺。



      在此熱潮當中,我也收到一些學校和教師專業成長團體的邀請,跟他們一起探討核心問題設計與運用。在不同成員與場合的討論之中,我漸漸看到了兩個亟需深入探究與處理解決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教師若沒有真實了解「重理解的課程設計」的理念、原則與設計過程,如何設計與運用核心問題?特別是不少老師都習慣以教科書單一一課課文為出發點來思考課程與教學,希望他們改以「學科領域核心重要的理解和技能」為目標來進行設計,就會燒壞不少人的腦袋..但想要學生理解的大概念沒有找出來,怎麼可能轉化成核心問題呢?另一個麻煩是有些老師混淆了「閱讀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的四層次問題」跟「為理解而教(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的核心問題」的範疇,甚至誤以為閱讀理解較高層次的問題就是核心問題..,但核心問題所要開啟的學生理解(understanding),其意涵與面向其實比閱讀理解來得更廣闊也更深入。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或為理解而教的目標,在於引領學生去探究和學習各個學科領域非常重要、可遷移應用到跨領域、跨校內外生活情境的大概念和過程技能,而有些老師似乎在判斷與決定UbD第一階段的設計重點時已經產生誤解,只以單課課文的內容精熟和能夠回答考試題目為目標是非常不足以教出面向未來的學生的。秉持著這種宏大深遠的教育理念,UbD的第二和第三階段談的是學生學習理解證據的收集與解析,真實情境應用的實作表現任務設計搭配對準目標的評量規準,以及有效組織運用核心問題、多元學習素材、各種教學和評量活動的原則。UbD是以這樣三階段的設計過程來指引老師發展出優質的課程計畫,老師對此若欠缺背景理解認識,可能只會把核心問題設計與運用得如同一般的教學提問問題,只用在檢核學生是否知道正確標準答案,而非用來啟動學生探究思辨學習的力量,啟發學生建構、達致大概念的理解。



      第二個問題是:有了較為理想的UbD單元課程計畫之後,如何確保各類不同的學生都能吸收、消化優質課程設計帶來的學習經驗,促進所有學生的理解與成長?過去幾年,我一直在臺灣師範大學執行國中小補救教學�學習扶助師資增能培訓計畫,有許多進入課堂觀察教學的機會,深知「美好的計畫趕不上學生的變化」,老師一旦未能掌握或錯估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可能反應,又執著於原先的課程教學設計時,就會在每個教學活動出現落差之時不知如何回應,小者直接講述帶過,大者慌亂迷失目標,總之就是毀了原有的美好課程計畫,令人慨歎「白費功夫」─但課程設計的思考明明是非常重要的!這些現場教學的觀察,指引計畫團隊開始關注差異化教學(DI)的理念內涵和實踐方法,也在進階培訓課程中提供一些導論型的概念架構和入門的教學做法,希望老師們能多了解學生的準備度、興趣和學習風格,進而在內容、過程、成果和情意環境上做差異化處理,讓美好的課程計畫一路走到教學實施和成果評量都同樣美好。



      在此過程中,我接觸到了Carol Ann Tomlinson教授的著作,每每在閱讀當中感受到大師以平實又帶美感的語言道出關懷照顧所有學生的教育力量,而這樣的寫作語言跟《重理解的課程設計》兩位大師的理性論述語言(弦外之音:不夠平易近人)有頗大的差異。某些用心精進的老師反映想透過《重理解的課程設計》以了解核心問題的設計原理有閱讀上的困難,讓我開始尋找較為友善的參考工具書。幸運的,我找到了這本書,運用更加平易近人的語言來解釋說明「重理解的課程設計」和「差異化教學」的理念與原則,還進一步談如何整合運用這兩個深受各國教育人士重視的課程與教學模式,並且有具體的舉例和示範,能夠為我所察覺到的兩個問題提出解答與思考方向,相信也能啟發許多用心精進、關懷所有學生學習的老師,往整合運用UbD和DI的方向前進。 再次感謝心理出版社的成全,讓我再度圓了翻譯大師著作的夢。本書原作雖然出版於2006年,但其歷久彌新的人本教育意義、足以指引當前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的價值,請您好好品嘗。


    侯秋玲 謹誌




    其 他 著 作